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同类素红色旅游景点「海南省红色景点」

导读:海口同类素红色旅游景点「海南省红色景点」 请问宝山区在那里 张河湾地区旅游资源的类型 有没有钱塘江大潮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资料?

请问宝山区在那里

你好,一、上海市宝山区 基本概况

上海市辖区。中国重要钢铁工业基地之一。位于市境北部,黄浦江和长江交汇处的入海口,扼上海的门户。总面积425.18平方公里,人口59.07万人。宝山区辖3个街道、9个镇:吴淞街道、友谊路街道、张庙街道、罗店镇、大场镇、杨行镇、月浦镇、罗泾镇、顾村镇、高境镇、庙行镇、淞南镇。

原宝山县南宋属嘉定县。明永乐十年(1412)县境筑土山,高30丈,置烽火备了望,为船只航标,故称宝山。万历十年(1582)土山与宝山城为海潮所毁,仅留遗址。清康熙年间于旧址西北建宝山新城,即今老宝山城。雍正三年(1725)析嘉定东境置宝山县,县治吴淞。1958年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60年析东北部分地区置吴淞区。

1988年9月在原吴淞区和宝山县基础上成立宝山区。区内拥有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建的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宝山钢铁总厂,连同上钢一厂、五厂,上海钢管厂,上海铁合金厂等,形成具全国意义的钢铁工业基地,并有中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石洞口电厂;还有市内最大的铁路货运站——北郊站;沿江建有张华浜、军工路等集装箱码头及宝山装卸作业区。全区交通方便,乡镇工业发达,农业已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入农、林、收、副、渔全面发展的格局,

[编辑本段]1.2经济概况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2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下降1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3.5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6.3亿元,增长20.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6:47.7:51.7,各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降低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降低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区地方财政收入63.6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区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7.8亿元,增长42.3%;营业税27.6亿元,增长58.4%;企业所得税11.0亿元,增长61.7%;个人所得税2.6亿元,增长50.4%;房产税2.3亿元,增长37.9%。

全年区地方财政支出70.0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区级财政支出28.2亿元,增长23.9%;街镇支出29.1亿元,增长25.2%;支持经济支出12.6亿元,增长1.4倍。地方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11.3亿元,增长51.1%;文教卫生事业支出11.6亿元,增长24.5%;社会保障支出3.8亿元,增长18.4%。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类别分,建设改造投资完成96.5亿元,增长7.9%,占投资总额的49.0%;房地产开发投资100.6亿元,增长60.9 %,占51.0 %。

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完成48.8亿元,增长6.7%,其中工业完成48.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完成148.3亿元,增长39.7%。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为24.8:75.2。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企业投资28.9亿元,占14.7%;集体企业投资34.9亿元,占17.7%;三资企业投资31.1亿元,占15.8 %;私营及个体企业投资46.3亿元,占23.5%;其他企业投资56.0亿元,占28.3%。

农业

坚持“保粮稳菜、稳绿保果,减猪禽稳奶牛,积极发展优质产品,着力推进异地种养业”的农业结构调整原则,积极引导、有序推进,成效明显。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3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2亿元;林业产值0.3亿元;畜牧业产值1.8亿元;渔业产值1.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5亿元。全年蔬菜总上市量15.7万吨,水果总产量2.6万吨,生猪出栏9.0万头,家 出栏20.5万羽,鲜蛋上市0.1万吨,牛奶上市3.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4万吨。

防治禽流感、稻飞虱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和食用农产品安全。全区禽流感免疫总数达59.5万羽次,防治稻飞虱26万亩次。

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扶持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完成销售额6.1亿元,宝山“金篮子”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配送量4.2万吨,配送额8600万元;北部水产养殖中心出口水产品2300吨,创汇2961万美元。新建宝山蔬菜、粮食、农机、果树、花卉苗木等7个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工业

以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产业能级为重点,推进土地二次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7.7亿元,可比增长18.9%。完成工业销售产值6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100.7%。

骨干企业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71.7%。工业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68户,实现销售产值269.2亿元,增长22.3%,占全区总量的42.3%。

冶金延伸业平稳增长。全年冶金延伸业实现销售产值2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占全区比重39.9%。冶金延伸业中,金属制品业实现销售产值116.1亿元,其中集装箱制造业61.9亿元,钢结构业25.5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4.1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44.6亿元。

工业向园区集中效应进一步显现。至年末,“1+5”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314户,比上年增加57户,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比全区快了2.3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31.2%,园区集中度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占全区总量的31.6%。

建筑业

建筑业有序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8亿元。区域内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在外省市完成施工产值92.1亿元,增长58.3%。以四大冶建公司为主的部市属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34.3亿元,增长24.1%。

商贸业

加快商业布局与经营业态调整,促进消费增长。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37.0亿元,可比增长18.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58.2亿元,增长14.4%;穿的商品零售额13.5亿元,增长7.6%;用的商品零售额75.1亿元,增长25.9%;烧的商品零售额5.5亿元,增长24.3%。在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中,用的商品增长最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量中七成以上来自于用的商品。汽车、家用电器、通讯设备和建筑装饰材料等商品需求活跃,拉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电信业

全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电信业较快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6.4亿元,可比增长23.7%。全年区域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90.1亿元,其中部市属单位35.8亿元,占39.7%。

至年末,区陆上运输管理所在册管理的企业及个体户5809户,拥有运输车辆19235辆,其中,10吨以下14378辆,10-30吨4176辆,30吨以上681辆。全区拥有邮政支局23个,邮政所49个,邮路总长度645公里,发送函件4539万件。年末电话总装机容量44.4万门;市内电话用户39.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28.3万户。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30. 0亿元,可比增长26.1%,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60.9%,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1.0%;施工面积917万平方米,增长62.5%;竣工面积286万平方米,增长77.0%。房产交易中心数据显示:本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6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03.6亿元;存量房全年成交面积120万平方米;存量房成交额64.1亿元。

金融业

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持续增长,贷款增长趋缓。至年末全区共有银行14家,本外币存款余额874.4亿元,比年初增长14.0%,增加107.5亿元;银行贷款余额475.6亿元,比年初增长7.7 %,增加3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1.6亿元,比年初减少21.4%,中长期贷款261.4亿元,增长75.7%。

旅游业

挖掘资源,融合优势,旅游产业有新发展。年内成功举办“爱我中华红色之旅”启动仪式、“迎国庆—上海旅游节花车宝山巡游”和“宏伟钢城,动感汽车城”主题游。各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60.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04.4万元。至年末,全区星级宾馆12家,其中四星级1家。主要饭店(宾馆)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接待50.0万人次,增长35%,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13.2万人次,增长1.4倍。至年末,全区有旅行社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26家,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组团出游16.5万人次。

[编辑本段]1.3自然地理

地质

宝山区区境内地势平坦,基底岩石埋藏南浅北深,基岩面由南向北倾斜。;大场为一残丘,基岩埋深仅270米;顾村、吴淞、宝山城乡一带约300米;罗店、月浦一带约340~350米;基底广布侏罗系上统寿昌组地层,岩性由紫红色、青灰色、灰白色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泥岩、粉砂岩、中粗砂岩与砾岩组成。在广布的侏罗系上统地层中,罗店、大场、江湾一带残存着古生代地层,据地质部门钻探资料表明,为寒武系中下统地层。

在吴淞、宝山和长兴岛凤凰镇附近及五角场一带埋藏着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体。吴淞到宝山一带称吴淞花岗岩体,面积约55平方公里,呈北西向延伸。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不明。岩石具有细~粗粒的不等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角闪石等。岩体边部为“二长”花岗岩,长兴岛凤凰镇附近的花岗岩与此为同期产物。五角场的花岗岩属市区花岗岩体的北块,面积约22平方公里,岩体受虹桥到五角场北北正向断裂控制。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尚不明。经对岩体作同位素年龄测定,为112.2兆年,当属燕山晚期早白垩世产物。

另外,在月浦到盛桥一带有小片石英闪长粉岩及闪长粉岩存在,侵入时代尚不清楚。

境内盖层第四系的厚度受古地形控制,与基底岩石的埋藏深度有关。由于县境濒临长江,上海地区更新世时期的五期河流相堆积在本区发育良好,构成了五个承压含水层。主要岩性为中、粗砂及砾石夹粉细砂层。第五承压含水层埋藏在250米以下;长兴、横沙该层可分两个含水层。第四含水层在长兴、横沙都不甚发育,而在陆地部分地区,罗店、杨行、吴淞位于古长江主流线上,大场属边缘地区,该层顶板埋深一般为170~180米,中心部位可达240米,厚约70米,是地下水主要开采层。第二、三层埋深60~160米,有一定的开采价值。第一层埋深30~45米,一般无开采价值。在地质年代上,第一、二含水层属晚更新统,第三、四、五含水层属中下更新统。

与含水层相向的隔水层,由以湖相堆积层 为主的粘性土、粉性土等组成。

晚更新统末期上海地区形成的湖沼相暗绿色硬土层,在本县的罗店以东至月浦、宝山、吴淞一带的沿江地区,由于江水的冲刷与切割而该层缺失,大场至罗店一带该层埋藏深度小于20米,其他地区一般约20~30米,。

土质

本区耕层土壤质地比较均一,大部分为轻壤土和中壤土,轻壤占52.24%,中壤占41.04%,少量为砂壤土及重壤土,分别占3.73%和2.99%,物理性砂粒含量平均达到68.75土7.16%,粗粉砂含量平均为67.96%,粘粒含量低,平均为12.51土3.93%,这样高的粉砂含量,对形成良好的结构和供肥性能不利,但对土壤的淀浆板结有一定促进作用。土壤质地的垂直分布亦相差不大,从地区分布来分,陆上东半境沙性较重,土质疏松易于翻耕,空气、水分畅通,但肥料吸收及保固能力较差;西半部粘性增加,土质较为密实,凝集力强,肥料吸收力、保固能力较好。

土壤

土壤类型及分布

区境陆上部分为一广阔的冲积平原,按“急砂慢淤”水力分选规律,本县东北部靠近长江地区,沉积时水流速度快,沉积物颗粒粗,延伸至西南部,流速逐步减慢,沉积物颗粒变细,故土壤依距离长江河床远近而变化,依次为砂泥、夹砂泥、黄潮泥及沟干泥。另因江、湖交互沉积作用,形成不同的土体构形,使局部地区内可分布多种土壤个体类型。两个沙岛土壤的地域分布呈现北砂南黄的特点,即北部以砂泥、砂夹黄为主,南部以黄夹砂、黄泥为主。解放后,本县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第一次在1959年,第二次于1980年开始,县成立土壤普查办公室,各公社成立普查组,进行野外普查、分析化验、编绘图件、编写报告,历时3年多,共设置主要剖面6602个,分析剖面45个,农化样品419个,有效养分样品6928个。绘制公社、大队二级土壤有机质、有机磷、有效钾分布图和土壤利用改良、农田地貌等图,编成《宝山土壤》一书,1983年经市有关方面验收合格。据1983年全县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土壤分2个土类、4个亚类、12个土属、26个土种,主要有4种类型:

沟干泥 主要分布在刘行及顾村、罗店、罗南、葑塘4个乡的西部,总面积3.7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l0.95%。沟干泥主要受太湖湖盆泛滥的影响,在长江冲积母质之上叠加了湖相沉积发育而成,下部多埋藏着古草甸土的表土层。

黄潮泥 主要分布在顾村、杨行、罗南、罗店等乡,以长江沉积母质为主,夹有部分海相物质,总面积5.11万亩,占全县耕地15.02%。

夹沙泥 分布在沿长江及黄浦江的罗泾、盛桥、月浦、吴淞、淞南、五角场等乡,以及长兴、横沙两岛,是本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属,总面积14.7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3.38%。该土壤母质以江、海相沉积为主。

菜园土 主要分布在南部蔬菜地区江湾、大场、庙行、彭浦和五角场乡,是长期栽种蔬菜、旱耕熟化的产物,总面积4.4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13.06%。

其他还有砂泥1.76万亩,主要分布在横沙、杨行、长兴、月浦;黄泥3.42万亩,主要分布在横沙、长兴、罗泾、盛桥;灰潮土8027亩,主要是淞南、月浦、吴淞的吹泥田和开河堆积土。以上共5.9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7.59%。

土壤养分

宝山区土壤耕作层养分具有氮低、磷缺、钾丰的特点。

有机质 区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3土0.43%,变异系数为21.3%。除两岛偏低,淞南、五角场较高外,其余各乡相差不大,比较平衡。分布最集中的含量范围为1.5~2.5%,占全县的79.4%,这个含量范围在太湖地区 比较低的,含量低于1%的仅占0.84%,高于3%的也只占1.3%。

氮素 区县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1.26土0.025%,变异系数为19.8%,水解氮含量平均为100.58土19.89ppm,变异系数为19.78%,属中等水平。

磷素 区县土壤全磷含量在0.051~0.156%之间,平均含量0.0785±0.0097%,远远高出0.044%的界限,但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5~56ppm之间,平均为15.94±18.79ppm。在以棉、粮生产为主的乡,缺磷现象十分严重,有效磷水平不到10ppm的有8个乡,占61.5%,在11~20ppm之间的只有2个乡,仅占15.4%。约有76.9%的耕地土壤缺磷或严重缺磷。

钾素 区县土壤含钾较丰富,平均含钾量为1.78±0.10%,变异系数仅5.62%,这一含量高于太湖地区平均值1.43%,速效钾平均含量为99.27±42.39ppm,主要分布在56.88~141.66ppm这一范围内,土壤钾素的有效供应量是比较充裕的。

酸碱度 本县土壤母质多为长江沉积物,碳酸盐含量比较丰富,酸碱度(pH值)呈偏碱性,全县平均7.86±0.14,变异不大,大部分在7.6~8.0,占耕地总面积78.4%。

[编辑本段]1.4人口民族

宝山区地处上海市北翼,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北角前沿、黄浦江与长江汇合处。到2004年底,常住总人口为125.48万人,户籍总人口为86.76万人。

截止2004年底宝山区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00人,人口主要分布在张庙高境地区、淞宝地区、上大城区、月杨地区、其他镇区。张庙高境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683人,淞宝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153人,上大城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841人,月杨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41人,其他镇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15人。

[编辑本段]1.5行政区划

宝山区区划简介

位置: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区北部,由陆地和海岛组成。陆地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 、闸北、普陀4区毗邻,西与嘉定区接壤,西北与江苏太仓市交界。

拼音: Baoshan Qu

区号: 021

代码: 310113

邮编: 201900

驻地: 密山路5号

区划: 2005年,辖5个街道、9个镇,251个居委会、116个村委会。

县区级区划简介

吴淞镇街道

辖:和丰、淞新、泗东、李金、一纺、二纺、桃园、淞西、长征、吴淞三村10个居委会。

海滨新村街道

辖:海滨新村、海滨二村一、海滨二村二、海滨三村、海滨四村、海滨八村、牧丹江路、西朱新村、三营房、永清新村、永清二村、海江二村、海江新村13个居委会。

友谊路街道

辖:宝钢一村、宝钢二村、宝钢三村、宝钢四村、宝钢五村、宝钢六村、宝钢七村、宝钢八村、宝钢九村、宝钢十村、宝钢十一村、宝林一村、宝林二村、宝林三村、宝林四村、宝林五村、宝林六村、宝林七村、宝林八村、宝林九村、密山二村、临江新村、临江公园、宝城新村、宝山一村、宝山二村、宝山三村、宝山五村、宝山八村、宝山九村、宝山十村、宝山七村、华能城市花园、白玉兰花园34个居委;炮台村。

泗塘新村街道

辖:虎林、新桥、泗塘、虎林二、泗塘三村、泗塘四村一、泗塘四村三、泗塘五村一、泗塘五村二、泗塘六村、泗塘七村、泗塘八村、呼玛一村二、呼玛一村三、富浩、泗塘 七村三、振兴17个居委会。

通河新村街道

辖:通河一村、通河二村、通河三村一、通河三村二、通河四村一、通河四村二、通河六村一、通河六村二、通河七村一、通河八村一、通河八村二、通河八村三、呼玛二村一、呼玛二村二、呼玛三村一、呼玛三村二、呼玛三村三、呼玛三村四 、呼玛四村、呼玛五村、通河七村二、通河九村22个居委会。

罗店镇

辖:塘东、向阳、镇东、新桥、南一5个居委;罗溪、毛家弄、光明、天平、金星、四方、东南弄、束里桥、义品、王家、蔡家弄、繁荣、北金、张士、富强、拾年、朱家店、西埝、远景、南周、联合21个村;捕捞大队。

大场镇

辖:大华一村一、大华一村二、大华一村三、大华一村四、大华一村五、大华二村一、大华二村二、大华二村三、大华二村四、大华二村五、大华二村七、大华三村四、大华三村七、大华四村一、乾溪新村一、乾溪新村二、乾溪新村四、乾溪新村六、东街、西街、联建、联合、祁连一村一、祁连一村二、祁连二村一、祁连二村二、祁连三村、祁连四村、大华一村七、大华二村八、大华三村一、大华三村二、大华三村三、大华三村五、大华三村六、大华四村四、乾溪新村五37个居委;新华、联东、场南、东方红、场中、联西、南大、红光、葑村、丰收、丰明11个村。

杨行镇

辖:杨泰一村一、杨泰一村二、杨泰二村一、杨泰二村二、杨泰三村一、天磬花园、宝杨路2021弄、宝启花园一、富锦苑、城西、宝启公寓、富杨12个居委;东街、城西一村、大黄、钱湾、杨北、苏家、北宗、西街、城西二村、西浜、星火、湄浦、桂家木、陈巷、八字桥、三汀沟、杨东、泗塘18个村。

月浦镇

辖:月浦二村、月浦三村、月浦四村、月浦五村、月浦七村、月浦八村、月浦九村、月浦十村、乐业一村一、乐业一村二、乐业二村、乐业四村二、乐业五村一、乐业五村二、庆安一村、庆安二村、马泾新村、盛桥一村、盛桥二村、盛桥三村、盛桥四村21个居委;梅园、段泾、茂盛、勤丰、长春、沈巷、先锋二村、友谊、月狮、沈家桥、钱潘、海陆、盛星、聚源桥、新丰15个村。

罗泾镇

辖:罗泾镇一居委;海星、潘桥、合建、新陆、川沙、三桥、合众、肖泾、高椿树、陈行、花红、牌楼、新苗、塘湾、洋桥、海红、宝丰、解放、王家楼、和平、民众21个村。

顾村镇

辖:泰和新城一、泰和新城二、泰和新城三、荻泾花园、大唐花园、顾村、天极盛宅花园、菊泉、共富四村、共富新村一、共富新村二、共富新村四12个居委;顾村、羌家、盛宅、朱家弄、星星、白杨、谭杨、胡庄、杨木桥、长浜、老安、沈宅、大陆、沈杨、毅翔、归王、正义、广福、王宅、陈家行20个村。

高境镇

辖:逸仙一村一、逸仙一村二、逸仙一村三、逸仙一村五、逸仙二村一、逸仙二村二、逸仙二村三、逸仙二村五、逸仙三村一、高境一村一、高境一村二、高境二村一、共和一二村、共和三村、共和八村、共和十村、共和十一村17个居委;高境、马桥、江杨3个村。

庙行镇

辖:共康二村、共康五村、共康六村一、共康六村二、共康七村一、共康八村一、共康公寓、屹立家园8个居委;康家、野桥、场北、周巷4个村。

淞南镇

辖:淞南一村、淞南三村一、淞南四村一、淞南五村一、淞南五村二、淞南七村一、南八村、淞南九村一、淞南九村二、淞南十村、长江路一、长江路四、华浜、张华浜、华浜二村15个居委;张行村。

宝山城市工业园区

辖:三星、五星2个村。

张河湾地区旅游资源的类型

张河湾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既有人文景观,也有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据初步研究主要包括: 水域风光 ( 水库大坝、河迹湖泊、湖心岛、河流阶地等) ; 地貌景观 ( 嶂石岩地貌、侵入体地貌) ; 生物景观 ( 南寺掌森林公园) ; 古迹建筑 ( 苍岩山桥楼殿、龙凤寺等) ; 烟雨景观 ( 乐佛大山) ; 消闲避暑 ( 张河湾水库、垂钓场、苍岩山檀树沟) ; 地质景观 ( 白城 - 六庙底剖面、侵入作用、变质作用与置换作用、角度不整合、断裂构造、火山堆积作用、火山流动构造、潮坪沉积、根劈作用) 等,简述如下。

一、水域风光类

张河湾地区的水域风光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经初步研究,区内主要的水域风光包括: 水库大坝、河迹湖泊、湖心岛和小型瀑布等类型。

1. 水库大坝

张河湾水库位于测鱼乡与蒿亭乡交界处,库址在张河湾村附近的甘陶河干流上。张河湾水库始建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总库容 8647 万立方米,最大调节库容 6051. 6 万立方米,电站已列入 “十五”计划,设计装机容量为 1600kW,防洪库容 2755 ×104m3。

水库大坝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大坝和设计精巧、美观的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另一方面,水库坐落在古元古代甘陶河组变质火山岩之上,其枢纽建筑物包括大坝 ( 挡水墙、主溢流坝、副溢流坝) 、泄水孔、排沙孔、放水孔及防渗墙等,是增长知识,了解大坝建造的教学基地。

2. 河迹湖泊

张河湾水库是在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下形成的曲状河经人工截流而成。顺河而上,河道呈蛇形弯曲,登上老爷庙向东南鸟瞰,宛如一条巨大的青蛇蜿蜒挺进。湖泊位于甘陶河蒿亭至定盘寨峡谷曲流地段,长 15km 左右,是典型的深切曲流人工湖。湖水面宽 150 ~250m,大坝附近水深 60m,水质洁净,水色清碧,湖光秀丽,是垂钓、划船等水上活动的理想旅游胜地。

3. 湖心岛

湖心岛位于张河湾水库西侧的中部,岛屿南陡北缓,表现了河流侧向侵蚀的特征。汛期岛与陆地隔绝,在清澈的湖水中形成一片璀璨的绿洲; 枯水季节,湖心岛与陆地相连形成 “半岛”。岛的北侧发育了由洪水形成的小型沙洲,直插水体,形成了完好的地质旅游景观。湖心岛位于水库的核心部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4. 瀑布

区内瀑布主要为雨后形成的小型飞瀑,如:

滴水崖瀑布: 位于福庆寺南天门东南。此处崖高 30 余米,平时由后寺垴沟汇集的地下水渗流到此,从崖顶石缝中滴落,晶莹如珠; 如遭大雨,洪水飞流直下,似银河倒挂,十分壮观。冬季崖上水滴冻结,倒悬冰锥,堪称奇景。

回音瀑: 位于福庆寺回音谷尽端。崖呈弧形,高 50 多米。在弧形山崖中部有一宽 5m的沟槽。雨后,前寺垴沟的洪水在此形成落差 40 余米的飞瀑。由于瀑水的侵蚀作用,山崖下部内凹 10m 以上,平日崖顶水滴飘落,犹如晴天飞雨。人在谷中喊话,回音满谷,故称 “回音谷”。

二、地貌景观类

1. 嶂石岩地貌的特征

张河湾地区的地貌类型隶属于 “嶂石岩地貌” ( 郭康,1992) ,和其他地区相比,均以棱角鲜明的块状结构的粉红色石英砂岩构成的悬崖峭壁为特征。所不同的是: 有的雄伟高亢,悬崖陡峭,三栈阶梯明显,植被繁茂,层峦叠嶂,气势恢宏; 有的幽深奇巧; 有的为中低山,高度在 1000m 以上,如嶂石岩、张河湾; 有的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 有的以粗犷的自然山色独具风骚。它整体长而成岭,嶂谷相连成套,棱角明显,呈巨型阶梯状。这些特 与著名的丹霞地貌不同。“嶂石岩地貌”具体包括了四大特点:

( 1) 丹崖长墙

嶂石岩地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雄伟壮观的悬崖陡壁。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的陡壁犹如一堵巨大的红墙拔地而起,比高 500 ~700m,迎面而立,显得十分雄伟壮观。这一地貌景观分为东西和南北两带,西起下口镇,东至抱犊寨,南至河南林县境内。在东西南北各路线上,嶂石岩丹崖长墙更似一道红色长城。

( 2) 阶梯状陡崖

陡崖阶梯状分布,在嶂石岩附近呈三级台阶状,宽者称台,窄者称栈,更使丹崖增加了层次感和浑厚感。台栈面均由松软的砂、页岩构成,其上长有松、栎等林木。但阶梯状丹崖在苍岩山仅发育二级,在东西线上发育一级丹崖,之上被三级翠崖与台栈所替代。

( 3) “Ω”型嶂谷

在丹崖长墙的较大地貌单元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次一级的地貌单元,其中发育最多的是 “Ω”形嶂谷。嶂石岩回音壁就是一个发育在一级丹崖上的典型的弧形嶂谷,弧直径90m,壁高 100m,形态规整,回音效果甚好,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天然回音壁。

( 4) 棱角鲜明的块状造型

嶂石岩地貌给人的第二印象就是棱角鲜明的块状造型。无论是数公里长的丹崖长墙,还是数以万计的奇石怪洞,嶂石岩地貌都是以有棱有角的块状造型为基本地貌单元。这也是嶂石岩地貌区别于其他地貌形态 ( 如丹霞地貌) 的重要标志之一。

2. 张河湾 “嶂石岩地貌”的基本类型

区内嶂石岩地貌可分为九个基本类型,其中正地貌有单面岩壁、方山———垴、岩壁、峰丛与石柱、孤峰 ( 柱) 和石墩 ( 台) 六类; 负地貌有套谷、裂谷和岩洞等类型。

( 1) 单面岩壁

近 1000m 的单面岩壁分布在水库的西侧老爷庙和沿庄东南侧,南北向的山梁上,壁面在沟头内凹,山岬外凸。从正面看岩壁又呈阶梯状,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底部与古元古界地层角度不整合处的台阶为 “一栈”,“二栈”和 “三栈” ( 由长城系常州沟组的不同岩性所组成) ,海拔高度分别为 497m、653m 和 752m。山顶称 “顶台”,为寒武系馒头组泥岩的剥蚀面,海拔 842m。单面岩壁是嶂石岩地貌发育早期的一种岩壁地貌。

峭壁狭栈: 即崖间有多层狭窄平台,是区内峭壁的一大特色。由沟谷流水的侵蚀和沿节理崩塌等作用形成。福庆寺内的 “绝献回栏”和 “丹崖叠翠”两景观为其代表性的佳景。

绝献回栏: 位于桥楼殿至公主祠西峰山腰,下临百丈悬崖,上依十丈绝壁,由凿壁修成的栈道时窄时宽,或直或曲。古人巧借峭之狭栈筑殿建宇,突出了宗教的神秘色彩。

丹崖叠翠: 位于福庆寺朝阳峰北崖 ( 图版Ⅻ - 5) 。丹即红色之意,由铁质石英砂岩构成的红色岩壁和红色岩之间。层层栈阶上绿色灌木丛生,艳阳丽日,丹壁辉煌于万绿丛中,确有丹崖叠翠之意境。

人面崖: 位于福庆寺东峰北端。从寺沟北岸苍山宾馆南里观察,山崖线轮廓酷似猿人侧面头像,额、眼、鼻、嘴、下颌十分逼真。尤其傍晚观察,崖脊线条更加清晰,人面侧像更为动人。

( 2) 方山地貌———垴

人们习惯把顶平、崖陡的山头称为 “垴”,如苍岩山风景区的峦台垴、寺垴,南寺掌风景区的玉笔垴和平安寨等。典型的是位于苍岩山对面的峦台垴,东、南、北三面为 200多米的陡崖,垴顶由东向西微倾,有耕地上百亩,住有居民十几户。其成因为南北两侧沟谷发育,山崖侵蚀崩塌而成方山。这种方山平 “垴”应是嶂石岩地貌发育早期第二阶段的正地貌类型之一。

( 3) 岩墙

嶂石岩地貌中的岩墙是由方山或单面岩壁沿构造带 塌后残留的城墙状岩体。岩墙规模大小不等。在南寺掌景区玉笔垴与桃花垴之间也残留着东西向大型岩墙,成为南寺沟与王寨沟的分水岭,形态与古长城十分相似,故被称为 “元古代长城”。

( 4) 峰丛与石柱

岩墙进一步发育,部分墙体倒塌,成排的石柱竖立在墙基上,形成了类似喀斯特地貌的峰丛。如井陉南寺掌的骆驼峰、苍岩山东侧徐汉村南的 “老娘送闺女”等石柱群,均是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风化崩塌而成的峰丛或石柱地貌。

( 5) 孤峰 ( 柱)

张河湾地区的孤峰 ( 柱) 发育,如苍岩山东侧的灵霄宝塔,平安寨上的乐佛大山,龙凤寺的锥状山等。这种由峰丛发育而成的孤峰 ( 柱) 是嶂石岩地貌发育到晚期的标志。

发育于石英砂岩出露区的山脊、崖嘴和支沟顶端岩之崩塌处的石柱,牛金寨最具代表性。高家峪村北的牛金寨海拔 1111. 1m,相对高度 500m 以上。山体基部为太古宇和早元古界变质岩系,上部由长城系石英砂岩组成。由于砂岩岩层产状近水平,各层岩性不同,在地壳阶段性抬升和差异风化作用下,山腰形成了八级栈阶 ( 即狭窄平台) ,故整个山体如一耸立于云霄中的 “宝塔”。类似这类石塔不此一处,规模有大有小,有单塔式、双塔式、倒吊式等多种造型。

( 6) 石墩 ( 台)

孤峰 ( 柱) 倒塌,残留的基座成石墩 ( 台) 。石墩是嶂石岩地貌发育到最后阶段的标志之一。如苍岩山十六景之一的说法危台、南寺掌的玉玺台等。

( 7) 套谷

套谷是嶂石岩地貌中特殊的负地貌类型之一。郭康先生称套谷为 “Ω”形谷。从平面上看,这种套谷是向沟谷下游开口的弧形谷,如从三维空间立体上看,是一半桶状。因多数套谷有回音效果,故有的命名为回音壁。苍岩山这样的套谷也有三处,一是 “阴崖石乳”,二是山南的 “九环套”,三是东谷 “回音谷”。苍岩山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厚度较小,故套谷规模不大。如苍岩山十六胜景之一的阴崖石乳,在福庆寺内的东西绝谷东南隅,崖高 20 余米,弧长约 30 多米。崖下内缩,崖顶突前,在呈弧形巨大岩壁上挂满钟乳石。南壁似千佛蹲坐,东崖像石流下落,北壁如水帘遮洞。

在石英砂岩中能形成这一奇异景观,只要沿绝谷向上探寻,就可解开其中之谜。原来在距绝谷不远的寺垴顶部,分布有石灰岩地层。石灰岩是一种可溶性岩石,易被溶解沿裂隙下沉。当含 Ca( HCO3)2的地下水渗透到弧形绝谷处时,因压力降低,CO2析出和部分水分蒸发,使 CaCO3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形成今无所见的阴崖石乳奇景。

( 8) 裂谷

由红色石英砂岩沿节理崩裂而成的裂谷或裂隙。苍岩山十六景中的 “悬云蹬梯”,是红色石英砂岩中的小型断层裂谷,走向 NWW295°,谷底宽 2. 5 ~4m,谷深 38m。两壁直立如削,站在谷底向上望去,只见一线青天,故称为 “一线天”奇观。古人在洞底砌石作登山石阶,称为 “悬云蹬梯”。涧间之上飞架桥楼,成 “桥殿飞虹”之奇观。明代游人乔宇曾发出过 “谁使神手劈双岩”之惊叹。其实,该裂谷是沿近东西向正断层长期侵蚀而形成的。

( 9) 岩洞

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中发育的岩洞是沿断裂或裂隙发育的岩洞,如苍岩山的老虎洞也属于此类岩洞,但规模较小。老虎洞位于福庆寺东峰西崖下。洞口朝向北东,洞宽 1 ~1. 4m,高 2. 5 ~ 3. 5m,洞长 26m。洞道延伸方向与区内石英砂岩中两组节理走向吻合,说明此洞是沿砂岩裂隙发育而成。传说南阳公主骑虎上山削发为尼以后,老虎钻入此洞,故名老虎洞。

千佛洞位于七狮村北甘陶河西侧千佛崖畔。该洞口 拔 420m,高出河床 120m,从抬升的高度看,其形成时代应在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初期。洞口朝向 120°,主洞长 34m,走向与洞口朝向一致。最大洞高 5m,前狭后阔。底宽 2 ~ 7m 不等,南壁有古代石佛雕像。主洞顶端分出两条支洞,北侧支洞向 340°方向延伸,长约 20m,末端缩窄,人不能进,洞口高出主洞底近 3m,洞底有较大石笋四个和崩塌的岩石; 南侧支洞与北支洞走向一致,说明是沿同一走向的构造裂隙发育的。洞内有石柱一根。该溶洞是区内较大型喀斯特溶洞,现已基本停止发育,但仍可见到小型石笋、石柱,并有古代石佛造像。千佛洞无论从文物观赏还是进行地质考察,皆有一定价值。

综上所述,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形成的正地貌和负地貌都是在巨厚而坚硬的砂岩、下覆泥岩及构造节理十分发育、经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的结果。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导致了岩壁后退,形成了不同发育阶段的正地貌及特有的负地貌。

三、生物景观类

区内林木景观可分为森林、古木和灌草山花等。

1. 南寺掌森林公园

主要分布于南寺掌一带的阴坡和半阴坡,以玉笔垴和桃红垴生长面积最大。

森林中主要有樟木、杉木、落叶松、柏树、白杨和黄栌等,以及五彩缤纷的灌草山花。树木参天簇拥,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四季常青,素有 “山崖千重秀,林木十里深”之美称。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吸收粉尘等功能。作为一种风景资源,具有 “森林浴”的特殊医疗之功效,目前已成为人们返归自然所追求的主要情趣之一。森林浴是指包括登山观景、林中逍遥、荫下散步和郊游野餐等广泛接触森林环境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自然环境调节精神,解除疲劳,抗病强身。森林的隔音效果会使人感到特有的宁静;绿色的环境和优美的风景能给人以安谧舒适的感觉; 森林空气中负氧离子很多,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度假、野营的好去处。除了旅游功能,南寺掌森林自然保护区也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

2. 古木

苍岩山十六景中,由古木构景的占有三景: 即 “碧涧灵檀”、“山腰绮柏”和 “岩关锁翠’。生长在福庆寺内的白檀和古柏,树龄有的已有千年。

白檀生长在洞间谷底,林木葱郁,是谓 “碧涧”。白檀其根、其形、其干千姿百态,独具神韵,是谓 “灵檀”。千姿百态的白檀树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遮盖了幽谷,在大地回春、鸟语花香的季节里,站在桥楼殿鸟瞰深谷,青翠欲滴的檀树叶随风飘摆,宛如水上浮萍。白檀无心无皮,通身银白素洁,树根须绕岩石,犹如龙爪抓地、锦蛇盘石,树干亭亭玉立,树条光滑柔润,翠叶繁茂如盖。古诗赞道: “选胜重来手自扪,桠槎拔地抱云根,何年剥落凡皮相,修的梅山石上魂”。

步入幽谷,首先看到的是粗壮的白檀———迎客檀 ( 又称虚心老人檀) ; 前面为由十八棵白檀组成的罗汉檀、巨人檀; 向幽谷深处依次可见抱石檀、鸳鸯檀 ( 姊妹檀) 、壁虎檀、金蟾檀、素心檀、龙爪檀、劈石檀、卧虎檀、莽檀、鹿角檀等。姿态万千、名目繁多的壁涧灵檀犹如天然盆景。

古柏依山腰峭壁生长,有的从危崖石缝中横生侧出,凌空欲飞; 有的倒挂悬崖,欲坠不脱。古柏与青檀叠翠,苍岩独秀太行。苍岩山是一类寓意深刻,艺术观赏价值极高的风景林,最易使人获得丰富的意境和多种美感。

四、古迹建筑

区内的古迹建筑以苍岩山的桥楼殿独树一帜。殿堂底部石桥建于隋朝,它坐西朝东,横跨在两侧的桥壁之间,桥体为敞肩拱式,翼角高翘,流苏彩绘,代表了隋 砖石结构的建筑风格。巍峨独特的桥楼殿堂坐落在石桥之上,以精美的艺术造型,坚固的木质结构,表现了我国独特的建筑体系和艺术造诣。特别是桥楼殿建于重山叠翠,峡谷一线之处,形成 “桥殿飞虹”的天下奇观,为苍岩山三绝之一。

据初步调查,除桥楼殿、福庆寺、天王殿为木石建筑以外,其他各景点多为砖石建筑或混合建筑。这些丰富多彩的建筑珍品,不但是科普旅游的基础,也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

五、烟雨景观

烟雨景观属于气象旅游资源的范畴,蒙蒙烟雨能给游客带来情绪上的遐想和朦胧的诗意。如有幸赶上阴雨天气,宏伟壮观的平安寨笼罩在云雾烟雨之中。茫茫云雾瞬息万变,虚无缥缈; 慈祥的大佛面带微笑,傲视东方,在似波涛汹涌的云雾烟雨中时隐时现,真乃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六、消闲避暑

张河湾水库是石家庄地区少有的避暑胜地,海拔 500 ~1200m,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库区年平均气温 12. 80℃,夏季 7 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 24 ~26℃。中午温和,夜间凉爽,空气清洁新鲜,湖光秀丽,景色宜人,环境优美。景区文化娱乐及服务设施齐全,宾馆整洁宽敞,管理完善,交通方便。

垂钓场建立在湖心岛的北侧,坐在阳光和煦的垂钓场,你不但可以一览气势宏伟的“嶂石岩地貌”景观,领略碧波千倾,湖光潋滟的美景,还可以享尽垂钓休闲的另一番情趣。

七、地质景观

严格地讲,上述六种旅游景观无一不具有地球科学的属性,无论是水域景观、地貌景观、生物景观,还是古迹、气候、环境等都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们也是地质公园的基本要素组成。而地质旅游景观则是地质公园独特的旅游资源,它既是一个天然的“地质实验室”,也是普及地质知识的大课堂。初步研究表明,本区大致包括标准地层剖面、构造运动与接触关系、侵入作用、火山堆积作用、火山流动构造、变质作用与置换作用、断裂构造、潮坪沉积、根劈作用、河流阶地等景观。下面就本区内的一些地质景观按剖面简述如下。

1. 标准地层剖面

张河湾旅游区主要出露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古生代的沉积地层,其中以峪沟水库 -至六庙底古元古代和福庆寺中元古代的地层剖面发育最好,是太行山地区研究程度较高,层序较为完整、地质现象丰富的典型剖面。特别是福庆寺剖面,地质景观和旅游景观极为丰富,是一条不可多得的地质旅游路线。

福庆寺岩石圈旅游路线

该路线中不但可以观察到 25 亿 ~6 亿年期间的物质组成、特征地质现象,而且还可以看到在这期间所发生的地质事件的遗迹。

景点 1: 古老的记录

在地质科学研究中,地质年代可分为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该景点是本区出露的最早的地质体,隶属于新太古代五台群石家栏组。主要岩性为一套遭受中级区域变质作用及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的变质岩系,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与混合花岗岩组成。其片麻理产状大致为走向近南北,倾向西或北北西,倾角介于45° ~60°之间。

石家栏组为一套变质表壳岩,主要原岩类型包括: 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含钙镁硅铁质岩和基性 - 中酸性火山岩岩系。经 Rb - Sr 等时线方法测定,同位素年龄为 23. 39 亿年,采用 K - Ar 法测得年龄为 23. 7 亿年以上,大致与华北地区五台系( 23. 5 亿年,刘敦一,1989) 相当。

景点 2: 侵入作用

组成地壳的岩石按 因主要有三大类: 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其中太古宇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元古宇主要由沉积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古生界主要由沉积岩组成。侵入作用熔融的岩浆贯入到地表以下的围岩中,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本景点的伟晶岩岩墙就是侵入作用的一例。酸性的岩浆沿着裂隙侵入到太古宙片麻岩之中结晶,形成直立的岩墙。

伟晶岩岩墙主要由乳白色石英和肉红色钾长石组成,中心粒度粗大,边部粒度较小,反映了在不同温度下结晶而成。脉体与片麻理方向一致,围岩具冷凝边。根据与围岩的关系和脉体的穿插关系分析,认为伟晶岩岩墙的形成时代应为太古宙。

景点 3: 阜平运动

构造运动是地质发展演化的重要过程,没有构造运动我们就无法领略群山峻岭,也就不能直接观察古老的地层。阜平运动就是地质历史时期中一系列构造运动之一,它是太行山地区最古老的一次构造运动,发生在 25 亿年左右。表现为太古宙地层的变质、褶皱变形和混合岩化作用,以及中酸性岩浆的侵入作用。阜平运动之后,太古宙片麻岩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等夷平过程。古元古代地层覆盖在太古宙片麻岩的不同层位之上,形成角度不整合。因而该不整合面也就是阜平运动的重要证据。

景点 4: 交错层理

古元古代地层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岩。由变质砂砾岩夹千枚状绢云母石英片岩,两者组成小旋回,每一个旋回的底部由变质砂砾岩组成,具有醒目的斜层理,细层由黑色磁铁矿组成,它是由流水作用沉积而成。黑色斜层理花纹与肉红色砂砾岩组成了漂亮的图案。

福庆寺山门、寺内山门、书院及碑亭坐落在古元古代地层之上。苍岩山景区的三绝之一古檀也主要生长在古元古代地层表层的松散沉积物之上。

景点 5: 吕梁运动

吕梁运动就是太行山地区的又一次构造运动,发生在距今 18 亿年左右。表现为古元古代地层的低级变质、褶皱变形作用。吕梁运动之后,古元古代地层也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等夷平过程。近水平的中元古代地层覆盖在古元古代地层的不同层位之上,形成角度不整合。因而该不整合面也就是吕梁运动的重要证据。

中元古代地层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自不整合界面向上拔地而起,形成了约 160m 的丹崖景观,称为嶂石岩地貌。受近东西向断裂的影响,自此向西形成了宽 2 ~ 45m 的峡谷,两壁直立如削,站在谷底向上望,只见一线青天。明代游人乔宇曾发出 “谁使神手劈双岩”之惊叹。

景点 6: 岩石旅游

踏上悬云蹬梯,观看两侧峭壁,可见到厚层的红色粗粒石英砂岩,石英浑圆,如同颗颗珍珠,散落在峭壁之上。厚层石英砂岩与薄层砂岩组成小旋回,每个旋回 3 ~5m,反映一次海水的进退。岩层中层理发育,有平行岩层面的平行层理,也有斜交岩层面的斜层理。沿云梯上行,可见 “足蹬沙滩” ( 波痕) 和 “脚踩枯地” ( 泥裂) 。到峭壁狭窄处,在岩壁上可见藕状钟乳和 “北京烤鸭”( 钟乳石) ,以及大型斜层理等自然奇观。

景点 7: 栈道

在中元古代砂岩中,由于胶结物的不同,岩石的强度也不同。在峰回轩处,砂岩岩层较薄,主要由褐铁矿胶结长石或石英等颗粒,和硅质砂岩相比强度大大降低,经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了阶梯栈道,以及凹形岩壁。由于节理的影响,部分凹形岩壁崩塌脱离,残留下来形成石柱、石墩。“说法危台”就是残留下来的一个石墩。

2. 河流阶地

甘陶河自山西省昔阳县由南向北流过本区,经蒿亭、沿庄流向下游。河床坡降 8‰,部分为 10% ,张河湾水库坝址以上,河 谷较窄,两侧呈条状分布有河漫滩。沿庄以下,河谷开阔,河漫滩发育,高出河槽 1 ~2m,多被辟为农田,但在较大洪水时会被淹没。在河流的拐弯处,流水的侵蚀堆积作用显而易见。

甘陶河两岸发育有一、二、三级阶地,其中二、三阶地残缺不全,保留较少。一级阶地分布在南蒿亭、北蒿亭及坝轴线附近,由河流冲积次生黄土状亚砂土组成,阶面倾向下游,高出河床 5 ~8m。沿庄、测鱼镇等建于一级阶地之上。平涉公路建于二级阶地之上。之下由黄土组成。

有没有钱塘江大潮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资料?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对大峡谷进行了科学论证,以综合的指标,确认雅鲁藏布干流上的这个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措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1800米,长440公里)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及时报道了这一消息,全球为之轰动。

199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峡谷的科学正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罗马字母拼为Yarlung Zangbo Daxiagu。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被科学界称作是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发现之一。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辛努力后蓦然发现的。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间,众多学科的中国科学家曾先后8次进入该地区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

1998年10月下旬至12月初,由科学家、新闻工作者和登山队员组成的科学探险考察队,历时40多天,穿行近600公里,在深山密林、悬崖陡峭、水流湍急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开展了异常艰辛的科学探险考察活动,获取了大最科学资料,领略和探索了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奇观,实现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壮举。

在40多天的徒步穿越考察中,有关专家在大峡谷地区精确测绘了大峡谷的深度和谷底宽度,掌握了极为重要的实测数据。地质、水文、植物、昆虫、冰川、地貌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和数千种标本样品,为大峡谷的资源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此次考察中不仅确认了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存在的瀑布群及其数量和位置,而且发现了大面积濒危珍稀植物——红豆杉、昆虫家族中的“活化石”——缺翅目昆虫。

科学考察证实,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山地,是“植物类型天然博物馆”、“生物资源的基因宝库”。同时,大峡谷处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俯冲的东北挤角,地质现象多种多样,堪称罕见的“地质博物馆”。

雅鲁藏布大峡谷对世人有着神奇的魅力,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祖国的珍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珍贵自然遗产。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于2000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雅鲁藏布大峡谷即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总体规划》中,西藏的有关专家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的动植物保护、地质地貌保护等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划,划分了各个保护区域和保护物种,制定了完美的保护措施,拟议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6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9万人。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瞩目,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年轻的青藏高原何以形成如此奇丽、壮观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地壳3百万年来的快速抬升及深部地质作用有关。15万年以来,大峡谷地区的抬升速度达到30毫米/年, 世界抬升最快的地区之一。最新地质考察获得的证据表明,大峡谷形成的根本原出是该地区存在着软流圈地幔上涌体。 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地质特征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基本相似。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幔上涌体可能是大峡谷水汽通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能是以该地区为中心的藏东南成为所谓“气候启动区”的原因,还可能是该地区生物纬向分布北移3至5度的重要原因。以地幔上涌体为特征的岩石圈物质和结构调整对地球外圈层长尺度制约作用在大峡谷地区有十分明显的表现,因此这里是地球系统中层圈耦合作用研究最理想的野外实验室。

高峰与拐弯峡谷的组合,在世界峡谷河流发育史上十分罕见,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奇观。其实,大拐弯峡谷是由若干个拐弯相连组成的。 峡谷北侧的加拉白垒峰也是冰川发育的中心,其东坡列曲冰川是一条大型的山谷冰川,从雪线海拔4700米延至海拔 2850米。

在大峡谷水汽通道北行的当口部位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北坡,有卡钦冰川,长达33公里;帕隆藏布上游的来姑冰川,长达35公里。它们部是我国海洋性温性冰川中较长的山谷冰川,冰川末段伸入到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中,最低可以达到海拔2500米左右的地方,构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第四纪中,这里的山地发育过多次冰川作用,遗留下完整的古冰川U形谷,谷底平原密集的冰丘陵像一座座坟冢,这正是水汽通道特定环境下古冰川作用的堆积遗迹。 在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一条绿色通道沿着布拉马普特拉河一一雅鲁藏布江河谷一直向东南方向伸展,雅鲁藏布大峡谷就是这绿色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宛如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一个绿色门户,面向着孟加拉湾和印度洋,为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提供了一条天然的通道。

这条天然水气通道使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形成世界第一大降水带,年降水量达4500一10070毫米;就是这条水气通道使大峡谷积蓄了巨大的水能资源;就是这条天然水气通道使热带气候带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向北推移了五个纬度;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发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缩小了南北自然带之间的明显差异2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推动许多热带动、植物分布向北推移;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促进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生物的混合与交流Z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为许多古生物物种提供了安全庇护,不至灭绝。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作用造成了大峡谷地区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由高向低,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风雨林带,宛如从极地到赤道或从我国东北来到海南岛一样。

特别要提到的是高山杜鹃,因为大峡谷的高山灌丛主要由常绿杜鹃组成。这一区域内有154种杜鹃,占世界杜鹃总种数(约60O种)的26%。高山雪线之下是高山灌丛草甸带,再向下便是高山、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带,继续向下便是山地常绿、半常绿阔叶林带和常绿阔叶林带,进人低山、河谷是季风雨林带。这里的季风雨林不同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它是在热带海洋性手风条件下形成的有明显季节变化的雨林生态系统。这里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丰富的地方,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缩影之地。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河流,居中国河流的第五位但其蕴藏的水力资源仅次于长汀居中国第二位,单位面积水能的蕴藏量居世界之冠。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地区维管束植物约3500余种,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 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

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皮毛动物水獭、石貂、云豹、雪豹、青舢、白鼬,豹猫和小熊猫;药用动物马麝、黑熊、穿山甲、鼯鼠、蛇晰、银环蛇、眼镜王蛇;医用动物猕猴;观赏动物:长尾叶猴、棕颈犀鸟、红胸角雉、红腹角难、排陶鹦鹉、大绯胸鹦鹉、蓝喉太阳鸟、火尾太阳鸟、红嘴相思鸟、白腹锦鸡、藏马鸣、黑颈鹤、蟒蛇和羚羊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

大峡谷地区个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占据着,大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十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二位。

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本身构成厂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厂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壮观、奇特、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前者最好从空中来立体观赏它,特别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壮观和秀丽后者的水汽和热量为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带来山地齐全的垂直自然带,生物的多样性和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高山湖泊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秀以及变化无穷独特壮丽的万千气象。

考察多年的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该地区的地壳在近3百万年以来的快速抬升,并与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有关。利用裂变径迹方法获得15万年以来大峡谷地区的抬升速度达到30毫米/年,是世界上抬升最快的地区之一。气候证据表明大峡谷地区是一个“热点” ,推断是有类似于地幔羽的热源存在,但缺乏直接的地质证据。最近的地质考察获得了完整的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证据,表明大峡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存在着软流圈地幔上涌体。

Hash:9b6a2e8d391e621b2c561d64a4729deabfee04d2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