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庆一定要去的地方

大家好啊,今天来给大家讲讲安庆

首先还是游玩线路和景点介绍哦

Day 1 安庆古城墙遗址——巨石山

1. 安庆古城墙遗址

安庆古城墙始建于800多年前。1862年,曾国藩主政安庆时,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今天的四方城古城墙约203米,即是其中的一段,城墙呈南北走向,青砖叠砌,错落有致,显示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古城墙现位于安庆城市西南部,150米长的古城墙,约6米高,为市级保护文物。

2. 巨石山

巨石山,又名小龙山,位于安庆市区以北20多公里处,最高峰龙头峰海拔515米。山上到处都是奇形怪状的巨石;山中陡峭上立有高空玻璃观景台--520玻璃观景台;山脚有休闲拓展基地,来此既可以爬山看奇石,也可以参与各项户外娱乐活动。

景区的路线呈三个环线,山腰以下有一个环线,山腰到最高峰有两个环线,龙窝服务中心(迎客松附近)是山下的环线和山上的环线的交汇处。景区内各处均有明确的指示牌标明方向,按指示牌走即可。

进入景区大门后,右手边是休闲拓展基地,有真人CS、滑雪场、攀岩、烧烤等,都要另外付费。可以走左手边的山道到达龙窝,左手边也有索道到龙窝,上山50元,下山40元,往返80元。

到了龙窝后,主景区的游览才开始,顺彩色步道沿阶而上,直接通到520玻璃观景台,迎面位立体型的“love”雕塑,右手边为玻璃观景台入口,520米长,520平方.520度高空平台,集合玻璃长廊,玻璃栈道和玻璃观景台为一体得心形平台。如果你不去最高峰,就走小环线,约1小时;去最高峰,就走大环线,约3小时。建议走大环线,因为最好玩的、最好看的,都在山顶和去山顶的路上。

还是走左边的路登顶,过碧莲池后,就到达了最好玩的地方——长1公里多的龙宫(千曲洞),天然巨石崩塌形成了长长的洞穴,可以钻洞玩。出洞后登顶龙头峰,在山路上看到的巨大石头此时都在自己的脚下,远处是辽阔的湖泊,风光无限。接着选择环线另一边的路下到龙窝,不走回头路。到达龙窝后,也是选先前没走过的路,即宜秀谷方向下山;当然,也可以坐索道下山。

索道上站附近的严凤英舞台有表演看,具体表演时间可电话咨询景区。

Day 2 妙道山——天峡——明堂山

1. 妙道山

妙道山位于安庆市岳西城西南50公里处,主峰聚云峰,海拔1465米,以欣赏自然风光为主。山下小溪流淌,能见到一挂挂瀑布。山坡上植被丰茂,紫柳园中的众多千年紫柳更有“活化石”之称。山顶奇石汇聚,有些看上 摇摇欲坠,松树顽强地生长在奇石上,别有一番险峻的风光。妙道山游客很少,适合喜欢清静、另辟旅游蹊径的游客。

妙道山主要有三个大门,西门和东门都在山的北麓,西门是正门,游客中心所在,从西门进是主峰所在的聚云峰景区和第二高峰所在的祖师峰景区,从东门进是紫柳园景区。南门在山的南麓,入口处是小河南景区,进去后是南溪源景区(大峡谷)。自驾车可以开进山,除了主峰需要徒步攀登,其他几个景区都可以开车去。由于妙道山比较大,想要玩遍各个景点,最好自驾。

一般游客从西门进入后先直奔主峰,一路经过鹤翔松、妙笔生花(松树长在石峰顶上)、石狮哮月、纱帽石、天门台等景点,其中石狮哮月是妙道山的地标,标准宣传照里的就是这个景点,几根突兀的石柱上顶着一块似要坠落的大石头,至于到底像不像狮子得发挥想象力。爬到拜佛台处便是游客可以到达的最高点了,海拔1460米,最高峰聚云峰近在咫尺,只是最高峰上没有路,所以无法攀登。

第二高峰祖师尖,海拔1432米,除非体力很好时间充裕,否则不用特意去爬,祖师峰景区是个过渡性质的景区,一般去紫柳园景区时会路过。紫柳园是一片高山沼泽,绿色草地上铺着栈道,千棵千年紫柳造型各不相同,仿佛一个被大自然精心修剪过的盆景园

南门入口处的小河南景区在五河双河村境内,有一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可看。进入南溪源景区(大峡谷)后,一路流水淙淙,泻银瀑、九曲飞翠、川心瀑等瀑布一道接着一道,秀美的水景令人陶醉。

游玩妙道山,建议自备干粮。如果你是背包客,那么可以在聚云峰景区的山顶上扎营,第二天一早可以看到瑰丽的日出,由于山顶上是奇松怪石,所以日出景象和黄山的日出有几分相似。祖师峰景区内的妙道山庄酒店可以住宿,入住酒店可以顺便品尝一下山中野味。

2. 天峡

天峡位于河图镇东南边,距岳西县57公里。天峡的山中峡谷全长约10公里,两岸林木茂盛,走在峡谷中,呼吸着新鲜空气,看谷中特色一条条瀑布,十分惬意,而且即使节假日游人也不多。建议春夏的雨后来谷中游玩,瀑布水量大,若逢冬天枯水季,看到的瀑布会比较小。

景区中的道路呈环形,从游客服务中心进入后,走精华部分“瀑布九连环”方向上山,九道瀑布一条接一条映入游客的眼帘,每一道瀑布造型都不一样,其中最壮观的要属通天瀑,高106米。到山顶后可以走环线的另一边下山,不过另一边游人极少,而且没什么景点,所以原路返回也可以。如果累了,可以坐观光车下山,单程20元。观光车走的是公路,而景点都在步道边。

若时间充裕,建议在景区大门处的天峡山庄住一晚,环境特别好,木屋小别墅临着湖,周围青山环绕,秋天山上色彩斑斓,适合拍照。游客服务中心附近的 峡漂流80元,漂流终点站便在天峡山庄附近,漂流比较一般,玩或不玩都行。

3. 明堂山

明堂山距离岳西县42公里,相传因汉武帝封禅天柱山时在此设置祭拜的“明堂”而得名。明堂山主峰海拔1563米,景区的风光和天柱山类似,奇峰异石,松柏顽强地生长在岩石上,因山脚有瀑布和水潭可看,所以比天柱山又多了几分秀气。

从安庆市到明堂山,因为岳西那有不少山路,在路上要耗去一些时间,所以建议第一天晚上住在岳西县,第二天一早出发去明堂山,这样游玩的时间比较充裕。景区内很大,如果下山比较晚,错过了回县城的班车,可以在景区门口的明堂山酒店住一晚。

明堂山分五大块:葫芦河景区、青松岭景区、主峰景区、古井庵景区、月亮崖景区。主峰景区是最高峰所在,气势宏伟,所以必去,剩下的景区里再挑两个,总共游览三个景区是比较合理的安排。

景区的大门开在最南端,进门后往西走是山脚的葫芦河景区,里面主要看瀑布和水潭,马尾银瀑是这个区域的一大亮点。然后去北边的主峰有两条路线,一是走青松岭景区,这是葫芦河景区和主峰景区间的过渡景区;二是往景区大门方向走,坐观光车到达主峰脚下,再步行上主峰或者坐索道上主峰,索道上山50元,下山40元。主峰景区的路线呈环形,逆时针游览一圈即可。

紧挨着主峰景区的古井庵景区是春天看杜鹃花的地方,月亮崖景区是看奇峰怪石的地方,去哪一个景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时间、喜好而定。

明堂山的开发程度还有待提高,可能会碰上青松岭封路、观光车临时停运等等情况,要有心理准备。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安庆的风俗民情哦

1. 岳西高腔

岳西高腔是安徽省岳西县独存的古老稀有剧种,由明代青阳腔沿袭变化而来,有三百多年的传承历史。明末清初,文人商贾溯潜水、长河将青阳腔传入岳西,当地文人围鼓习唱,组班结社,岳西高腔初步成型;光绪初期,外来职业高腔艺人系统传授舞台表演艺术,促成了岳西高腔的进一步发展。

岳西高腔艺术遗产丰厚,其戏曲文学、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及基本活动形式都自成体系,风格独特。通过对岳西境内民间抄本的发掘、搜集、整理,已累积剧目一百二十余种,二百五十多出,可分为“正戏”和“喜曲”两类,其中“正戏”占绝大多数,包括《荆钗记》等南戏五大传奇剧目的精彩折子,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价值,其最大特征是继承了“滚调”艺术并发展成“畅滚”;“喜曲”所唱均为吉庆之词,主要用于民俗活动,是岳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岳西高腔的音乐体制基本属曲牌联套体,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唱、帮、打”三位一体,风格古朴。艺人以独有的“箍点”标记指导唱腔,传承艺业。

岳西高腔的演唱包括围鼓坐唱、舞台表演和在民俗活动中表演三种形式,有严格而成熟的程序规范。它全面融入境内各民间灯会,成为本土民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清末以来,岳西高腔几度兴衰,新中国成立前夕已处于濒危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组建专业高腔剧团 ,专门对岳西高腔进行传承和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珍贵史料损毁严重,专业剧团体制变异,民间班社活动萎缩,岳西高腔后继乏人,再次面临绝灭的危险。

2. 黄梅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的脚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虽有分工,但并无严格限制,演员常可兼扮他行。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目前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

3. 桐城

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桐城的一种地方民歌,是当地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地方民间文学,同时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桐城歌,起源应上溯至唐以前的历史时期。到了明代,桐城歌开始编印成书,《明代杂曲集》里采集桐城歌25首。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山歌》辟专卷“桐城时兴歌”,录桐城歌24首,并谓之:“乡俚传诵”。桐城歌,起源于“桐城派”的故乡——安徽桐城市的一种地方民歌,是当地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桐城歌是传统民间歌谣之一种。桐城地区传统民间文学类有“鞭打芦花、孔雀东南飞、桐城歌、六尺巷传说、徽州民谣、徽州楹联匾额”等6项;民间音乐类有“五河民歌、皖西大别山民歌、寿州锣鼓、金寨< /a>古碑丝弦锣鼓、繁昌民歌、铜陵牛歌、贵池民歌、石台唱曲、九华山佛教音乐、潜山弹腔。著名辞赋家---锡东刀客说:“桐城歌,是民间文化向辞赋进化的惟一特殊文化现象。”。

艺术形式

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组成,具体类别可分为传说、风土、时政、劳动、生活、情爱、仪式、事理、趣味、灯歌、儿歌等。桐城歌早在明代以前桐城时兴歌(情歌)就流布于湖北黄梅一带和江浙吴语地区,以其独特的七言五句式体式、委婉凝练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曲调等艺术特色,广为传唱,乃至刊布成帙(《明代杂曲集》及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均收录桐城歌)。不仅成为安徽歌谣盛行时期的主要本土民歌,而且还影响到湘、鄂、赣以及浙西地区,历史上形成了一种范围广泛的“桐城歌谣文化带”,尤其对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因性孕育与塑造作用。

2008年,安徽省桐城市申报的“桐城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艺术序号:566Ⅰ-79。

4. 太湖曲子戏

太湖曲子戏是流传在太湖县的一个古老的剧种,因当地习惯称为唱曲子,在上世纪80年代定名为太湖曲子戏。太湖曲子戏源于明代移民带来的弋阳腔,具有“喧阗”特征。在喜庆事项(如迁新居、生男、寿典、升官、升学等)中唱曲子,年节习俗(如平安社醮、闹元宵的灯会)中,也有唱曲子的活动。唱曲子还存在于年高人的丧事活动中。太湖曲子戏分为围鼓座唱和走唱两种形式,座唱时一般有5—8人。各人手执乐器,由鼓板师领头,用方言演唱,一唱众和。主要乐器有小锣、大锣、铙、钹、牙板、鼓(扁鼓、堂鼓)、马锣等。开始演唱前要打闹台,可由唢呐领起。演唱者一般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男性。

解放后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相应角色也有由女性担任。座唱时不事妆粉。走唱时,按角色着妆,持相应道具,由乐队伴奏,人数较多。演唱内容多为喜曲。部分含有五大南戏和目连戏相关内容。现存曲子戏班以松散结合方式为主,有事即集,唱过即散。大致上有农民曲子戏班和道士班曲子戏班两类。农民班主要以自娱和年节娱乐活动为主,无固定收入,传承较为灵活。道士班则以丧事活动和平安社醮等法事活动为主,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因而以家族传承方式为主。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风尚变化,太湖曲子戏演出、传承等环境受到影响,处于濒危状态。为此,太湖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护这一古老艺术遗产,使之能在和谐太湖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哦,大家记得关注我呀。

Hash:8392500440fc9a9e94f00896bdf19f220ef88ec6

声明:此文由 解忧旅行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