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入黄河旅游景点「陕西黄河景点」

导读:渭河入黄河旅游景点「陕西黄河景点」 黄河沿线九大著名景观都有哪些? 黄河、长江的上中下游主要景观和主要支流分别是什么? 黄河沿岸的名胜古迹 潼关旅游景点大全 黄河流经区域 景点 黄河沿线的旅游线路

黄河沿线九大著名景观都有哪些?

1、黄河源头景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源牛头碑

黄河源头之一卡日曲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另一个源头是玛曲,仅有一个泉眼。这是黄河的源头地区,旅游者在这里根本无法想像黄河之宗竟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和一片有许多砂砾野草的温林荒滩。黄河源头风光宜人,水草丰美,湖泊,小溪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2、黄河第一弯:四川省若尔盖县唐克乡以北约9公里处

在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的唐克乡索克藏寺院旁,黄河在此横切径为300米,黄河自甘肃一侧来,白河自黄河第一湾湾顶汇入,型如“S”型,黄河之水犹如仙女的飘带自天边缓缓飘来,在四川边上轻轻抚了一下又转身飘回青海,故此地称九曲黄河第一湾。九曲第一湾岛屿众多,红柳成林,是锦鸡、黄鸭、野兔、丹顶鹤、黑颈鹤的乐园。索克藏寺前侧有一山丘,登丘顶可远眺。

3、壶口瀑布:山西省吉县与陕西省宜川县交界

中国第二大瀑布,在水量大的夏季,壶口瀑布气势恢宏;而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壶口一带,黄河西岸下陡上缓,黄河的横剖面成谷中谷的形态,水流到壶口,在平整的谷底冲成一道深槽;壶口以上,水在宽槽中流行,到了深槽上端,400米宽的水面一下子全部倾注到30-50米宽的深槽中,形成瀑布。

4、香炉寺: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

香炉寺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香炉晚照”为佳县八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时,太阳的余辉将孤亭的倒影投射在黄河水流中,如诗如画,当地人呼之为“小蓬莱”。香炉寺建于1614年,正殿是圣母祠,左右有配殿,南边有山门、石碑坊等。

5、乾坤湾:山西永和县和陕西延川县接壤处

乾坤湾是一幅天然太极图,是黄河古道秦晋峡谷上一大天然景观。黄河在流经山西省永和县河会里村、后山里村和陕西延川县土岗乡大程、小程村和伏义河村一带时,形成了一个“S”型大转弯,形成了一个神秘的造型。到圣览山巅,极目远望,眼前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奔腾不息。位于S型的黄河古道边畔上的河怀村和伏义河村,犹如黄河巨龙怀抱其间的“阴阳鱼”。

6、潼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港口镇

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设于东汉末,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主要景点有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马趵泉、佛头崖、铁沟筐泉及黄河铁路大桥等。

7、黄河小浪底:河南省洛阳市与济源市交界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成,使这里形成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共分为四大精华景区:西霞湖、大坝湿地公园、张岭半岛度假区、黄河三峡。黄河三峡是小浪底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八里胡同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三条峡谷(孤山峡、龙凤峡、八里峡)各具风采。

8、黄河老牛湾:山西省忻州偏关县万家寨镇

老牛湾是母亲黄河流入山西的第一站,长城在这里沿陡峭突兀的山峦延伸,与黄河并行向南,似两条巨龙携手飞舞。由于地形条件的独特性,这里的石灰岩峭壁呈怪石嶙峋、犬牙交错状;古代长城沿线上的军事要塞——老牛湾堡就 坐落在这里,有黄河入晋第一村、天下长城第一墩的美誉。

9、晋陕大峡谷:山西省偏关县和内蒙古清水河县交界处

晋陕大峡谷以黄河为界,她南依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黄河从这里入晋,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黄土高原的沧桑景致,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水与石的较量成就了神奇美丽雄伟的黄河百里画廊。这段河岸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天然水蚀地貌奇观,有的像密密麻麻的“天书”,有的像动植物人形,有的像音乐符号,有的像蜿蜒曲折的“迷宫”。

黄河、长江的上中下游主要景观和主要支流分别是什么?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在甘肃省西南部,源出甘、青两省边境西倾山东麓,东流到岷县折向北,经临洮县到永靖县城附近入黄河,全长500余千米。

湟水在青海省东部,也是黄河上游支流。源出海晏县包呼图山,向东南流经西宁市,到甘肃省兰州市西面的达家川入黄海,全长349千米。上游河谷呈串珠状,下游宽阔,水能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便利。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省中部。源出宁武县管岑山,经太原市南流到新绛县折向西,在河津县西入黄河,全长716千米。上游穿行山地;中游经太原盆地,介休县义棠镇以下河谷变窄,过灵石峡进入临纷盆地;下游河谷开阔。

渭河在陕西省中部,是黄河最大支流,源出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流横贯陕西渭河平原,在潼关县入黄河,全长787千米。上游及经河、洛河等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中、下游渠道纵横,有泾惠渠、渭惠渠、洛惠渠等灌溉工程,农业发达。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河段和名胜有:

充满活力的上游河段--这一河段号称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其中从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川峡相间,河床比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规划利用落差超过1200米,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占全河的近50%。平均年发电量近600亿千瓦时。

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在这一河段有以下两个著名的地方: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 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长江支流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条,主要有嘉陵江、汉水,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乌江、赣江、资水和沱江。总长100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汉江、嘉陵江、雅砻江、沅江和乌江;流域面积5万平方公里的支流为嘉陵江、汉江、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乌江和赣江;年平均径流量超过500亿立方米的有岷江、湘江、嘉陵江、沅江、赣江、雅砻江、汉江和乌江。长江沿岸景点

江城武汉

武汉市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这里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大重镇,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三国时期为吴国的领地,在现代史上,武汉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这里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武汉的主要景点有黄鹤楼、长江大桥、东湖、古琴台等。

蒲圻赤壁

位于蒲圻市北31公里处的长江南岸。赤壁山三山相连,面临长江,群山逶迤,势苦奔马,苍翠如绘,幽静诱人,是湖北境内古三国旅游线和长江三峡旅游线上的重要人文景观和必经之地,也是中国古代十大著名战役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战场遗址。

洪湖

是长江流域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水质无污染的淡水湖泊,面积348平方公里,全湖呈多边几何形,湖岸平坦,湖水呈淡绿色。洪湖是全国第七大湖泊,是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白鳍豚:拥有量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洪湖是革命老区,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洪湖市西郊的长江大堤旁。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所在地的一条街为明代古街,其建筑物被誉为“传统建筑之宝”。洪湖有丰富的鱼类和野生资源供旅游者垂钓、狩猎,此外水上渔家的生活也极有情趣,令你流连忘返。

洞庭湖岳阳楼

游人若想领略洞庭湖的美,最理想的去处恐怕要算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了。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西门城头,与黄鹤楼、滕王阁一起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来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称,堪称湖南省第一名胜。相传这里是三国时鲁肃训练吴国水军的阅兵台。李白、白居易、杜甫、孟浩然、刘禹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先后登楼赋诗,留心峡了许多千古名篇。宋代名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 ,横无际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掷地有声,名扬中外,成为众多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荆州

荆州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境内的长江北岸,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也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游览胜地。“闻听三国事,每到荆州”,提起荆州人们便会想起三国中“刘备借荆州”和“关公大意失荆州”的故事,荆州古城北据汉沔,南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战略地位,更是古代文人骚客荟之地。

宜昌

宜昌古称夷陵,是一座古老而发展的城市,全国最大的水电建设基地和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鄂西、川东的经济文化中心,旅游景点众多,有三游洞、长江三峡、屈原故里、昭君故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等。除此之外,宜昌盆景,宜昌彩陶还会使你如痴如醉。

三游洞

位于宜昌西陵峡的三游洞,洞奇景美。山水秀丽,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其弟白行简同行。路遇诗人元似、三人同游此洞,饮酒赋诗,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于壁上。三游洞因此得名。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3人也游此洞并赋诗于壁上,自此,称白居易3人为前三游,苏洵父子3人为“后三游”,三游洞下临琛谷,峭壁百丈,冬暖夏凉,高6米余,深30米,宽20米。洞内景色奇丽,洞壁间有无数小洞,洞中有洞,因此被喻为“仙洞幻境”。

三峡大坝

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门坪,三峡工程主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三峡工程按照 “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建设,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姊归

秭归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大国-楚国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楚国诗人屈原的故乡,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在自己被放逐的情况下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引来无限思念,传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的。屈原祠,又名清烈公祠,首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宋、元、明、清屡坏屡建,1978年迁到向家坪,整个建筑计有山门、大殿、左右配房建筑。背依崇岭,前临大江,每逢端午佳节,江中五彩龙舟竞渡,欢声笑语,游人如织。

巴东神农溪

源于湖北神农架,地处长江以北.流经巴东县境内,在巫峡东口附近注入长江。漂流溪段长约20公里,由鹦鹉峡和龙船峡组成。沿溪两岸风景奇幽,峡谷幽深苍翠欲滴。溪流清澈见底,乘“豌豆角”人力小木船快速漂流,惊险刺激。漂流过程中时常见到古栈道、古岩棺溶洞、七色泉、金丝猴、鸳鸯等珍贵动物。在当地并能体验到土家族朴实的民俗风俭。

巫山小三峡

大宁河古称巫水,发源于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南麓,于巫峡西口注入长江,这里河道蜿蜒,重岩叠嶂,山水奇异。构成独特的大宁河风光,大宁河小三峡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以山雄、水清、峰秀、滩险、石奇、景美著称,这里不是三峡,胜似三峡。

奉节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奉节城东4公里,瞿塘峡西口,长江北岸草堂河与长江汇合处的紫色丘陵上。自古以来,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刘禹锡、陆游、范成大等相继来此参观游览,并留下了著名的诗句,素有“诗城”之称。这里有众多古迹,如武侯祠、观星亭、明良殿等。“火烧连营七百里 ”、“白帝城托孤”的传说,更增添了白帝城的名气。

云阳张飞庙

张飞庙位于长江南岸飞凤山麓,离重庆市区382公里,与云阳县城隔江而望、是为纪念三国名将张飞而建的祠宇。据史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张飞庙面江背山,气势恢宏壮丽,庙内塑造有张飞像,珍藏有汉唐以来的大量诗文碑刻书画及其他为文物数百件,多为存世珍品,号称“文藻胜地”,为巴蜀一胜景。

忠县石宝寨

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境内的长江北岸边,距现忠县县城45千米。孤峰拔地,四壁如削,形似玉印,名玉印山。传说它是女娲炼石补天遗留下来的一块五彩石,称为“石宝”。清朝康熙年间,当地能工巧匠在王印山南侧依山而建十二层楼阁,依岩取势,建筑精巧,被称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石宝寨塔楼倚玉山修建,依山傍势,飞檐层冀,造型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原建9层,隐含攀登“九重天”之意。顶上三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增加。石宝寨自古有“江上明珠”之美誉。

丰都鬼城

丰都位于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172千米。“鬼国幽都”之说由平都山而起。汉代王方平、阴长生两方士 修炼成仙,道家于此山设天师,并将其列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名山古寺多达27座。“阴曹地府”塑像群分别模拟人间诉讼、法庭、监狱、酷刑等,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狱的观念。

山城重庆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是我国长江上游的工业重镇、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古称巴,地处中国内陆之西南,城市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云轻雾重,又号“雾都”,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人口 3千余万。重庆最早称江州,也称巴郡、楚州、巴州、渝州、恭州,公元1189年,宋孝宗之子赵先封恭王。后即帝位(光宗),取“双重喜庆”之意。改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入夜,万家灯火由山上倒映江中。形成著名的“山城夜景”景观,近郊有石云山、北温泉、钓鱼城等景点。远郊有著名的大足石刻,是中国宋代石刻的代表,著名景点有枇杷山、浮图关、缙云山、四面山、南北温泉等风景名胜,以及大足石刻、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林园、孔园、蒋氏黄山官邸“陪都”遗址。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距离重庆市区120公里处的大足县境内,是分布在全县76处石刻造像的总称,共计6万尊造像。其中宝顶、北山两处摩岩造像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雕刻最精细,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足石刻始凿于初唐,历经五代,到两宋时,造像达到鼎盛时期,明清皆有造像延续。大足石刻是我国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作品,它不但内容丰富,“横融儒、释、道、纵贯千余载”,而且雕刻技艺精湛,手法娴熟,巧妙的将力学、采光、透视、等科学原理与造像内容和山形地貌相结合,被誉为“唐宋时刻艺术圣殿”。

黄河沿岸的名胜古迹

黄河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长度 5464 km 源头海拔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5 m³/s

流域面积 752443 km² 源头 青海省 注入 渤海

流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黄河水利资源丰富,流域内地下矿藏众多,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史上曾有过多种说法。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就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但没有被公认。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实和1704年清朝的拉锡,为探求河源曾到达星宿海。因此,星宿海为河源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河源考察队,又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20多年来,虽然以错就错,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问。直到1978年夏天,再次组织河源考察队,伸入河源地区实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区西部,有3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作约古宗列曲的一条支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较约古宗列曲长近30公里,流域面积多700平方公里,水量也大2倍多。因此,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依据较为充分。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山海拔4 800米,山脚下几个泉眼溢出的清水,就是“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黄河最初水流。

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是人们熟知的歌曲《黄河颂》的歌词。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浸沉在对黄河的无限追忆之中。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 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新石器时代中期,散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上的黄帝族,和当时的蚩尤族、炎帝族同为中国远古时代的3个部族。他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后来炎帝联合黄帝攻杀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黄帝族的人民逐渐融合,并定居在陕、甘、晋地区,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

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的斗争也接连不断。秦末的陈胜、吴广,两汉的赤眉、铜马、黄巾,隋末的瓦岗军,唐朝的黄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黄河流域这块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是中国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据地,直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为黄河自豪,为黄河歌唱。

释名“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水文特征 源头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正确的认识。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置河源郡,即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表明人们已知黄河发源于此。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帝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拉锡、舒兰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 源记》。康熙帝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康熙帝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区进行测量,此行“逾河源,涉万里”,回京后将测量结果绘入《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清乾隆帝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命门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深入青藏高原进行考察活动,他们也曾到达河源地区搜集自然、人文资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国人窦脱勒、敖伦,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士纳可、科兹洛夫,德国人费士勒、台裴尔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这一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学者杨联康徒步考察了黄河全程。他认为黄河最远源流是始于巴颜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长于约古宗列曲30.5千米,长于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

分界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本文采取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上游

在兰州的“黄河第一桥”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 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下游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 。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与湖泊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黄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茫尕峡—多石峡—麦多唐贡玛峡—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拉干峡—龙羊峡—阿什贡峡—松巴峡—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喇嘛峡—盐锅峡—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下峡)—乌金峡—红山南峡—红山北峡—黑山峡—虎峡—青铜峡—晋陕峡谷—晋豫峡谷(包括三门峡—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公元前2000多年华夏族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

潼关旅游景点大全

1、黄河风景区

位于黄河潼关辖区东段,秦、晋、豫三省交界。东至黄河护岸23号坝,西至黄河公路大桥,南至207省道,北至黄河中心线,东西全长5公里。黄河公路大桥,同蒲铁路大桥飞架南北,连霍高速公路与游览区平行相距不足百米。

2、佛头山风景区

位于潼关县安乐乡境内,是以秦岭支脉佛头山为主体的山岳型风光及宗教文化风景区。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主峰海拔1806米,因酷似佛首,故称佛头山。自古即有“关南名胜”、“西岳第二奇山”之称,为古今著名避暑游览胜地。

3、潼关湿地公园

位于关中平原东端,东至河南、西至华阴、南至港口、北至大荔。东西长21.8公里,宽6.5公里,总面积3750公顷。湿地范围内的珍惜鸟类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完整,共有野生鸟类119种,珍贵的鸟类和水禽有天鹅、鸳鸯等。

4、岳渎景区

陕西省潼关县的生态景观公园,位于县城关镇管南村北的塬畔上,距县城仅3公里。岳乃名山,渎为圣水。“五岳四渎”,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和长江、黄河、淮水、济水。黄河出晋陕峡谷,跃鲤鱼龙门,直奔西岳华山和潼关。

5、杨震廉博物馆

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占地83亩,距潼关古城6公里,潼关县城16公里,总投资约3500万元。分为祠前区、祠院区、墓园区和绿化区。于2011年9月26日正式开园迎客。主展区四知堂、正气厅、浩然厅、清风廊和放映厅。

黄河流经区域 景点

伏羲文化

仰韶遗址

河套文化遗址

大汶口遗址

大地湾遗址

蓝田猿人遗址

周原遗址

水洞沟遗址

西侯度遗址

二里头遗址

西水坡遗址

马家窑遗址

古城址

北宋东京遗址

沣镐遗址

殷墟

唐长安城遗址

海晏三角城遗址

秦咸阳城遗址

隋大兴城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

山西平遥古城

统万城遗址

阿房宫遗址

尸乡沟商城遗址

西安城墙

汉魏洛阳故城

塔寺庙观

少林寺

拉卜楞寺

洛阳关林

临汾东岳庙

开封铁塔

鹳雀楼

太平兴国寺塔

临猗双塔

拜寺口双塔

普救寺

晋祠

香积寺

小雁塔

大雁塔

宝塔

白云山庙

楼观台

兴教寺

青龙寺

大兴善寺

法门寺

金刚座舍利宝塔

万部华严经塔

海宝塔

五当召

伏羲庙

同心清真大寺

瞿昙寺

塔尔寺

一百零八塔

石窟

巩县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水帘洞石窟

炳灵寺石窟

须弥山石窟

石空寺石窟

名山

日月山

白云山

阿尼玛卿山

巴颜喀拉山

六盘山

贺兰山

兴隆山

祁连山

太白山

秦岭

吕梁山

阴山

太行山

邙山

崤山

六盘山

崆峒山

大伾山

中岳嵩山

华山

泰山

胜水

乌梁素海

黄河三峡

沙湖

黄河新安万山湖

运城盐池

星 宿 海

美丽的黄河第一弯

黄河源头

黄河壶口瀑布

扎陵湖与鄂陵湖

孟达天池

禹 门 口

青海湖

三门峡

黄河小浪底

泉城明珠--大明湖

趵突泉公园

黄河三门峡景区景点一览

三门峡市 亚武山 函谷关 三门峡

黄河古栈道 雁翎关 张公岛 秦赵会盟台址

仰韶村文化遗址 会兴古渡 女郎山风景区 甘山森林公园

古陕州城遗址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虢国贵族墓地 温塘摩崖造像

九龙洞风景区 中流砥柱 韶山风景区 三门峡博物馆

周总理视察大营纪念馆 黄帝铸鼎塬

黄河沿线的旅游线路

你的路线安排非常奇怪,一会儿走黄河,一会儿又跑到长江(江西),到底你是游黄河还是逛长江?还只有五天时间,从宁波走长江到成都尚且勉强,更遑论跟着黄河到成都了。

只能略提一下沿途的景点和方向,详细可以买本交通旅游图看看,事实上你真的需要这本书来看看才确认路线在5天内能否可行。Tis is Mission Impossible!

从宁波出发,必须往北上过长江后往西北走、穿越半个安徽后达河南的郑州,就算马不停蹄都得2天2夜了吧?(3天2夜比较适合实际情况),这时候才到达黄河边上。

反正时间是不够的了,只能给你介绍一下沿途的主要景点。

1、郑州西去先到嵩山少林寺,游完少林后歇洛阳,翌日游龙门石窟和关林,然后过黄河北上至神农山,游近段时间较火的白松岭,然后折向西走,途经解州时可以游关羽故里。

2、继续北上,至临汾向西走,到吉县黄河壶口瀑布(山西很少高速,做好心理准备),过壶口后到延安约3小时后至延安。游延安附近景点后南下,经桥山游皇帝陵,最后抵达西安。

3、西安市主要游大雁塔及碑林,然后去临潼看兵马俑和华清池,继续东去,上华山,晚上上山,白天下山。

4、返回西线,经咸阳到宝鸡歇一宿,南下一天至四川广元,游剑门蜀道,再一天即可抵过成都。

全程8-10天左右吧

Hash:90eaff47ea5a6925921ea76b209f52be8e70c89e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