晋中太谷老街中心的鼓楼,十字交叉的四个门洞,有凤眼之美誉

接着分享我的山西旅行故事,本日来到了晋中太谷

这次的山西之行从大同开始,一路经平遥祁县来到太谷,想要好好追忆一番“晋商故里”。看惯了各地宏大壮观的高铁站,来到这座朴实的太谷站,感觉很新奇。太谷站始建于1934年的太谷站,是同蒲铁路上的车站,而同蒲铁路是阎锡山主持修建的。

在太谷站前小广场骑上共享单车到达预定的酒店,放下背包就赶往太谷老街。这是太谷老街的南大街。太谷老街以鼓楼为中心,四条大街连接着周边七十二条巷子。太谷老街在明清时期,因晋商崛起而达到鼎盛。与那些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的的崭新规整的古城景点不同,太谷老街至今依然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韵味,街道两边开满了店铺,从餐饮店到绸缎庄,从古玩店到传统手工作坊。

相比老街的“陈旧”,老街中心的鼓楼刚刚修缮一新,极为醒目。到了明代,晋商开始崛起,太谷老街逐渐成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老街人捐资在城中心修建了四门鼓楼,迎接南来北往的客商。鼓楼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四百多年来,鼓楼巍然屹立,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春夏秋冬,日升月落,庇荫着熙来攘往的人流,也目睹着老街的兴衰更替。

太谷鼓楼建在方形的砖砌台基上,台基高约8米,辟十字交叉四个门洞,可通县城东西南北。鼓楼为二层三重檐楼阁式木构建筑,高达20米。鼓楼建筑古朴大方,设计构造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是晋汾地区鼓楼建筑中的代表作品。鼓楼是太谷的象征,有凤眼之称。本图为南门“仪凤”,乾隆二十七年(1762)题字。大观楼是太谷鼓楼的正名。下檐悬匾:光被四表。

楼身二层,面宽、进深皆三间,四面开门,每层均设有围廊。楼内东有楼梯可达二层。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城市地标,太谷鼓楼建筑古朴大方,是一座体现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晋汾地区鼓楼建筑中的代表作品。东是“观象”,南是“仪凤”, 是“眺汾”,北是“拱辰”。东门“观象”,乾隆二十七年(1762)题字。

西门名为“眺汾”,乾隆二十七年(1762)题字。

北门“拱辰”,乾隆二十七年(1762)题字。

太谷鼓楼采用的是拱形四门洞镂空设计的方式,可通往县城东西南北,极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客流。

从鼓楼门洞看向南大街,一家老字号太谷饼店的广告非常抢镜。太谷饼是老街最具特色的美食,它是过去晋商走南闯北必带的干粮,也是如今远方游子最惦念的家乡滋味。太谷的老人会说,现在的太谷饼比以前小多了。过去的饼做的个头大,主要是为了能吃饱,现在的太谷饼小了许多,精致了许多,吃太谷饼不再是充饥,而是品尝特色小吃,吃的是情怀。

楼内东有楼梯可达二层,登高望远,古城风貌尽收眼底。如今的太谷老街,虽早已不再是过去“货行四海,汇通天下”的商号,但依然有着熙攘的人群和商铺林立的热闹街市。

站在鼓楼下,沿着门洞望去,古街韵味十足,虽有些沧桑,但老城人一直生活在其,依然散发着迷人的烟火气。它不像是景点,而是晋商过往辉煌的见证者,游人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地走走看看,不知不觉就会融入到老街生活中去。

Hash:fa44a87ec6fd9f7bc4816ee86c8df5d955f5bd66

声明:此文由 懒游的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