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古冰川遗迹的景区 冰川侵蚀遗迹景区

导读:佛冈古冰川遗迹的景区 冰川侵蚀遗迹景区 1. 冰川侵蚀遗迹景区 2. 冰川侵蚀地形 3. 冰川侵蚀冰川堆积 4. 冰川侵蚀形成的冰川谷 5. 冰川侵蚀地貌有 6. 冰川擦痕遗址 7. 冰川地貌的景点 8. 冰川侵蚀形成过程 9. 冰川侵蚀发生在生在什么地方 10. 形成冰川地貌遗迹的地区 11. 冰川侵蚀景观

1. 冰川侵蚀遗迹景区

哈龙沟不要门票!

哈龙沟奇石景区位于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乡境内,县城西北直线距35km。哈龙沟地处阿尔泰低山带,因黑色怪石而得名,是油花岗岩沿不同方向的几组节理由被流水和风力剥蚀、脱落成各种造形的象形山石。山崖陡峭瞬陶,有的如苍鹰俯首,神龟问天,有的象玉兔奔月、金鸡独立,造形逼真,呼之欲出,令你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哈龙沟集中了山景的雄、奇、险、幽。在岩石的缝隙中,还生长着藤蔓如织的爬地柏,山沟中便是各种硬木灌丛。在其中闲游时,嶙峋怪石上雕刻的远古岩画,或彩绘,或岩刻,置身其中,时时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奇异、神秘和远古的气息。

2. 冰川侵蚀地形

1、冰川侵蚀的过程与机制

鉴于冰川侵蚀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貌演化中的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者非常关注其机制和过程,了解冰川的动力过程和机制也是认识冰川侵蚀地貌形成过程的基础。对冰川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从定性观测到定量表达的过程,而冰川侵蚀理论模型的建立是实现这种跨越的关键。

基于一系列的实验和实际观测,研究者们发现冰川侵蚀的根本原因是冰川的运动,冰川的运动存在三种机制,即冰川的底部滑动、冰川冰的变形和冰床的变形。冰川侵蚀一般由四个动力过程组成,即拔蚀作用、磨蚀作用、冰下水的溶蚀以及冲刷作用,对前两者的作用过程和模型的研究较为深入。

而后两个作用过程很难直接观测,其对冰川侵蚀的影响尚不明确。拔蚀和磨蚀也是冰川侵蚀基岩的主要过程,在冰川作用区比较常见的擦痕就是磨蚀作用形成的,而羊背石的形成是冰川拔蚀和磨蚀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冰川的拔蚀和磨蚀过程主要通过冰川底部的滑动实现,换言之即冰川的底部滑动速度直接决定着冰川对地表的塑造能力。冰川侵蚀的能力受诸多物理因素的影响,从侵蚀方程中可以发现,要理解冰川侵蚀的影响因素,需要从理解影响冰川底部滑动的因素出发。

首先,冰川的底部滑动与其是否和冰床冻结在一起密切相关,当冻结在一起时,冰体仅能通过内部变形而运动,冰床并不受冰体运动的影响;但通常情况下是未冻结在一起,此时冰川存在底部滑动,活动性更强,且冰川底部的融水减小了冰川和冰床间的摩擦力,使冰川的底部滑动速度更快,侵蚀能力更强。

由于底部滑动速度与剪切应力,剪切应力与坡度、冰川厚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因此较之其他区域,地形较陡山地的冰川侵蚀更强一些;此外,在同一条冰川中ELA处冰川厚度最大,因此该处的侵蚀通常也最强。

冰川底部滑动速度与有效正压力(冰与水的压力差)间成反比,因此冰川厚度一致,底部融水越多时,有效正压力越小,冰川底部的滑动速度越快,侵蚀就更强。冰川底部的融水量又与冰川所处区域的气候以及冰川性质有关,研究表明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低的区域,温度越高,冰川侵蚀越强。

再者,冰川侵蚀的根本是冰川与下伏基岩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基岩的抗侵蚀能力强弱必定会影响侵蚀,一般而言相同的冰川动力状况下,抗侵蚀能力越强,冰川的侵蚀越弱;同时,岩石的结构和性质还会影响冰川侵蚀的机制,进而影响侵蚀的量。

3. 冰川侵蚀冰川堆积

分布地区: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分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前者仅限于约占陆地面积10%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后者主要指第四纪古冰川(最大覆盖范围占陆地面积的32%)塑造的地貌。

纬度分 :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外力作用,在高山和高纬地区,这种作用尤为显著。

4. 冰川侵蚀形成的冰川谷

冰川是运动的冰川冰,积雪经过漫长的重压发生物理变化形成冰川冰。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形态有巨大改变,冰川侵蚀主要表现为掘蚀和刨蚀。

在高大山区常见的冰川地貌有角峰,冰斗,U型谷,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地貌就是U型谷,阿尔卑斯山区的苏黎世湖泊,伯尔尼湖泊属于冰斗地貌类型。

5. 冰川侵蚀地貌有

冰川沉积包括3类:冰川冰沉积,冰川冰与冰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冰川接触沉积,以及冰河、冰湖或冰海形成的冰水沉积。这些沉积物在地貌上组成形形色色的终碛垄、侧碛垄、 冰碛丘陵、 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

终碛和侧碛是在冰川末端与边沿堆积起来的冰碛垄,标志着古冰川曾达到的位置和规模。冰川前进时形成的终碛垄规模一般很大,高数十米至二、三百米,其组成物质常包括相当数量的冰期前河相或湖相沉积。

它们是冰舌前进时被推挤集中起来的,剖面上常出现逆掩断层、褶曲或焰式构造,故属变形冰碛。以这种变形冰碛为基础的终碛垄又被专门命名为推碛垄,属前进型终碛。如果几次冰进达到同一位置,终碛叠加变高形成锥形终碛。冰川后退时形成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冰退终碛,一般比较低矮,不易出现包含变形冰碛的推碛垄。

6. 冰川擦痕遗址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

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冰水阶地等

7. 冰川地貌的景点

1、阿莱奇冰川

阿莱奇冰川位于瑞士中南部伯尔尼兹山中,是阿尔卑斯山脉上最大和最长的冰川,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冰川。站在阿莱奇冰川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冰原在山间无限蔓延,白色的冰雪在阳光下耀眼夺目,高山上的湖泊静如明镜,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是瑞士境内最令人震撼的风景之一,也是全球最美冰川之首。

2、巴尔托洛冰川

巴尔托洛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坡巴控克什米尔一侧,是全球最美丽的冰川旅游地。巴尔托洛冰川特别壮观,在中低纬八大山岳冰川中长度位居第四,面积位居第三,仅次于巴托拉冰川。如果去跋涉,这里是一个完美爬行的地点,一定有安排好足够的时间,否则就不能够欣赏巴尔托洛冰川整体的风貌。

3、弗朗兹约瑟夫冰川

弗朗兹·约瑟夫冰川位于南岛广阔的蒂瓦希普纳姆世界自然遗产区内,地处新西兰韦斯特兰国家公园内。它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冰川,其它冰川都在融化和变小的时候,它却在不断增长。它地理位置优越,并且冰川上的风景特别优美,蓝得透明的天、白得纯净的云、云朵下发亮的冰川、冰川下黄澄澄的帕帕拉树,这里纯美而静谧,恍若童话中的天堂,被称为全球十大冰川旅游地之一。

4、瓦特纳冰川

瓦特纳冰川位于冰岛的东南部,排名世界第三,是欧洲最大的冰川,也是众多冰川旅游爱好者最向往的冰川旅游地之一。这是一个一直在流动的冰川,美丽的景色煞是迷人。在这里还有着火山,处在冰川的火山,真的是冰与火的完 美交融,因此被称为“冰与火之地”。瓦特纳冰川还拥有蓝冰洞奇观,当阳光照射到冰川上时,蓝冰洞就会散发出金色的光芒,犹如走进异度空间。

5、贝利托莫雷诺冰川

贝利托莫雷诺冰川位于南美洲南端,在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境内,是地球上冰雪仍在向前推进的少数活冰川之一,也是阿根廷最美的冰川景点之一。贝利托莫雷诺冰川呈现淡蓝色,在太阳光的散射下就好像硕大的蓝宝石一样,熠熠生辉。莫雷诺冰川有山有湖有矿山,景色优美,是受游客最喜欢的阿根廷景点。

6、阿萨巴斯卡冰川

8. 冰川侵蚀形成过程

龙巴萨巴湖是青藏高原上的冰川终碛湖,为某历史悠久的河流源头,其湖面大小变化呈现冰退湖进的特点。

龙巴萨巴湖呈西北-东南走向,由于冰川融化,湖的面积越来越大;由于龙巴萨巴湖是青藏高原上的冰川终碛湖,所以其颗粒物应该是大小混杂;从湖岸线的疏密程度可以看出:湖盆的两侧较陡,中间较缓。

9. 冰川侵蚀发生在生在什么地方

冰碛湖形成原因是 ,一种解释是因为冰川retreat 时候,有一些零散的冰块留下来,然后加上loess 的沉积,所以那些碎碎冰就被沉积物包围了,最后回暖时候融化,就形成冰碛湖。

而冰蚀湖是因为冰川erosion 的作用 , 因为冰川erosion 随着冰川的厚度和sliding rate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山区有些很厚的滑动速度很快的冰川会把山体刨成一些地方明显深很多的 overdeepning ,这些overdeepning 有时候会被 glacial Till填充,有时候会被碎碎冰填充,当这些碎碎冰融化时候就形成了冰蚀湖。

10. 形成冰川地貌遗迹的地区

冰碛垄,是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冰碛垄是典型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一般在我国的青藏高原比较多见,在低海拔的地方很少有大规模的冰碛垄。

冰碛垄的形成过程:岩层风化产生裂隙和破碎物,冰川形成后,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侵蚀岩层,并将巨大岩石块搬运至冰川末端,冰川融化,在冰川末端的山谷地带大量堆积,形成垄状堆积地形,形成冰碛垄。

11. 冰川侵蚀景观

由于冰川形成、运动、消融过程中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而塑造的地貌就被称为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两类。冰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u形谷、峡湾、冰蚀洼地、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冰碛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堤、侧碛堤、中碛堤、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和底碛平原、鼓丘、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大陆冰盖连绵分布,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古冰川地貌遗迹。

我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现代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之一,大致分布于东经1040(四川九寨沟雪宝顶)以西至帕米尔高原,北纬270(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以北至阿尔泰山之间的极高山、高山地区,冰川总面积约58651平方公里,占亚洲冰川总面积的40%。

我国冰川海拔多在5000m以上,其中80%为大陆性冰川。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西段、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西段和中段北坡、念青唐古拉山嘉黎以西地段、唐古拉山东段、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和祁连山东段。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嘉黎以东地段、川西滇北的横断山脉以及喜马拉雅山东段。天山和昆仑山冰川数量最多,天山山脉冰川数量约占冰川 总数的21.7%。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占西部冰川总面积的82.6%。

我国最长的冰川是天山山脉库马里河上游的南依诺列切克冰川,长63.5km。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山峰北侧的音苏盖提冰川,是我国境内的第二大冰川,长41.5km。

Hash:19ae949d2afedf4a532a92ed99089212b2a51b7d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