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腊口旅游景点介绍大全(青口镇景点)

导读:青田腊口旅游景点介绍大全(青口镇景点) 青田附近有什么山 青田有哪些村 青田有什么旅游景点吗? 青田县几个村 青田县旅游景点

青田附近有什么山

金鸡山(汤洋)、奇云山(方山)这两座是县内最高的上。登高的话建议金鸡山,奇云山似乎风景更好一些(金鸡山我没爬过~)很多人夏天去金鸡山露营的

青田有哪些村

【鹤城镇】据《青田县志》记载:“城北太鹤山白鹤洞有双白鹤,年年产子,故得名为鹤城。”另据《永嘉郡记》记载:“青田双白鹤,年年生子,长便飞去。”《太平寰宇记》引丘相鹤经云:“青田之鹤,即此山所产。”又南北朝时,梁元帝萧绎(552—554)的《鸳鸯赋》亦云:“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杜甫有诗云:“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可见鹤城原是群鹤翔集的洞天福地。自唐睿宗景云二年(711)青田置县以来,鹤城镇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建立鹤城镇。1992年5月将原城郊区的前仓、金田、外旦、湖边4乡并入。镇政府驻鹤城东路109号。

辖13个社区 西门 东门 宝幢 清溪门 问鹤 水南 塔下 鸣山 月里湾 花园降 新建岭�官塘 侨中

39个行政村 外旦 朱金 大李 崇福 郑坑下 前仓 鹤东 坦下 圩仁 泥湾 魁市 石郭上 石郭下 平风 金田 黄降�陈山 北岸 石臼 仁塘湾 下司垄 湖边 陈学 白浦 上岸�南湾 湖口 一村 二村 水南 平演 油竹上村 油竹下村 东赤 彭括 雅岙 小口 秋炉坑 麻宅�

【山口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南9公里。因地处四都港、方山坑和小平坑三条溪流的汇合点,古称“谷口”或“三口”。后又因四周环山,地处溪水的出口处,易名“山口”。清时属二都,民国时为山口乡。1949年5月解放后和油竹乡合并称竹山乡。1952年大田、朱坑、下陈、陈半山、彭山、大安、驮寮背、山口、牛寮坦、小平坑、方岩下等11个村划出设立山口乡。1958年改为山口管理区。1961年改为山口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5年4月15日改为山口镇。1992年油竹乡并入。镇政府驻山口村。

辖1个居民区 山口

4个行政村 山口 大安 雅陈 太田�

【温溪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东10公里。清时属永嘉县安竹乡,清末至解放前二年均称安溪乡。因瓯江上游滩多水端,至安溪和瓯海潮汛汇合,水流趋于缓和,遂成平安之溪,故得名“安溪”。当地方言“安”与“温”近音,且又旧属温州,因此改为温溪。1948年1月划入青田县,仍称温溪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温溪乡。1958年沙埠、东岸2乡并入,同年10月成立温溪管理区。1960年7月沙埠、东岸划出另立公社。1961年改为温溪公社。1964年建制为温溪镇。1992年原属温溪区的东岸乡和港头乡并入。镇政府驻处州街16号。

辖8个居民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第六 第七 第八

22个行政村 温溪 温溪新村 学神 尹山头 东岸 大垟下 周岙 沙门 吴岙 林岙 西湖 汛桥 洲头 沙埠 塘里岙 高岗 港头 新垟 大头田 龙叶 寺下 小峙�

【东源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20公里。清时属十一都,民国时为东堡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称富源乡,同年9月改名仍为东堡乡。1952年改为小源乡。1958年10月改称为小源管理区。1961年10月由驮溜、小源、上叶、红光、项村、武池、下堡、黄山头、后降等大队组成小源公社,至1978年中共青田县委为缅怀周恩来总理于1939年1月给东源小学创立的题词,报请中共丽水地委批准,改名为东源公社。1985年9月改为东源镇。1992年平桥乡并入。镇政府驻东源村。

辖13个行政村 东源 红光 项村 武陵 下堡 平桥 周庄 周济 桃山 莲树坑 平溪 西溪 驮龙�

【船寮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14.5公里。清初称十都,清末为荷池乡。解放前称荷塘乡,均以船寮附近的洪府前村宋皇妃故宅辟有荷池数里而得名。1949年建政时由船寮、徐岙、姜岙等村组成乡政府,称徐岙乡。1956年与赤岩、黄言、洪府前、白岸、水井头等5村组 成的洪府前乡合并,定名船寮乡。1958年改称船寮管理区。1961年春,大垟乡的康畈、小垟、大垟、滩头、仁川、西岸、雷石等8村划入,称船寮公社。1983年复改为船寮乡。1985年改为建制镇。1992年石盖、芝溪、大路3乡并入。镇政府驻船寮村。

辖1个居民区 新开垟

40个行政村 船寮 王巷 洪庵 大路 白山 叶庄 石头 章庆 小金 圩头 业川 业鸟 水井头 洪府前 黄言 赤岩�舒庄 徐岙 姜岙 白岸 康畈 大垟 滩头 仁川 西村 雷石 上枝 外湖 石才 成太寮 上田*) 朱店前 垟肚 芝溪 戈溪 陈合 石盖口 石盖 洪岙 下七步�

【北山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29公里。清时称七都,民国时为北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白岩、北山2乡。1958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2管理区合并称北山公社。1985年撤乡置北山镇。1992年6月张口、坑底2乡并入。镇政府驻白岩村。

辖30个行政村 白岩 北山 肖山 仁村 黄库 泥垟 九山 郎回 大岩下 少后 泉山 下长坑 张口 张坪 箬坑 坳头 半岭 底垟 张岙 橘圩 阜口 东垟 济根 叶段 格坑 陈村 坑底 上隆 高桥背 李坑�

【海口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7.8公里。传说古时候东海潮水涨至此而得名海口,意为大海之口。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此地长期作为海口区,曾一度改为海口镇。1949年5月解放属海口区。1952年成立海口乡。1958年秋公改为海口管理区。1961年称海口公社。1982年改称海口乡。1992年东江乡并入。同年撤乡建制。镇政府驻山口村。

辖13个行政村 海口 麻埠 界阜 高沙 鹿山 南岸 泗洲埠 海林 南江 东江 和合 平山 凉亭脚�

【腊口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41.5公里。清时为十八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初,设浮石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分设浮翼、石帆2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2乡合并,仍称浮石乡。1949年11月浮石乡政府建立,驻石帆村。1950年8月撤销浮石乡。分设石帆、浮翼2乡。1952年4月大坑、坑口乡建立。1956年4月大坑、坑口2乡并入浮翼乡。1956年11月改称浮翼管理区。1961年10月改称浮翼公社,同时将“翼”字改为“弋”。1983年11月复称浮弋乡。1993年8月撤浮弋乡置腊口镇。镇政府驻龙山头村。

辖2个居民区 石帆同心 石帆振兴

21个行政村 龙山头 腊口 坑口 上京 腊溪 张庄 平斜 大坑 北坑 浮戈 武垟 瑶均 陈山埠 青竹 高坟岗 石帆 虞宅 石塔 阳山 外垟 垟岙�

【高湖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22.5公里。清时属十二都,解放前称湖川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称高湖乡。1956年春,与大云寺、旦头山2乡合并,改为高云山乡。1958年改称高湖管理区,同时将大云寺、武池、下堡、项村等地划入东源乡。1961年改名为高湖公社。1983年复称高湖乡。1992年良川乡并入。1995年改为建制镇。镇政府驻高湖村。

辖10个行政村 高湖 东三 西圩 桐川 角坑 坦头山 良川 内冯 外冯 五源山�

【仁庄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12公里。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为四外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属四外乡。1955年析彭山、外垟、阮垟、半坑、金垟、仁庄等7个村另置仁庄乡。1958年大田乡的冯垟、罗溪、林山等村划入,改为仁庄管理区。1961年改为仁庄公社。1992年仁庄、小令、吴岸、垟心4乡合并,成立仁庄乡。1998年撤乡置镇。镇政府驻仁庄村。

辖3个居民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20个行政村 仁庄 新彭 冯垟 罗溪 林山 吴岸 雅林 八源 庄垟 塘古 横培 小令 石砻 南木宕 孙山 夏严 垟心 莲头 垟坑 东坪�

【章村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42公里。 清时称十六都,解放前属章村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赵庄、章村、吴村3乡。1955年重将赵庄、吴村2乡并入,仍称章村乡。1958年改为章村管理区。1961年改为章村公社。1983年复改称章村乡。1992年黄寮乡并入。乡政府驻章村村。

辖16个行政村 章村 黄山头 颜宅 吴村 旺山 平塔 小砩 赵塘 新民 上寮 黄里 黄庄 黄寮 黄肚 竹章 王金

【舒桥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8.5公里。因据传说,舒桥最早的人由福建迁入,姓舒,并在双溪口兴建一座石板桥,得名“舒桥”。清时为十七都,民国时称叶店乡。1949年5月解放,建政为舒桥乡。1958年改为舒桥管理区。1961年改称舒桥公社。1992年王岙乡并入。乡政府驻舒桥村。

辖22个行政村 舒桥 章岙 交垟 罗西 古竹 古竹岙 高茂 根山 箬鸟 沙坑 西武头 阮坑 叶村 叶店 夫人山 陈山�大弄底 王岙 蔡坑 章巷 道彭 章杉

【贵岙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原属温州管辖。1948年1月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塘后、贵岙2乡。1955年2乡合并(部分划入孙坑乡),仍称贵岙乡。1958年改为贵岙管理区。1961年为贵岙公社和孙坑公社。1983年分设贵岙、孙坑2乡。1992年6月孙坑乡并入。乡政府驻贵岙村。

辖15个行政村 贵岙 下坑 小双坑 上贵 卓山 塘后 洪岩头 金菖罗 东山 孙坑 大双坑 呈山 下贵 黄山 荷金�

【石溪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6.5公里。清时属五都,民国时称五下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石溪乡。1952年分为石溪、国垟2乡。1955年仍合为一乡。1958年改为石溪管理区。1961年称石溪公社。1983年复称石溪乡。乡政府驻石溪村。

辖8个行政村 石溪 吴山 金泉 黄山垄 国垟 张山 下坦 溪口�

【小舟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12公里。原属永嘉县黄坦乡。1948年1月划入青田。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葵山、小舟山2乡。1958年2乡合并,称为小舟山管理区。1961年改为小舟山公社。1983年改称小舟山乡。乡政府驻小舟山村。

辖9个行政村 小舟山 郑山 葵山 丁坑 黄员平 新建 上山炉 西平 平峰降�

【祯埠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1.5公里。驻地祯埠村历来是一个大码头,来往的船只都在此逗留,由此得名。清时为十四外都。民国十九年(1930)后建祯埠乡。1949年5月解放,建政时仍称祯埠乡。1955年李村、锦水2乡并入,仍称祯埠乡。1958年改为祯埠管理区。1982年恢复原乡名。乡政府驻小群村。

辖8个行政村 小群 马岭脚 王村 岭下 桢埠 兆庄 陈篆 锦水�

【祯旺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7公里。因驻地在祯旺村,故名祯旺。清时属十五都,解放前为祯旺乡。1949年解放后改建政仍称祯旺乡。1955年吴畲乡并入。1958年改为祯旺管理区。1961年改为祯旺公社。1983年复称祯旺乡。乡政府驻桢旺村。

辖8个行政村 桢旺 吴宅 山寮 上垟 吴畲 陈须 谷甫 应章��

【万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22公里。因地处群山之巅,云雾缭绕而得名。1949年6月富源乡分为乌坭塘乡和富源乡。1952年4月乌坭塘乡分为圩平乡和万山乡。1956年4月日1日万山乡和圩平乡合并为万山乡。乡政府驻孙窟村。

辖6个行政村 孙窟 乌泥塘 孙岸 陈吴了 光乍坑 万山�

【黄垟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18公里。清时属十一都,民国时属富川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称黄垟乡。1956年峰山乡并入,同时把上西坑和桥公2村划入万山乡。将峰山乡的屋基村划入永嘉县上横乡,又将上横乡的底项、金龙、朱岩、五台山、尖背等5村划入,仍称黄垟乡。1958年改称为黄垟管理区。1961年改为 黄垟公社。1983年复称黄垟乡。乡政府驻石坪川村。

辖8个行政村 石坪川 峰山 金坑 石坑岭 金坑口 外黄垟 底黄垟 底项

【季宅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8公里。清时属十二都,民国时称雁衢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时仍称雁衢乡。1951年为潘山、黄山2乡。1957年2乡合并,驻地设在季宅村,改为季宅乡。1958年又分为三房、黄放口2管理区。1961年2管理区合并为季宅公社。1982年复称季宅乡。乡政府驻黄放口村。

辖6个行政村 黄放口 季宅 皇山 引坑 潘山 下庄�

【海溪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4公里。清时属十四都,解放前为海溪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西园、正教寺2乡,将余山、李山、平山、横路等村划入东江乡。1953年西园、正教寺2乡合并,仍称海溪乡。1958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改为海溪公社。1962年舒桥公社的南岭村并入。1983复称海溪乡。乡政府驻海溪村。

辖10个行政村 海溪 西园 黄畈 横树岗 石垟巷 乌楼 西坑边�马岙 大元 余山�

【高市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0.5公里。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为高市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时分别成立雄溪乡、高市乡和东源口乡。1955年实行并乡时,除戈溪村划入芝溪乡外,将东源口、雄溪2乡并入高市乡。1958年秋改为高市管理区。1961年又改称高市公社。1983年复称高市乡。乡政府驻高市村。

辖9个行政村 高市 东源头 水碓基 东源口 西源 黄山 练岙 雄溪 洞背�

【巨浦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以西21.5公里。清时称七都,解放前为莒浦乡。1949年5月解放后至1951年底未曾建政。1952年成立西坑、徐山、城门、莒浦4个乡。1956年将“莒”改为“巨”字。1959年西坑、徐山2乡7个大队合并,称为上鸟管理区。同时将城门、巨浦2乡8个大队合并,称为巨浦管理区。1961年2管理区合并,成立巨浦公社。1983年复称巨浦乡。乡政府驻巨浦村。

辖11个行政村 巨浦 王谢 坑下 徐山 西坑 枫桥 驮垄 城门 范村 湖云 下湾�

【万阜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34公里。清时属九都,解放前称万阜乡,以驻地万阜村得名。1949年5月解放后建立万阜、蒲州2乡。1956年2乡合并仍称万阜乡。1958年改为万阜管理区。1961年改为万阜公社。1983年复称万阜乡。乡政府驻新庄村。

辖8个行政村 新庄 白岩前 垟斜 蒲州 富塘 云山背 万阜 柘垟�

【汤垟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18公里。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内乡。1949年5月解放后属吴岸乡。西天坑等7个村由吴岸乡析出与西天乡的3个村合并成立汤垟乡,驻地在汤垟村(别名野客寮)。1958年改为汤垟管理区。1961年改为汤垟公社,驻地迁至洪口村,公社名称不变。1983年复称汤垟乡。乡政府驻洪口村。

辖7个行政村 洪口 汤垟 洋寮 干坑 小佐 西天 西天坑�

【方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13.5公里。清朝时属二都,民国时为方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方北和方南2个乡。1956年2乡合并仍称方山乡。1958年改为方山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方山公社。1983年复称方山乡。乡政府驻石前村。

辖11个行政村 石前 根头 周岙 裘山 垟塘 后金 马车坑 奎岩庄 邵山 龙现 松树下�

【吴坑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16.5公里。属永嘉县黄坦乡。1948年1月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建政为吴坑乡。1958年改为吴坑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吴坑公社。1983年复称吴坑乡。乡政府驻吴坑村。

辖10个行政村 吴坑 石洞 平岩 泉城 大仁 章山 东溪 下垟 塘坑 平岸�

【仁宫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11.5公里。清时称六下都,民国时为六仁乡。1949年5月解放 后建政时成立仁宫、彭湖、小奕3乡。1956年彭湖、小奕2乡并入,称为仁宫乡。1958年桃坳村划入,改名仁宫管理区。1961年又划入孙山村,改为仁宫公社。1983年改称仁宫乡。乡政府驻仁宫村。

辖11个行政村 仁宫 桃坳 孙前 密溪 小奕 寺岙 朱山 大奕�钓滩 彭湖 红花�

【章旦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清时称三外都,民国时为三外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分设项元、外路、章旦3乡。1955年项元、外路2乡并入,仍称章旦乡。同年10月析出外路等村,另置城南乡。1958年改为章旦管理区。1961年周山大队划归阜山公社,同时改为章旦公社。1983年改称章旦乡。乡政府驻龟背。

辖8个行政村 章旦 歇马降 兰头 双垟 李黄 双旦 阿旦 朱坑下�

【阜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13公里。清时称三内都,民国时为阜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仍名阜山乡。1953年分为阜东、阜西2乡。1956年2乡合并,改为阜山集体农庄、1958年又改为阜山管理区。1961年将章旦管理区的周山村划入,改为阜山公社。1983年复称阜山乡。乡政府驻阜山村。

辖21个行政村 阜山 坑边 岗下 前王 红富垟 安店 周宅�陈宅 岙底 朱岙 周山 双溪 龙隐村 岭峰 金竹垟�圳下�季山 垟坑 垟村 周村 周西坑�

【岭根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37.5公里。清时分属七、九两都,民国时称岭根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立岭根、林坑2乡。1958年2乡合并,又将张岙乡的牛头村划入,改为岭根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岭根公社。1983年改革者称岭根乡。乡政府驻岭根村。

辖12个行政村 岭根 韩山 牛头 吴山埠 黄驮山 滩坑 小衙�铁沙济 外处基 驮田坪 石柱 林坑

〖浮弋乡〗因驻地在浮弋村,故名浮弋公社。清时为十六都,民国时称浮弋乡,解放后建政时属于浮石乡。1955年与大坑、坑口2乡合并,仍称浮弋乡。1958年改为浮弋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浮弋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腊口镇。

〖王岙乡〗清时称十七都,解放前为叶店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王岙乡。1955年曾并入舒桥乡。1958年分出称王岙管理区。1961年改为王岙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舒桥乡。

〖石帆乡〗清时称十八都,解放前为石帆乡。解放后属于浮石乡。1955年合作化时,由石帆、外垟、垟岙、石浦、塔山湾、高坟岗、陈山埠、瑶均、武溪、虞宅、黄山头、太保庙等地组成为石帆乡。1958年改为石帆管理区。1961年改称为石帆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舒桥镇。

〖黄寮乡〗清时属十六都,解放前为东山乡。解放后建政时在黄寮村,称黄寮乡。1952年全乡分为黄肚、黄寮,连云寺3乡。1955年重将黄肚、连云寺2乡并入,仍称黄寮乡。1958年为便得群众,驻地迁至坑垠村,改称坑垠管理区。1961年又改称为黄寮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章村乡。

〖良川乡〗清时为十二都,解放前属湖川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康川乡。1952年将万济、岭头、上黄、外黄、底坑等5村划出成立外黄乡。1956年重将外黄乡并入。1958年改为良川管理区。1961年称职为良川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高湖镇。

〖平桥乡〗清时为十一都,民国时称富川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平桥乡。1956年春将底项村划入黄垟乡,将平桥、周庄、周济、平山、莲树坑5个村并入小源乡,撤销平桥乡。同年科将原5个村从小源乡分出,重立平桥乡。1958年改为平桥管理区。1961年将平溪、西溪、驮龙3村划入,改称为平桥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东源镇。

〖东江乡〗清时为十四都 ,解放前属于海溪乡。1949年5月解放仍属海溪乡。1952年分出建立为东江乡。1958年改为东江管理区。1961年定名为东江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海口镇。

〖芝溪乡〗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称芝溪乡属海口区。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仍为芝溪乡。1958年11月成立芝溪管理区。1961年改为芝溪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船寮镇。

〖石盖乡〗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属芝溪乡。1949年5月解放初属海口区的芝溪乡。1952年另立石盖管理区。1961年秋改为石盖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船寮镇。

〖大路乡〗清时为六上都,解放前称六上乡。1942年6月22日日寇入侵该村时,当地群众激于义愤,奋起抗击,后曾一度改为忠义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大路乡。1955年和大垟、小金2小乡合并为大金乡。1958年大垟、康畈2地划出,改为大路管理区。1961年为大路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船寮镇。

〖孙坑乡〗驻地在孙坑村,得名。民国时属温州管辖。1948年1月与温溪同时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属塘后乡。1955年由塘后乡划出,连同东山、叶坑、大双坑、下贵、呈山、后山、荷龙、黄山、金龙隆等村另设孙坑乡。1958年改称孙坑管理区。1961年为孙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贵岙乡。

〖东岸乡〗本乡大部分地区原属温州管辖。1948年1月划归青田。1949年解放后,成立周岙、东岸、沙埠3乡。1958年3乡同时并入温溪管理区。1960年7月沙埠、东岸及周岙乡部分由温溪划出,单独成立尹山头公社,驻地设在尹山头村。1980年10月尹山头村划入温溪镇,公社驻地迁往东岸村,故名东岩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温溪镇。

〖港头乡〗清时为一都,解放前称港头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仍为洪头乡。1958年改为港头管理区。1961年秋又改称港头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温溪镇。

〖湖边乡〗清时为五都,民国时称湖边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成立白浦、湖边2乡。1955年白浦乡撤销,将陈学、白浦、京岙、上岸等地划入,仍称湖边乡。1958年改为湖边管理区。1961年为湖边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金田乡〗清时称五都,解放前为五下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分陈山、仁塘湾2乡。1958年仁塘湾乡合并,同时将贵岙公社的白岩后大队划入,改名陈山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陈山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以行政区域与驻地名称不统一,故改为现名。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外旦乡〗清时称三外都,民国时属三外乡。1949年5月解放,建政时属章旦乡。1953年改属外路乡。1955年由下郑、郑坑下、文头、外路、李山、大降后、朱坳、大丘、大路、金山下、上岙、水南、泥湾、石郭等村组成城南乡。1956年将石郭、泥湾划归平演乡, 1958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改称城南公社。1981年8月因重名以片村惯称改为外旦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前仓乡〗清时属一都,解放前称港口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属圩仁、油竹、城南3乡。1955年由洪山、平风寨、坦下、后山、鲍坦、山头、泥湾、圩仁、平演等村组成平演村乡。1958年将魁市、石郭2村划入,改为平演管理区。1961年改称平演公社,驻地在平演村。1982年4月平演村划归鹤城镇,改为前仓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坑底乡〗清时称七都,民国时属妙厚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为坑底乡。1956年将李坑乡并入。1958年为坑底管理区。1961年改称坑底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张口乡〗清时称七都 民国时为妙厚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阜口、张岙、张口3乡。1955年阜口、张岙2乡并入。1958年改为张口管理区。1961年改为张口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双垟乡〗清时分属三内都和七都。解放前岭头、石门头、杨村、乌云山等地归北山乡,其余部分归阜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双溪乡和周垟乡。1956年2乡合并,各取一字称双垟乡。1958年改为双垟管理区。1961年又改名为双垟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油竹乡〗清时称二都,民国时为没竹乡。1949年5月解放后由山口、油竹2乡建为竹山乡。1952年分出,由油竹上村、油竹下村、下岙、赤岩、东堡、彭括、驮山、叶山、半坑、小口、秋炉坑等11个组成油竹乡。1958年改为油竹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油竹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山口镇。

〖小令乡〗清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外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孙山乡,驻地迁至小令。1958年改为孙山管理区。1961年改为孙山公社。1981年改为小令公社。1983年改为乡建制。1992年并入仁庄镇。

〖吴岸乡〗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内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吴岸乡。1958年改为吴岩管理区。1961年改为吴岸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仁庄镇。

〖垟心乡〗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内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垟心乡。1954年并入仁庄乡。1958年分出成立垟心管理区。1961年改称为垟心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仁庄镇。

青田有什么旅游景点吗?

青田景点有千峡湖、石门洞及伯温古村、千丝岩、石雕博物馆、陈诚故居、青田乐园滑雪场、清真禅寺、裕堂别墅等等。

千峡湖,是浙江省最大的峡湾型人工湖,也是继西湖、千岛湖之后的第三大美女湖,有着罕见的高山峡湾风光和生态美景,是一座风情万种的“欧洲城”。在这里,能喝到纯正的意大利浓咖,吃到刚运抵的新西兰牛肉,更能赏一番云雾缭绕的梯田水墨画,品千重峡谷于浩渺湖面之上的荡气回肠,景区以"瑞士日内瓦湖"为蓝图,打造欧洲的"峡湾山镇度假目的地"定位。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培训、养生居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峡湾山镇旅游度假目的地。

石门洞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核心景区位于瓯江南岸。整个景区由洞天飞瀑、太子胜景、仙桃、师姑湖四个景区组成,有石门飞瀑、泻银潭、月洞、碑廊、观瀑亭、白猿洞、藏书石、轩辕丘、刘文成公祠、灵佑寺等200多处景点。集山林苍翠之优、文物荟萃之胜、飞瀑壮观之美、气候宜人之适,是一处具有清、幽、灵、古、奇、险、野、趣之特色的"洞天仙境"。这里曾经是明朝国师刘伯温长期修学、修身、修养、修炼、休整的重要场所。

青田县几个村

【鹤城镇】据《青田县志》记载:“城北太鹤山白鹤洞有双白鹤,年年产子,故得名为鹤城。”另据《永嘉郡记》记载:“青田双白鹤,年年生子,长便飞去。”《太平寰宇记》引丘相鹤经云:“青田之鹤,即此山所产。”又南北朝时,梁元帝萧绎(552—554)的《鸳鸯赋》亦云:“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杜甫有诗云:“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可见鹤城原是群鹤翔集的洞天福地。自唐睿宗景云二年(711)青田置县以来,鹤城镇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建立鹤城镇。1992年5月将原城郊区的前仓、金田、外旦、湖边4乡并入。镇政府驻鹤城东路109号。

辖13个社区 西门 东门 宝幢 清溪门 问鹤 水南 塔下 鸣山 月里湾 花园降 新建岭?官塘 侨中

39个行政村 外旦 朱金 大李 崇福 郑坑下 前仓 鹤东 坦下 圩仁 泥湾 魁市 石郭上 石郭下 平风 金田 黄降?陈山 北岸 石臼 仁塘湾 下司垄 湖边 陈学 白浦 上岸?南湾 湖口 一村 二村 水南 平演 油竹上村 油竹下村 东赤 彭括 雅岙 小口 秋炉坑 麻宅?

【山口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南9公里。因地处四都港、方山坑和小平坑三条溪流的汇合点,古称“谷口”或“三口”。后又因四周环山,地处溪水的出口处,易名“山口”。清时属二都,民国时为山口乡。1949年5月解放后和油竹乡合并称竹山乡。1952年大田、朱坑、下陈、陈半山、彭山、大安、驮寮背、山口、牛寮坦、小平坑、方岩下等11个村划出设立山口乡。1958年改为山口管理区。1961年改为山口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5年4月15日改为山口镇。1992年油竹乡并入。镇政府驻山口村。

辖1个居民区 山口

4个行政村 山口 大安 雅陈 太田?

【温溪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东10公里。清时属永嘉县安竹乡,清末至解放前二年均称安溪乡。因瓯江上游滩多水端,至安溪和瓯海潮汛汇合,水流趋于缓和,遂成平安之溪,故得名“安溪”。当地方言“安”与“温”近音,且又旧属温州,因此改为温溪。1948年1月划入青田县,仍称温溪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温溪乡。1958年沙埠、东岸2乡并入,同年10月成立温溪管理区。1960年7月沙埠、东岸划出另立公社。1961年改为温溪公社。1964年建制为温溪镇。1992年原属温溪区的东岸乡和港头乡并入。镇政府驻处州街16号。

辖8个居民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第六 第七 第八

22个行政村 温溪 温溪新村 学神 尹山头 东岸 大垟下 周岙 沙门 吴岙 林岙 西湖 汛桥 洲头 沙埠 塘里岙 高岗 港头 新垟 大头田 龙叶 寺下 小峙?

【东源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20公里。清时属十一都,民国时为东堡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称富源乡,同年9月改名仍为东堡乡。1952年改为小源乡。1958年10月改称为小源管理区。1961年10月由驮溜、小源、上叶、红光、项村、武池、下堡、黄山头、后降等大队组成小源公社,至1978年中共青田县委为缅怀周恩来总理于1939年1月给东源小学创立的题词,报请中共丽水地委批准,改名为东源公社。1985年9月改为东源镇。1992年平桥乡并入。镇政府驻东源村。

辖13个行政村 东源 红光 项村 武陵 下堡 平桥 周庄 周济 桃山 莲树坑 平溪 西溪 驮龙?

【船寮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14.5公里。清初称十都,清末为荷池乡。解放前称荷塘乡,均以船寮附近的洪府前村宋皇妃故宅辟有荷池数里而得名。1949年建政时由船寮、徐岙、姜岙等村组成乡政府,称徐岙乡。1956年与赤岩、黄言、洪府前、白岸、水井头等5村组成的洪府前 合并,定名船寮乡。1958年改称船寮管理区。1961年春,大垟乡的康畈、小垟、大垟、滩头、仁川、西岸、雷石等8村划入,称船寮公社。1983年复改为船寮乡。1985年改为建制镇。1992年石盖、芝溪、大路3乡并入。镇政府驻船寮村。

辖1个居民区 新开垟

40个行政村 船寮 王巷 洪庵 大路 白山 叶庄 石头 章庆 小金 圩头 业川 业鸟 水井头 洪府前 黄言 赤岩?舒庄 徐岙 姜岙 白岸 康畈 大垟 滩头 仁川 西村 雷石 上枝 外湖 石才 成太寮 上田*) 朱店前 垟肚 芝溪 戈溪 陈合 石盖口 石盖 洪岙 下七步?

【北山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29公里。清时称七都,民国时为北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白岩、北山2乡。1958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2管理区合并称北山公社。1985年撤乡置北山镇。1992年6月张口、坑底2乡并入。镇政府驻白岩村。

辖30个行政村 白岩 北山 肖山 仁村 黄库 泥垟 九山 郎回 大岩下 少后 泉山 下长坑 张口 张坪 箬坑 坳头 半岭 底垟 张岙 橘圩 阜口 东垟 济根 叶段 格坑 陈村 坑底 上隆 高桥背 李坑?

【海口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7.8公里。传说古时候东海潮水涨至此而得名海口,意为大海之口。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此地长期作为海口区,曾一度改为海口镇。1949年5月解放属海口区。1952年成立海口乡。1958年秋公改为海口管理区。1961年称海口公社。1982年改称海口乡。1992年东江乡并入。同年撤乡建制。镇政府驻山口村。

辖13个行政村 海口 麻埠 界阜 高沙 鹿山 南岸 泗洲埠 海林 南江 东江 和合 平山 凉亭脚?

【腊口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41.5公里。清时为十八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初,设浮石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分设浮翼、石帆2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2乡合并,仍称浮石乡。1949年11月浮石乡政府建立,驻石帆村。1950年8月撤销浮石乡。分设石帆、浮翼2乡。1952年4月大坑、坑口乡建立。1956年4月大坑、坑口2乡并入浮翼乡。1956年11月改称浮翼管理区。1961年10月改称浮翼公社,同时将“翼”字改为“弋”。1983年11月复称浮弋乡。1993年8月撤浮弋乡置腊口镇。镇政府驻龙山头村。

辖2个居民区 石帆同心 石帆振兴

21个行政村 龙山头 腊口 坑口 上京 腊溪 张庄 平斜 大坑 北坑 浮戈 武垟 瑶均 陈山埠 青竹 高坟岗 石帆 虞宅 石塔 阳山 外垟 垟岙?

【高湖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22.5公里。清时属十二都,解放前称湖川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称高湖乡。1956年春,与大云寺、旦头山2乡合并,改为高云山乡。1958年改称高湖管理区,同时将大云寺、武池、下堡、项村等地划入东源乡。1961年改名为高湖公社。1983年复称高湖乡。1992年良川乡并入。1995年改为建制镇。镇政府驻高湖村。

辖10个行政村 高湖 东三 西圩 桐川 角坑 坦头山 良川 内冯 外冯 五源山?

【仁庄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12公里。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为四外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属四外乡。1955年析彭山、外垟、阮垟、半坑、金垟、仁庄等7个村另置仁庄乡。1958年大田乡的冯垟、罗溪、林山等村划入,改为仁庄管理区。1961年改为仁庄公社。1992年仁庄、小令、吴岸、垟心4乡合并,成立仁庄乡。1998年撤乡置镇。镇政府驻仁庄村。

辖3个居民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20个行政村 仁庄 新彭 冯垟 罗溪 林山 吴岸 雅林 八源 庄垟 塘古 横培 小令 石砻 南木宕 孙山 夏严 垟心 莲头 垟坑 东坪?

【章村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42公里。清时称十六都,解放前 属章村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赵庄、章村、吴村3乡。1955年重将赵庄、吴村2乡并入,仍称章村乡。1958年改为章村管理区。1961年改为章村公社。1983年复改称章村乡。1992年黄寮乡并入。乡政府驻章村村。

辖16个行政村 章村 黄山头 颜宅 吴村 旺山 平塔 小砩 赵塘 新民 上寮 黄里 黄庄 黄寮 黄肚 竹章 王金

【舒桥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8.5公里。因据传说,舒桥最早的人由福建迁入,姓舒,并在双溪口兴建一座石板桥,得名“舒桥”。清时为十七都,民国时称叶店乡。1949年5月解放,建政为舒桥乡。1958年改为舒桥管理区。1961年改称舒桥公社。1992年王岙乡并入。乡政府驻舒桥村。

辖22个行政村 舒桥 章岙 交垟 罗西 古竹 古竹岙 高茂 根山 箬鸟 沙坑 西武头 阮坑 叶村 叶店 夫人山 陈山?大弄底 王岙 蔡坑 章巷 道彭 章杉

【贵岙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原属温州管辖。1948年1月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塘后、贵岙2乡。1955年2乡合并(部分划入孙坑乡),仍称贵岙乡。1958年改为贵岙管理区。1961年为贵岙公社和孙坑公社。1983年分设贵岙、孙坑2乡。1992年6月孙坑乡并入。乡政府驻贵岙村。

辖15个行政村 贵岙 下坑 小双坑 上贵 卓山 塘后 洪岩头 金菖罗 东山 孙坑 大双坑 呈山 下贵 黄山 荷金?

【石溪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6.5公里。清时属五都,民国时称五下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石溪乡。1952年分为石溪、国垟2乡。1955年仍合为一乡。1958年改为石溪管理区。1961年称石溪公社。1983年复称石溪乡。乡政府驻石溪村。

辖8个行政村 石溪 吴山 金泉 黄山垄 国垟 张山 下坦 溪口?

【小舟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12公里。原属永嘉县黄坦乡。1948年1月划入青田。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葵山、小舟山2乡。1958年2乡合并,称为小舟山管理区。1961年改为小舟山公社。1983年改称小舟山乡。乡政府驻小舟山村。

辖9个行政村 小舟山 郑山 葵山 丁坑 黄员平 新建 上山炉 西平 平峰降?

【祯埠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1.5公里。驻地祯埠村历来是一个大码头,来往的船只都在此逗留,由此得名。清时为十四外都。民国十九年(1930)后建祯埠乡。1949年5月解放,建政时仍称祯埠乡。1955年李村、锦水2乡并入,仍称祯埠乡。1958年改为祯埠管理区。1982年恢复原乡名。乡政府驻小群村。

辖8个行政村 小群 马岭脚 王村 岭下 桢埠 兆庄 陈篆 锦水?

【祯旺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7公里。因驻地在祯旺村,故名祯旺。清时属十五都,解放前为祯旺乡。1949年解放后改建政仍称祯旺乡。1955年吴畲乡并入。1958年改为祯旺管理区。1961年改为祯旺公社。1983年复称祯旺乡。乡政府驻桢旺村。

辖8个行政村 桢旺 吴宅 山寮 上垟 吴畲 陈须 谷甫 应章??

【万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22公里。因地处群山之巅,云雾缭绕而得名。1949年6月富源乡分为乌坭塘乡和富源乡。1952年4月乌坭塘乡分为圩平乡和万山乡。1956年4月日1日万山乡和圩平乡合并为万山乡。乡政府驻孙窟村。

辖6个行政村 孙窟 乌泥塘 孙岸 陈吴了 光乍坑 万山?

【黄垟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18公里。清时属十一都,民国时属富川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称黄垟乡。1956年峰山乡并入,同时把上西坑和桥公2村划入万山乡。将峰山乡的屋基村划入永嘉县上横乡,又将上横乡的底项、金龙、朱岩、五台山、尖背等5村划入,仍称黄垟乡。1958年改称为黄垟管理区。1961年改为黄垟公社。1983年复称黄垟乡。乡政 府驻石坪川村。

辖8个行政村 石坪川 峰山 金坑 石坑岭 金坑口 外黄垟 底黄垟 底项

【季宅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8公里。清时属十二都,民国时称雁衢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时仍称雁衢乡。1951年为潘山、黄山2乡。1957年2乡合并,驻地设在季宅村,改为季宅乡。1958年又分为三房、黄放口2管理区。1961年2管理区合并为季宅公社。1982年复称季宅乡。乡政府驻黄放口村。

辖6个行政村 黄放口 季宅 皇山 引坑 潘山 下庄?

【海溪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4公里。清时属十四都,解放前为海溪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西园、正教寺2乡,将余山、李山、平山、横路等村划入东江乡。1953年西园、正教寺2乡合并,仍称海溪乡。1958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改为海溪公社。1962年舒桥公社的南岭村并入。1983复称海溪乡。乡政府驻海溪村。

辖10个行政村 海溪 西园 黄畈 横树岗 石垟巷 乌楼 西坑边?马岙 大元 余山?

【高市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0.5公里。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为高市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时分别成立雄溪乡、高市乡和东源口乡。1955年实行并乡时,除戈溪村划入芝溪乡外,将东源口、雄溪2乡并入高市乡。1958年秋改为高市管理区。1961年又改称高市公社。1983年复称高市乡。乡政府驻高市村。

辖9个行政村 高市 东源头 水碓基 东源口 西源 黄山 练岙 雄溪 洞背?

【巨浦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以西21.5公里。清时称七都,解放前为莒浦乡。1949年5月解放后至1951年底未曾建政。1952年成立西坑、徐山、城门、莒浦4个乡。1956年将“莒”改为“巨”字。1959年西坑、徐山2乡7个大队合并,称为上鸟管理区。同时将城门、巨浦2乡8个大队合并,称为巨浦管理区。1961年2管理区合并,成立巨浦公社。1983年复称巨浦乡。乡政府驻巨浦村。

辖11个行政村 巨浦 王谢 坑下 徐山 西坑 枫桥 驮垄 城门 范村 湖云 下湾?

【万阜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34公里。清时属九都,解放前称万阜乡,以驻地万阜村得名。1949年5月解放后建立万阜、蒲州2乡。1956年2乡合并仍称万阜乡。1958年改为万阜管理区。1961年改为万阜公社。1983年复称万阜乡。乡政府驻新庄村。

辖8个行政村 新庄 白岩前 垟斜 蒲州 富塘 云山背 万阜 柘垟?

【汤垟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18公里。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内乡。1949年5月解放后属吴岸乡。西天坑等7个村由吴岸乡析出与西天乡的3个村合并成立汤垟乡,驻地在汤垟村(别名野客寮)。1958年改为汤垟管理区。1961年改为汤垟公社,驻地迁至洪口村,公社名称不变。1983年复称汤垟乡。乡政府驻洪口村。

辖7个行政村 洪口 汤垟 洋寮 干坑 小佐 西天 西天坑?

【方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13.5公里。清朝时属二都,民国时为方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方北和方南2个乡。1956年2乡合并仍称方山乡。1958年改为方山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方山公社。1983年复称方山乡。乡政府驻石前村。

辖11个行政村 石前 根头 周岙 裘山 垟塘 后金 马车坑 奎岩庄 邵山 龙现 松树下?

【吴坑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16.5公里。属永嘉县黄坦乡。1948年1月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建政为吴坑乡。1958年改为吴坑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吴坑公社。1983年复称吴坑乡。乡政府驻吴坑村。

辖10个行政村 吴坑 石洞 平岩 泉城 大仁 章山 东溪 下垟 塘坑 平岸?

【仁宫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11.5公里。清时称六下都,民国时为六仁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成立仁宫、彭湖、小奕3乡。1956年彭湖 小奕2乡并入,称为仁宫乡。1958年桃坳村划入,改名仁宫管理区。1961年又划入孙山村,改为仁宫公社。1983年改称仁宫乡。乡政府驻仁宫村。

辖11个行政村 仁宫 桃坳 孙前 密溪 小奕 寺岙 朱山 大奕?钓滩 彭湖 红花?

【章旦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清时称三外都,民国时为三外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分设项元、外路、章旦3乡。1955年项元、外路2乡并入,仍称章旦乡。同年10月析出外路等村,另置城南乡。1958年改为章旦管理区。1961年周山大队划归阜山公社,同时改为章旦公社。1983年改称章旦乡。乡政府驻龟背。

辖8个行政村 章旦 歇马降 兰头 双垟 李黄 双旦 阿旦 朱坑下?

【阜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13公里。清时称三内都,民国时为阜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仍名阜山乡。1953年分为阜东、阜西2乡。1956年2乡合并,改为阜山集体农庄、1958年又改为阜山管理区。1961年将章旦管理区的周山村划入,改为阜山公社。1983年复称阜山乡。乡政府驻阜山村。

辖21个行政村 阜山 坑边 岗下 前王 红富垟 安店 周宅?陈宅 岙底 朱岙 周山 双溪 龙隐村 岭峰 金竹垟?圳下?季山 垟坑 垟村 周村 周西坑?

【岭根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37.5公里。清时分属七、九两都,民国时称岭根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立岭根、林坑2乡。1958年2乡合并,又将张岙乡的牛头村划入,改为岭根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岭根公社。1983年改革者称岭根乡。乡政府驻岭根村。

辖12个行政村 岭根 韩山 牛头 吴山埠 黄驮山 滩坑 小衙?铁沙济 外处基 驮田坪 石柱 林坑

〖浮弋乡〗因驻地在浮弋村,故名浮弋公社。清时为十六都,民国时称浮弋乡,解放后建政时属于浮石乡。1955年与大坑、坑口2乡合并,仍称浮弋乡。1958年改为浮弋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浮弋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腊口镇。

〖王岙乡〗清时称十七都,解放前为叶店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王岙乡。1955年曾并入舒桥乡。1958年分出称王岙管理区。1961年改为王岙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舒桥乡。

〖石帆乡〗清时称十八都,解放前为石帆乡。解放后属于浮石乡。1955年合作化时,由石帆、外垟、垟岙、石浦、塔山湾、高坟岗、陈山埠、瑶均、武溪、虞宅、黄山头、太保庙等地组成为石帆乡。1958年改为石帆管理区。1961年改称为石帆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舒桥镇。

〖黄寮乡〗清时属十六都,解放前为东山乡。解放后建政时在黄寮村,称黄寮乡。1952年全乡分为黄肚、黄寮,连云寺3乡。1955年重将黄肚、连云寺2乡并入,仍称黄寮乡。1958年为便得群众,驻地迁至坑垠村,改称坑垠管理区。1961年又改称为黄寮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章村乡。

〖良川乡〗清时为十二都,解放前属湖川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康川乡。1952年将万济、岭头、上黄、外黄、底坑等5村划出成立外黄乡。1956年重将外黄乡并入。1958年改为良川管理区。1961年称职为良川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高湖镇。

〖平桥乡〗清时为十一都,民国时称富川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平桥乡。1956年春将底项村划入黄垟乡,将平桥、周庄、周济、平山、莲树坑5个村并入小源乡,撤销平桥乡。同年科将原5个村从小源乡分出,重立平桥乡。1958年改为平桥管理区。1961年将平溪、西溪、驮龙3村划入,改称为平桥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东源镇。

〖东江乡〗清时为十四都,解放前属于海溪乡。1949年5月解放仍属海溪乡。1952年分出 立为东江乡。1958年改为东江管理区。1961年定名为东江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海口镇。

〖芝溪乡〗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称芝溪乡属海口区。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仍为芝溪乡。1958年11月成立芝溪管理区。1961年改为芝溪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船寮镇。

〖石盖乡〗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属芝溪乡。1949年5月解放初属海口区的芝溪乡。1952年另立石盖管理区。1961年秋改为石盖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船寮镇。

〖大路乡〗清时为六上都,解放前称六上乡。1942年6月22日日寇入侵该村时,当地群众激于义愤,奋起抗击,后曾一度改为忠义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大路乡。1955年和大垟、小金2小乡合并为大金乡。1958年大垟、康畈2地划出,改为大路管理区。1961年为大路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船寮镇。

〖孙坑乡〗驻地在孙坑村,得名。民国时属温州管辖。1948年1月与温溪同时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属塘后乡。1955年由塘后乡划出,连同东山、叶坑、大双坑、下贵、呈山、后山、荷龙、黄山、金龙隆等村另设孙坑乡。1958年改称孙坑管理区。1961年为孙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贵岙乡。

〖东岸乡〗本乡大部分地区原属温州管辖。1948年1月划归青田。1949年解放后,成立周岙、东岸、沙埠3乡。1958年3乡同时并入温溪管理区。1960年7月沙埠、东岸及周岙乡部分由温溪划出,单独成立尹山头公社,驻地设在尹山头村。1980年10月尹山头村划入温溪镇,公社驻地迁往东岸村,故名东岩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温溪镇。

〖港头乡〗清时为一都,解放前称港头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仍为洪头乡。1958年改为港头管理区。1961年秋又改称港头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温溪镇。

〖湖边乡〗清时为五都,民国时称湖边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成立白浦、湖边2乡。1955年白浦乡撤销,将陈学、白浦、京岙、上岸等地划入,仍称湖边乡。1958年改为湖边管理区。1961年为湖边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金田乡〗清时称五都,解放前为五下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分陈山、仁塘湾2乡。1958年仁塘湾乡合并,同时将贵岙公社的白岩后大队划入,改名陈山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陈山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以行政区域与驻地名称不统一,故改为现名。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外旦乡〗清时称三外都,民国时属三外乡。1949年5月解放,建政时属章旦乡。1953年改属外路乡。1955年由下郑、郑坑下、文头、外路、李山、大降后、朱坳、大丘、大路、金山下、上岙、水南、泥湾、石郭等村组成城南乡。1956年将石郭、泥湾划归平演乡, 1958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改称城南公社。1981年8月因重名以片村惯称改为外旦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前仓乡〗清时属一都,解放前称港口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属圩仁、油竹、城南3乡。1955年由洪山、平风寨、坦下、后山、鲍坦、山头、泥湾、圩仁、平演等村组成平演村乡。1958年将魁市、石郭2村划入,改为平演管理区。1961年改称平演公社,驻地在平演村。1982年4月平演村划归鹤城镇,改为前仓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坑底乡〗清时称七都,民国时属妙厚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为坑底乡。1956年将李坑乡并入。1958年为坑底管理区。1961年改称坑底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张口乡〗清时称七都,民国时为妙厚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阜口、张岙、张口3乡 1955年阜口、张岙2乡并入。1958年改为张口管理区。1961年改为张口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双垟乡〗清时分属三内都和七都。解放前岭头、石门头、杨村、乌云山等地归北山乡,其余部分归阜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双溪乡和周垟乡。1956年2乡合并,各取一字称双垟乡。1958年改为双垟管理区。1961年又改名为双垟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油竹乡〗清时称二都,民国时为没竹乡。1949年5月解放后由山口、油竹2乡建为竹山乡。1952年分出,由油竹上村、油竹下村、下岙、赤岩、东堡、彭括、驮山、叶山、半坑、小口、秋炉坑等11个组成油竹乡。1958年改为油竹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油竹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山口镇。

〖小令乡〗清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外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孙山乡,驻地迁至小令。1958年改为孙山管理区。1961年改为孙山公社。1981年改为小令公社。1983年改为乡建制。1992年并入仁庄镇。

〖吴岸乡〗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内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吴岸乡。1958年改为吴岩管理区。1961年改为吴岸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仁庄镇。

〖垟心乡〗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内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垟心乡。1954年并入仁庄乡。1958年分出成立垟心管理区。1961年改称为垟心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仁庄镇。

青田县旅游景点

青田,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中下游,是丽水市东大门。县建于公元711年,因县城北隅山麓水田盛产青芝而得名,故又名芝田。全县总人口47.8万,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青田的主要景点有:千丝岩景区、石门洞、九湾仙峡景区、九门寨、太鹤山、中国石雕城等。下面是我分享的青田县旅游景点,希望你能喜欢!

一、石门洞

石门洞景区坐落于浙江省丽水青田境内,瓯江之畔。景区总面积25.6平方公里,由石门飞瀑、伯温怀古、开运灵谷、太子胜境和师姑草海五大景区组成,分布景点200多处,是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发现于南北朝,兴盛于宋明清,更因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少年求学于此而闻名遐迩,文化底蕴丰厚。素有“洞天仙境”、“世外桃源”之美称。五大景区相互媲美、各具特色:奇在石门、幽在洞天、雄在瀑布、魂在文化、灵在山水、情在古村、玄在灵谷、道在太子、隐在草海。是一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寻古探幽、文化体验等多功能的旅游胜地。现已开放的景区景点有石门飞瀑和伯温古村。

南朝永嘉太守谢灵运将此称“东南第一胜”,至唐代,石门洞已成为我国道教名山的36洞天之第12洞天。明代李谦笔下的“高可眺,清可濯,邃可隐,幽可适,芳可采,奇可咏”恰是石门风光的真实写照。

从南朝开始,唐、宋、元、明、清至近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珍贵墨迹,游人纷至沓来,石门洞摩崖碑刻是浙江省跨度时间最长(公元423-1964年),刻勒密度最高的摩崖碑刻群,摩崖碑共有107处。

二、千丝岩石文化公园

千丝岩石文化公园位于山口镇的东面,三面环山,入口朝南,山体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公园内有中华印园、千丝瀑、罗汉壁、问石岭、天门、碑林、千丝庙宇群等三十几处景观,是我国第一个石文化主题公园。公园将石雕神话传说、历代名人的对石雕赞咏、中华印石等石文化融入自然山水中。

千丝岩:路边是一块巨大的印钮石章。石章的印钮上雕刻的那位仙女是女娲。传说古代女娲补天前,在丹炉里冶炼了1000块石头,可在补天时只用了999块,她随手把最后一块五彩石扔到这里,于是便形成了青田石。

千丝瀑:水流自上倾注而下,分流成丝。旁有全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书崖刻“千丝岩”三字。

中华印之园:以中国印章文化为主线,我国的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可溯中国考古学家发现最早的“殷商三印”,在这里可看当今百花齐放,煌煌大观的印章文化。到这里了解中国历代优秀印石文化大全。

天门岭:陡峭的`石级,直通山顶,叫“天门岭”。峭壁垒石145级,有铁索护道。岭上端有只容1人通过的石缝,上面有石头盖着,叫“天门”,有直插云霄之意。进天门里面是万年藤涧。古藤如虬龙盘姿,形形色色,缠绕丛生的藤龙把整个山涧裹得严严实实,站在洞中看不到天,只闻清丽的山鸟唱和咚咚的山泉流淌,似乎进入了另一个清凉的世界。

三、中国青田石雕文化旅游区

中国青田石雕文化旅游区位于侨乡青田的核心区,于2009年荣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由青田石雕博物馆、中国石雕城、千丝岩石文化公园等景点构成。青田石雕博物馆以展厅的形式把青田石雕6000的历史、170多种原石与历代艺术家所创作的传世石雕精品作全方位的展示,是中国唯一的石雕文化主题博物馆;中国石雕城集原创与商铺为一体,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专业石雕市场,又是观赏石雕工艺创作流程 圣地,是直接参与并体会青田石雕的平台;千丝岩石文化公园是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第一个石文化主题公园,依托石文化母地而延伸石与印的文。

四、方山乡龙现村

方山乡龙现村是青田县一个具有浓郁田鱼文化的特色村落,以养田鱼、吃田鱼为主农家乐休闲游,因此又名为田鱼村。

在中国鱼村已有600多年稻田养鱼的历史,龙现村歌谣“有水有田鱼,有家有华侨;耕田无牛绳,四季无蚊子”是它的真实写照。

村落三面环山,呈盆地趋势,是向着奇云山过渡的一个缓坡。这里风景优美,梯田数亩,诗情画意。这是个有着很多景点和文物的小村庄,绿意盎然的奇云山,浪漫美好的情侣松鸳鸯潭,设计精致传统的延陵旧家,都是田鱼村的美妙之处。

五、千峡湖

千峡湖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因群山围绕蜿蜒修长的碧波湖面形成1009座美丽峡湾而得名,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0%,负氧离子的平均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6000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群山环抱的自然格局,赋予了千峡湖山水田园般的诗情画意。

“峡湾游”游船的船身为白色,整体风格时尚极具美感,船身长35米,型宽7米,型深2.5米,最多可承载150名游客。船体共有2层,一层船舱为恒温休息区,可在舒适的皮质座椅中观看电视大屏播放的千峡环湖绝美风光、尽享落地玻璃窗外烟波浩渺的湖面、峡湾、倾听语音导览讲解刘伯温传奇等当地人文历史故事,船体二层为开放空间,是游客欣赏千峡湖秀美风景、感受峡湾风情的上佳观景平台。

六、青田乐园

青田乐园座落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市乡(距离石门洞景区1千米),乐园集运动、特色餐饮、休闲游玩于一体,前俯瞰婉约清丽之瓯江,后枕青山碧野之杨梅山,滑雪场滑雪面积超6000平方米,设有初级、中高级两条滑雪道。滑道长度200米,宽度50米。坡度在7°-14°之间,场内由2组电动提升道,365天全天候畅滑。

七、毓秀桥

毓秀桥位于阜山乡陈宅村水口头,横跨陈宅溪,东南至西北走向,东面近临陈氏宗祠。 毓秀桥据题记记载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为单孔石拱桥,鹅卵石砌筑,拱圈为纵联砌筑,北面山花墩刻“毓秀桥”,“万历四年创造”题记。

毓秀桥长13.81米,宽3.31米,高3米,拱跨5米;桥面覆廊屋五间,梁架为五檩二柱,当心间两侧设廊栅凳,悬山顶,当心间升起做四角攒尖顶,小青瓦阴阳合铺。 桥东有联“毓木培根成古迹,秀山佳水汇诗情”,“毓秀桥”的桥名,就是取了该上下联的头一个字。在“毓秀桥”楼亭上,一副“双溪此去无多路,八景原来别有天”的对联告诉人们,更多的美景还在后头。

2007年旅居台湾陈正娟女士(陈宅村人)为该桥题书“两岸同根”四字置碑,增添了毓秀桥的文化观赏价值。

八、陈诚故居

陈诚(1897-1965年),字辞修,出生于青田高市乡,小时候在高市度过,曾为国民x副总裁、行政院院长等。

现在其家乡高市保留有他出生及小时候居住的房屋一幢,为典型的浙南传统民居;后于1934年4月将此屋赠送给高市小学作图书室、俱乐部和办公用房。另外在石门洞省级风景名胜区中有别墅一幢;在青田县城新寺巷保留有陈诚前妻吴舜莲居住的砖木结构房屋两间。

九、阜山清真禅寺

阜山清真禅寺,属县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百座名寺之一。位于青田县阜山乡眠牛山麓,坐北朝南,东西两侧是村民住房,寺南空地前约150米处有单孔青石砌筑的乐安桥,桥两侧设栏杆,栏杆花板浮雕花鸟,望柱刻饰莲瓣,与清真禅寺遥相 应。

始建于宋末元初,红墙灰瓦,飞檐峥嵘,气势雄伟。寺门上书法大师沙孟海写的“泽被侨乡”四字赫然醒目,寺内有赵朴初的“清真禅寺”等名家题词。寺内有桥古朴,“放生池”中红鲤千尾,两侧钟楼、鼓楼矗立,楼中悬挂铜钟、巨鼓,主殿供奉的是唐代三朝元老、曾辅佐肃宗、代宗、德宗三君的人称“白衣丞相”的李泌。寺内巨烛如林,最重一对达1200公斤,可燃点一年,堪称江南一绝。

Hash:3bfec40d4e9d1f7fc3d878cd4f8ba56a758297e5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