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景点 志丹县景点的特点简介

导读:志丹县景点 志丹县景点的特点简介 1. 志丹县景点的特点简介 2. 志丹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3. 志丹县有什么景点 4. 志丹县风景图片 5. 志丹县景点的特点简介是什么 6. 志丹有什么名胜古迹 7. 志丹县旅游景点介绍 大峡谷 8. 志丹县特色 9. 志丹 必游景点

1. 志丹县景点的特点简介

禹州位于河南省,城市名源自大禹。

禹,姓姒,名文命 ,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

2,黄骅市

为纪念烈士黄骅而命名。

黄骅(1911—1943),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凤凰乡良上村(现阳新县木港镇丰台村)人,原名黄金山,学名为有。1943年6月遭叛徒行刺遇难,时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

3,茂名市

为了纪念潘茂名而命名。

潘茂名在粤西一带特别是高雷地方救治了很多百姓,扑灭了瘟疫。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多处庙宇。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来。

4,尚志市

原为珠河县,后来为纪念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人赵尚志,将其改名为尚志县。

赵尚志,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5,中山市

古称香山市,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为中山市。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

6.志丹县原名保安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为纪念“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而更名为志丹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奠都志丹,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战斗生活了6个多月,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

7.左权县原名辽县,1942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此,山西人民为纪念左权将军,于是把县名改为左权。左权一生之中参与、指挥了多场战役,比较著名的有山城堡战役等。

除此之外还有公略县、博生县、杨殷县、彭湃县、太雷县、兆征县、代英县、明光县、登贤县、咏生县、胡梓县、寿昌县、英安县、郭亮县、重远县、善集县、子长县、子洲县、建屏县、云彪县、企之县、功岑县、士敏县等。由于篇幅过长,不再一一介绍。

2. 志丹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庆阳不在安徽。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东接陕西省的宜君、黄陵、富县、甘泉、志丹等县;北邻陕西省定边、吴起、志丹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同心县接壤;南与本省的泾川县及陕西的彬州市、长武、旬邑县相连。南北长207公里,东西跨208公里,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辖庆城、环县、华池、合水、正宁、宁县、镇原7县和西峰区,116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75个社区,总人口265万人,被誉为“红色圣地、岐黄故里、农耕之源、能源新都”。

3. 志丹县有什么景点

很高兴为您回答:

华池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东北部,东北与陕西省的志丹、吴起、定边接壤,西南与本市环县、庆城、合水为邻。

接下来,小编着重给大家介绍一下,华池县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大家看完我这篇回答后,说不定就有新的认识了。

华池县南梁红色旅游景区AAAA

华池南梁革命纪念馆,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馆藏面积2281平方米。纪念馆大门左侧竖刻着陈云同志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馆名,大门里正对面是 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牌坊正中刻着中共中央原总书记-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七个大字。牌坊后面是南梁革命烈士纪念塔,碑座东西两壁及背面刻着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杨森、杨琪等608位烈士的英名。

双塔森林公园AA

双塔森林公园始建于1997年,占地3156亩。是华池县委、县政府历时多年,以县城东山森林资源为基础,以双塔寺搬迁保护为依托,投资近亿元修建的一处集旅游观光、避暑度假、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场所。公园内建有重檐亭、天台、文化大楼、双塔寺、范公祠、碧玉山庄、射击场、草原风情园等36个景点和游乐服务设施。春日杨柳吐翠,桃杏芬芳;夏夜霓虹闪烁、曲径通幽;秋日彩林翻飞,漫山氤氲;冬季银妆素裹、群峦如象。

华池双塔寺

原址位于华池县林镇乡张岔村双塔沟和豹子川河交汇处的台地上,一号塔曾被盗走,后被追回。新址位于华池县城东山公园内,占地3亩,整个搬迁保护工程对双塔损坏部分进行修补,按原址安装,根据寺院原貌新建了“西方三圣”殿、观音殿、东大殿、三门殿、钟楼、僧房等古建筑。寺院和两座石造像塔始建于金正隆至大定年间(1156--1189),筹建人有寺院主持僧普恩、德敬和保义校尉,华池寨主李世雄等人,当时名为“石塔院”,后于大安年间又更名为“兴教院”。这是一处佛教寺院。寺院历元、明至清乾隆年间废弃。

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旧址

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旧址,位于庆阳市华池县大、小凤川,大凤川地处华池县林镇乡子午岭林区,西距华池县城85公里,南距抗大七分校15公里。旧址保留了练兵场、纪念碑、七七桥等原迹,并在练兵场对面新建了纪念馆。

华池县南梁红色旅游小镇

南梁红色旅游大景区坐落于历史文化名镇,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是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甘肃省构建20个大景区中唯一的革命遗址类红色景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驰骋陕甘、扎根沃野,在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广大区域开展农村游击革命活动,于1934年11月7日在南梁荔园堡古城内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工农民主革命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

列宁小学旧址

列宁学校是一所具有85年历史的初级中学,其前身是1934年创建于南梁的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由于办学条件简陋,初办时仅有瓦房6间,土窑洞3孔,设3个教学班。列宁小学的创办,使教育资源在陕甘边区穷苦大众中得以普及,开辟了陇东文化教育事业先河,为边区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人才。

抗大七分校校部旧址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部旧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简称“抗大七分校”)。1941年7月,党中央以120师教导团为基础组成抗大七分校。

以上都是位于庆阳市华池境内的,旅游景点,也是全国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哪里感受先辈们为,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所做出的英勇的贡献与无谓的牺牲,同时也能缅怀先烈。

欢迎大家一起去华池南梁,感受历史文脉,唱好红色经典。

回答完毕,望采纳,谢谢!

4. 志丹县风景图片

6月至10月。照进峡谷里光线充足,色彩丰富,最为美丽。

毛项大峡谷位于志丹县双河镇毛项村, 是目前发现的丹霞地貌中峡谷最长、内容最多、景色独特的大峡谷。毛项峡谷分为九段,每段间距几十米,窄处二三十公分,最宽处十几米,全长12公里,有几百米湿地。

5. 志丹县景点的特点简介是什么

从中卫到西安沿途有以下景点可以游览

一、如果走定武高速转青银高速和包茂高速,可以游览以下景点:

(1)定边盐池风景区。

(2)陕西靖边县的龙洲丹霞地貌景区。

(3)参观红色根据地—延安市。

(4)甘泉雨岔大峡谷。

二、如果走定武高速转定汉高速再转延吴高速和包茂高速,可以游览以下景点:

(1)定边盐池风景区。

(2)参观中央红军长征纪念园。

(3)瞻仰刘志丹烈士陵园。

(4)游览志丹县的永宁宫和九吾山。

(5)参观红色根据地—延安市。

(6)甘泉雨岔大峡谷。

三、如果走福银高速可以游览以下景区:

(1)彭阳梯田

从中卫到西安 中途有很多好的景点,主要是根据个人的时间确定。

6. 志丹有什么名胜古迹

年平均最低气温-10℃。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6.1℃。

甘泉县属高原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雨,夏短冬长。 春季 受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形成气温湿凉干燥并回升,平均每天回升0.21℃。气温日较差大,易出现寒潮、霜冻、大风等天气,常有春旱。从4月6日~7月20日,约106天,平均温度10~20℃。 夏季 气温高,降水多,多雷阵雨,伴有冰雹。受冷空气活动和地形影响,雨量分布不均,亦有伏旱。日照7小时以上,夜温和,午短时暑热,偶有奇热。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8℃(1974年6月16日出现)。年平均气温20.8℃;旬平均气温22.6℃,从7月21日~8月5日,约16天(候温分季法)。 秋季 凉爽、湿润,阴雨多,降温快,初秋平均日降温值为夏末4倍。晚秋天气晴朗,少数年有秋旱。从8月6日~10月10日,约66天,平均温度8.4℃。 冬季 在蒙古冷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日照百分率58,天气晴朗。季平均气温为-5.0℃,年际变化大,平均变幅为1。年平均最低气温-10℃。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6.1℃(1984年12月18日出现)。从每年10月11日至次年4月5日,平均177天。

甘泉县属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中部,为半湿润内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2284.7平方公里,全县耕地总面积60.9万亩,林草覆盖率达78.4%,其中森林覆盖率为50.5%。

甘泉因城西南5公里处神林山麓有泉水而得名,素称“美水之乡”。西周即有史载,秦置雕阴县,北魏初置临真县,唐武德元年置伏陆县,天宝元年改甘泉县。名胜古迹有秦直道遗址、隋炀帝赐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筑白鹿寺、千年银杏树、宋代古墓群等。

位于延安地区中部。地处东经108°45'34″~109°33'46″,北纬36°6'57″~36°37'33″。东邻延安市,西接志丹县,北连安塞县,南毗富县。县城向南经铜川市至省会西安市333公里,北距延安市40公里。县域东南至西北长约80公里,东北至西南宽约50公里。

地貌

甘泉属陕北黄土高原低山丘陵沟壑区,地貌特征东南~西北长,东北~西南窄,洛河由西北向东南纵贯甘泉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50~1625米。西部墩梁是甘泉县最高点,海拔1625米,南部兰家川河床为最低点,海拔950米。洛河谷地比较平坦,川面宽500~1000米,约占甘泉县总面积的10%。其余广大区域,黄土梁峁丘陵沟壑交错分布,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

气候

甘泉县属高原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雨,夏短冬长。年平均气温8.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78.7 小时, 平均日照6.8 小时,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无霜期148天,年 降雨量126.3 毫米。

资源

水资源

甘泉县过境河容水总量3.142亿立米,自产水6.122万立米。地表水径流总量0.6129亿立方米,占总降水量4.7%;浅层地下水总量0.391亿立米,占总降水量的2.3%。通过土壤、植物、水面等途径蒸发,平均蒸发深度523毫米,蒸腾水量11.99亿立方米,占总降水量的92.9%。甘泉水资源总量6083万立米,其中沟道常流径流0.6129亿立米,人均占有水量1.174立米,亩均占有水量198立米。水蕴藏量大,洛河按50%保证率25立方米/秒,以流量计算,可开发量1377瓦。

植物资源

甘泉县植物资源丰富,面积广阔,种类繁多,有森林资源1742800亩,覆盖率达50.61%;草资源1007298亩,共71科365种;农作物种植465524.73亩。甘泉是地带性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北部落叶栎叶林区地带,甘泉县乔木、灌木林覆盖率50.69%。森林以幼年杂木林为主。林龄结构中,次生林约占五分之四。活木蓄积总量为425.31立方米,年粗长率5.3%,粗长量225000立方米。净生长率2.15%,净生长量91000立方米。

动物资源

鱼类有鲤鱼、草鱼、红鱼、青鱼、鳙鱼。两栖动物种类较多,多属无尾目的蟾蜍科和蛙科。主要有蟾蜍、青蛙。爬行动物有鳖、壁虎、眼镜蛇、蝮蛇、竹叶青、偶有银环蛇、赤练蛇。

鸟类有鸭、鹅、老鹰、鸡、野鸡、山鸡、鸽、斑鸠、杜鹃、雀鹰、猫头鹰、鸱鸺、戴胜、啄木鸟、燕、喜鹊、灰喜鹊、乌鸦、大咀乌鸦、寒鸦、百灵、黄鹂、柳莺、山雀、麻雀、朱雀、鹚怪子、黄告、鸽虎、憨半痴、画眉、鹦鹉、八哥。

兽类有鼹鼠、蝙蝠、鼠兔、紫貂、鼷鼠、松鼠、金花鼠、田鼠、大仓鼠、狼、狐、豺、狼狗、狮子狗、黄鼬、青鼬、狗獾、水獭、豹猫、猫、金钱豹、马、骡、驴、牛、猪、山羊、绵羊、野猪。

人口

境内人口高峰期为明代天顺、嘉靖、隆庆年间,甘泉县约2530户,27071人。清同治二年(1863),先因兵荒,继以疾疫和野狼伤人,逃亡者过半。至宣统元年(1909),甘泉有1280户,3740人。

民国年间,外省籍难民流入甘泉,榆林地区灾民也相继移人甘泉县。历代甘泉因战事、灾害、兵燹频繁,人口发展起落不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口总量逐年增加。1949年,甘泉县人口17867人,1979年,达到54104人,1989年,为64684人,比1949年增长3.6倍,平均每年净增1170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甘泉县总人口76705人。2011年,甘泉县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内。

甘泉县境内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满族、土家族。

经济

农业

甘泉县粮食种植历来以晚秋作物(谷、糜、玉米、豆类、高粱、荞麦等)为主。1949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8.86万亩,亩产20.5公斤,总产193.3万公斤。1950~1960年,糜子播种面积最大,达到3.7万亩(亩产67.5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22.1%。其次是谷子3.52万亩(亩产60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21%。玉米2.74万亩(亩产42.5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13%。小麦1.464万亩(亩产26.5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8.7%。豆类0.88万亩(亩产34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5.3%。水稻0.1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0.8%,亩产106公斤。

7. 志丹县旅游景点介绍 大峡谷

秦直道,为2000多年前秦始皇派大将蒙恬所修,路面平均宽度约30米,最宽的地方约60米,堪称“古代高速公路”。

数千年过去了,秦直道依然依稀可辨,图鄂尔多斯秦直道遗址。

秦直道南起陕西林光宫,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蒙恬率30万大军修建而成,技术水平相当高 。

秦直道修建过程中,“堑山堙谷,逢山开巷,遇石堑齐,过河架桥,遇沟填平“,基本上和现代修建高速公路模式相似了。

秦直道长达700多公里,南北向大体成直线,故称“直道”。

秦直道途径旬邑县、黄陵县、富县、甘泉县、志丹县、安塞县等十四个县。清朝年间,秦直道逐渐荒废,失去了作为交通干道的作用。

8. 志丹县特色

洛河远上,三边之南,群山环拱中有座县城叫吴起,得名于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相传吴起任西河太守时,在此地屯兵戌边23年,至今留有诸如吴仓堡、走马台、周关、营盘梁等兵味浓重的地名,一任后世人临陈迹而兴叹,借此作那些无凭的猜测。

回首沧桑,一望千年,剪一叶风云将曾经还原。历史上的吴起,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自商周时代始,吴起曾经是古老的羌族、鬼方、猃狁、白狄、西戎、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区和栖息地。春秋战国时期,吴起属于秦、魏、韩国所辖地。到了西汉时在今天头道川的铁边城镇设归德县,东汉又没参銮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吴起又属于匈奴和羌族的游牧区。隋唐朝因吴起为北洛源头曾设洛源县。宋朝之后,吴起一直隶属陕西省定边、靖边、志丹和甘肃省华池四县所辖。

9. 志丹 必游景点

旅游景点有秦直道、保安革命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抗大旧址。

Hash:cecb6e1f68f36fee72a21e88c877224001803ac9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