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的神奇之处就是不但鸭蛋是双黄的,好多景点也是成双成对的!

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听一个生物老师讲座,老师讲得特别好,回来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讨论他讲的关于双胞胎的问题,说着说着就说到了高邮双黄鸭蛋,嗯,可能是饿了。

高邮地处扬州以北,是京杭大运河上很重要的一站,有很多的古迹名胜。在这里旅行菌就不一一介绍了,因为今天主要说的是高邮景点中的“双黄蛋”现象。

高邮盛产双黄鸭蛋这个全国都有名,最近又推出了“好事成双在高邮”这个旅游名片,主要包括镇国寺塔净土寺塔两座古塔,高邮明清运河故道、京杭大运河两条运河,南门大街、北门大街两条古街,盂城驿界首驿两座古驿站。

高邮镇国寺塔、净土寺塔

镇国寺塔,地处高邮市京杭大运河的河道中间,东边是高邮市区,西边是高邮湖

镇国寺塔是国内两座四方形古塔之一,另一座就是西安大雁塔。当然,西安大雁塔更为有名,所以镇国寺塔又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大雁塔”。

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为保塔运河改道,留下了河心岛上的古塔,使古塔成为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镇国寺塔是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5.36米,顶端塔刹为一青铜铸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

镇国寺塔又被被称为“西塔”,和它对应的就是“东门塔”净土寺塔了。

净土寺塔建于1606年,1906年曾大修过一次。塔内原有楼板和扶梯可以攀等,后渐毁坏。

整个塔身墙体厚度有2米多,结构牢固,炮击都不能将其击倒,后来维修时还发现了三枚没有引爆的炮弹。

虽然净土寺塔还在,净土寺早已不见了影踪,塔附近修建了“净土寺塔广场”,也算是休闲健身好去处。

塔是真的有两座,运河通航的只有一条了。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京杭大运河

这两个景点其实紧挨着,所谓的运河故道,也就是以前的运河,后来拓宽改造的时候为了安全,在原来运河的东边新开了一条,形成了所谓的“二河三堤”奇景,再后来故道慢慢填平,不过还是可以看出河道的形状的。

由于该段故道集中反映了大运河由湖道向河道演变的动态过程,所以又被称为了解大运河河湖关系的活化石。

京杭大运河现在仍能通航,不过更多的是用来搞旅游开发了。

南门大街、北门大街

别看高邮不大,但同时拥有南门大街、北门大街、城中历史街区三大历史文化街区,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高邮城南历史文化街区(南门大街)曾是明清时期高邮城最繁华的历史街区。

这条两百多米长的老街建筑保存完好,经常会迎来团队游客的参观。

著名的盂城驿就位于南门大街,驿站开设于明洪武八年,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古驿站遗存之一,修复后成了全国唯一的“邮驿博物馆”。

街上住的都是老街坊,有做寿衣的有卖寿桃的也有卖古玩的。

高邮城北历史文化街区在北门大街、复兴西路、人民路一带,曾是高邮城北门外繁华的商业街区。

北门大街据说宋代就开始逐渐形成,传统建筑比较多,大街上有几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高邮当铺保护完好,国内罕见。

北门大街与南门大街遥相呼应,形成了古城秦邮独有的特色。

高邮的这个“邮”字来自秦朝,公元前223年秦始皇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是中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城市。

高邮也是全国少有的“一城两驿”的县城,其中界首驿在元代就已经很有名了。

盂城驿、界首驿

盂城驿在高邮市区南门大街馆驿巷内,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但绝大部分建筑为清代重建。

驿站原规模宏大,除驿站本身的牌楼、照壁、鼓楼、厅房、库房、廊房、马房等外,临里运河堤有迎饯宾客的皇华厅,驿内有秦邮公馆,驿北有驿丞宅等房屋。

由于历经战火、水灾等破坏,现尚有息厅、敞厅、后厅、秦邮公馆门楼、驿丞宅及监房等建筑;驿站东南有驿马饮水地的遗址。

盂城驿是中国邮驿“活化石”、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

而界首驿最早开设于1277年,比盂城驿早开设98年。目前,界首镇正在修缮这一古驿站遗存的局部,将再现“驿马追风”的历史风貌,所以暂时没有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Hash:7278f305131d3b06b87f6c5766f26f6b171708b2

声明:此文由 时尚旅行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