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焦作这条老街最有市井味儿!更是餐饮美食一条街……

焦作日报官方帐号

6月15日(周六):晴天到多云,偏南风2~3级,23~38℃

6月16日(周日):多云,偏南风2~3级,22~36℃

鸡蛋灌饼擀面皮白吉馍、烧鸡、和平街市场……和平街,一条和美食情缘扯不断的老街,一条让无数市民有着购物记忆的老街。浓浓的市井味儿,是这条老街的最美风情。

市民郭佳佳曾在老市委家属院居住,上世纪80年代,每到快过年时,妈妈都会带她到和平街市场购买新衣。这让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郭佳佳大开眼界,琳琅满目的童装,让她欣喜万分。直到上初中,她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在和平街市场“包办”的。

如今,人到中年的郭佳佳,还是会经常来到和平街市场。原来,这里还有手工毛衣店,还有大批手织毛衣的粉丝。每年11月份,郭佳佳就会和几名志同道合者,一起来这里织毛衣。郭佳佳说,人多时,毛衣店内都坐不下,她们就坐在店外,晒着冬日暖阳,埋着头,给家人织着“温暖牌”毛衣,内心也流淌着幸福,感受着岁月静好的美。

除了穿,还有吃。李华是陕西人,来焦工作有十几年了。无意中,她发现和平街上的矿山擀面皮,一尝,很有种家乡擀面皮的味道,从此就爱上了这一口。每当思乡心切时,他就来到和平街吃碗擀面皮,还不忘在微信朋友圈中晒一下。

和平街的小吃很多,除了擀面皮、白吉馍、东方红烧鸡外,还有程记元宵。每年元宵节前后,这里的元宵卖得格外火,他们家的元宵有各种馅料,山楂元宵、五仁元宵、芝麻元宵都广受好评。食客普遍评价,他们家的元宵有嚼劲儿,汤也好喝。

和平街还有一种美食吃货津津乐道,那就是鸡蛋灌饼。网友“焦作人文”曾撰文写道:在焦作说起鸡蛋灌饼,最受吃货们热捧的恐怕就是和平街上的周记鸡蛋灌饼了。每日6时,伴着晨起人们的脚步,小店门前就慢慢排起了长队,人们耐心等待着的就是那一张捧在手心里热乎乎、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外焦里嫩的鸡蛋灌饼。

在广为流传的焦作小吃顺口溜中,有关和平街的内容是这样的:塔南小学烤面筋,香辣劲道诱人心;隔壁一家鸡蛋饼,挨班排队人不停。

其实,和平街刚诞生不久,就和美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1年前后,当时的中山东街(现新华街)东边有一条小街道,被命名为东新街,两旁风味小吃摊点和店面占多数,附近还有协盛和酱菜园、信仰和酱菜铺。

后来,东新街先后改名黄楝街、协盛和街、和平街。

中国成立前,东新街最热闹的地方,曾有4家驰名焦作的饭店和小吃店,这就是“张家包子”“邢家羊肉汤”“蒋家油条豆浆”和五福楼饭庄。尤其是“张家包子”,历经几十年而不衰。不少老焦作人提起“张家包子”,都是连声称赞。

如今,和平街美食依旧,和平街市场依旧,无数留在和平街的记忆依旧让无数市民难以忘怀。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 摄影报道

老史新说

舌尖上的味道 说不完的乡愁

史文生

对于家乡,给人最久远的记忆恐怕还是舌尖上的味道,不管是咸是淡。对于乡愁,则更多的是儿时的记忆,不管是苦是甜。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也。

和平街,那窄窄的街巷,那如海的人流,那偌小的店面,承载的不仅仅是焦作人的记忆,更是直触心底的酸甜。单是一个服务楼的小笼包子,便会打湿多少人的眼睛。文化的力量,永远悄悄地躲在你的心底,说不定哪天就会跳出来,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够。如今的和平街再不是过去的旧模样,但留在记忆中的将是儿时舌尖上的味道。这不是乡愁又是什么?无论你走得多远,总有割舍不断的亲情,总有忘不掉的记忆。和平街的魔力就是如此。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801

重磅消息!7月1日焦作执行南水北调水源城市供水价格,居民用水费用4.30元/立方米

重磅通知!所有考生请注意,6月13—15日全省进行普通高招网上志愿填报模拟演练

把脉问诊破难题,纾困解压促发展,徐衣显在重点工业企业现场集中办公会议上强调……

主编:王晨光/统筹:王 鹏

责编:赵晓晓/校审:王盈燕

编辑:贾天罡

Hash:f3d69bf94126c77fc25ce3088105bb562fbef06f

声明:此文由 焦作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