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向往的新疆柯坪县,文化美景美食值得拥有

“用一个圆圆的馕,从东头能滚到西头。”有人曾这样比喻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城的小,其实,二十年前的柯坪县的确是这样。如今,柯坪县的变化实在太惊人,就像沙砾中的金子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令人神往和痴迷。

最初,柯坪县的名气,是因为它被刻上了“国家级贫困县”的标签,很多人认为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如果要是这样狭隘地看待柯坪县,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真正地了解了柯坪县,你不仅会大吃一惊,还会立即动身赶往柯坪县来一场刻骨铭心的体验之旅。

柯坪,原名柯尔坪(维吾尔族语意),最初为村落。汉唐时期归属莎车疏勒管辖,隶属于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新疆建省时,为温宿直隶州所辖的柯尔坪庄。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此设分防县丞,定名柯坪沿用至今。民国19年(1930年)10月27日,设置柯坪县。

新疆解放后,柯坪县因土地少,全县不足万亩耕地,种植业单一,而养殖业也不发达,仅限于个别农户养殖,这就严重造成了极度贫困,之后就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随着时代发展,全国轰轰烈烈开展起了对口扶贫工作,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终于让柯坪县在去年底实现全县脱贫。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柯坪县立足县域实际,寻找脱贫和制约贫困瓶颈,并梳理和整理旅游资源,没想到的是,一个只有五万多人口、十几万耕地的小县,竟然拥有比大县市丰富的人文资源。

柯坪县着力打造“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城市发展新思路,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如今变成了南疆农业、养殖业和旅游的重要地域。现在就让我们看看柯坪县有哪些文化底蕴和丰富资源,究竟有什么地方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

01、柯坪印象

记得2007年夏季,我前往柯坪县采访,那时通往柯坪县的公路,是窄小的柏油路,沿途还有被洪水冲断的路段,坑坑洼洼,有些颠簸。进入县城之后,土房子随处可见,县城里只有一条不长的主街道,县委、政府是一栋小二层楼,极少的单位有单独院落,整体显得破败而落后。

那时的柯坪县乡村,几乎全部是土砖块房屋,不少已是危房,农民家里的摆设很是简陋,环境卫生条件很差。农民的吃、住、行、穿,那就更不用说了,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现在还有这样贫穷落后的地方。

印象最深的是,我深入农村采访时,看见基层干部在给农民家里干活,而有些农民则呆呆地坐在家门口,不愿吃苦不愿努力,成天被宗教思想困扰,做着“天上掉馅饼”的美梦。

此时的柯坪县正在大力发展红枣业,不少头脑灵活肯吃苦的农民,一年纯收入达20万元,不仅盖了新房,还买了小轿车,发家致富的与懒惰的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关键的 是,很多农民知识匮乏和思想腐朽,打不开心结,总想着不劳而获。

家乡的贫穷,让不少上学的孩子心痛,他们暗暗发奋学习,发誓要走出贫困的村落,然后走进大城市,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自建国以来,到2000年左右,从柯坪县走出的大学生,最后成为厅官的已有几十位,成为县处级的也不少,他们在背后默默无闻地为柯坪县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深入,柯坪县加大扶贫力度,援疆资金不断注入这片贫瘠的土地,大力发展种植红枣,立足县域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这得感谢那些为柯坪县付出的各级领导、文化界和摄影界的人士,他们为发掘与宣传柯坪县立下了汗马功劳。

走进柯坪县,进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的宽阔马路,两边崛起的高楼大厦,显得格外惹人眼球,绿化建设也是不甘落后。特别是进入县城右边的绿化带,就是偌大的长条形的人民公园,衬托出柯坪县良好的生态环境

柯坪县人民公园游览区含人民公园、生态园、月光湖、白杨林等景点。县里按照投资少、人性化,绿化为主,硬化为辅的建设要求,建设部门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先后对人民公园、生态园、月光湖、白杨林等景点进行改造建设,种植各类花卉植物,建成了目前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游览区。

02、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历史的长河里,柯坪最早虽然是一个庄子,但它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那些历史遗迹见证了这片地域曾经的辉煌,它们矗立在贫瘠的土地,心里一定非常着急,因为它们希望这片大地能重返昔日的荣耀。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柯坪县的历史遗迹,尽管柯坪县城小巧玲珑,但它有着不可忽视的人文地理优势,是在新疆历史上值得一提。

一是齐兰古城。遗址西距齐兰村六公里,原名阔纳齐兰古城阔纳齐兰遗址,因位于柯坪县阿恰勒镇齐兰村而得名。西汉时齐兰古城就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从龟兹国到疏勒国,东来西往的商队、使者等从温宿出发,都会在经过此地时补给粮草、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

唐代之后,由于在图木舒克地区建立了蔚头州,所以此地又是蔚头州的东大门;清朝时期它是阿克苏至喀什的重要交通驿站,并派兵驻守,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清末民初时废弃,现仅存遗址,故又名阔纳齐兰遗址,1989年11月,文物普查时曾采集到 光绪通宝”一枚。阔纳齐兰遗址于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克斯勒塔格佛寺。该遗址位于县城西北方向克斯勒搭格山前,直线距离为十公里,为南北朝至唐时期的遗址。它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殿堂、佛塔、僧房相结合的建筑群落,利用地形呈阶梯状分布。山坡下的殿堂已荡然无存。山坡中部残存一处5-7级人工台阶,有一间长5米,宽5米,残高5米的房屋,并有通道,上通顶部殿宇,地上铺有石膏地面,厚约1厘米。

该遗址同龟兹地区的一些石窟建筑相似,是一组塔柱式的佛教建筑遗址,顶部的西侧为一殿堂,东侧有一座较大型的佛塔建筑。该遗址的塔庙建筑部分独具特色,自山脚起利用自然坡度分层修建殿堂,通体由阶梯相连,自下而上高达30多米。瞭望台残壁上,有壁画遗址。1976年,在此曾出土两件南北朝时期的龟兹舍利罐,现存自治区博物馆。现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寺的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只有几户人家,人们称之为克斯勒塔格村,是目前柯坪县打造的一家集古迹、大庆文化、拓展训练营、生态园、红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村。

三是齐兰烽燧。位于柯坪县阿恰勒镇其兰村西南1.5公里的戈壁上,与齐兰古城相距不远。汉朝时这里曾经是一处烽火台唐朝蔚头州建立后又对其进行了加固和增高,使其成为雄踞大漠,观察四方的巨大烽燧。现存遗址其高度、基座周长在全疆也属第一。该遗址为自治区级文保单位。

站在烽燧下,我们会发现遗址残高约16米,烽燧底部呈方形,其外表呈梯形。烽燧顶部西南角已塌毁,东西和北面保存完好。烽燧的构筑方式采用分体二次构筑,夯层之间夹有平铺的柴枝层。在烽燧的外墙再用黄泥土夹柴枝层夯筑一圈,以保护烽燧主体土坯层经久坚固。齐兰烽燧的这种建筑方式是阿克苏地区唐代烽燧构建中的又一种方式,烽燧主体在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之后依然完好地矗立于戈壁荒原上。

四是丘达依塔格城堡。该遗址位于柯坪县西面,几座废旧的敦台矗立在广袤的戈壁滩上,无声的见证着西域的沧桑变迁。夕阳西下,黄沙折射出太阳暖暖的柔光,城堡坚韧静默的屹立着,土黄色的身姿坚实而沧桑。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古遗址,有两 国保级单位和两处自治区级文保单位,其年代从汉代一直延伸到清代,这充分证明了柯坪县境内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驿站,曾经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对研究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有着较高的价值和意义。

03、丰富的人文景观

随着旅游业发展,柯坪县梳理出一批具有价值的人文景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积极带动县域经济和城乡居民收入,以文化为支撑点,以人文景观为核心,积极打造和宣传旅游品牌,并重点推出“柯小羊”文化宣传等系列展示,助力旅游业迅猛发展。

一是音干绵羊山景区。位于柯坪县启浪乡北部,为布拉克村的一个居民点,意为“母骆驼”,其四周环山,山颜色为黑、红、白、绿、黄、褐、铜七种,远远望去,音干像是在七彩光环之中的一个仙境

音干山硫磺泉水清澈,水温在36℃-37℃之间,到水的源头,你会闻到浓浓的硫磺味,音干村几百年来世代引此泉水,现在该村中百岁老人有4人,也是难解硫磺泉神圣之谜。硫磺泉水对皮肤病、除真菌、细菌、螨虫效果最好,对男人的大汗脚,女人的小痘痘也有明显的疗效,硫磺泉浴可谓是健康之浴,而且目前市场销售的硫磺皂和硫磺膏也很受欢迎。硫磺泉水流经杏园,经泉水的滋润,杏子口感很好,在杏子成熟的季节,游人可以与当地农户协商,自行采摘。

二是赛然木古村景点。距离玉尔其乡政府15公里,虽地处戈壁深处,但因众多泉水,牧民得以世代居住于此,逐渐形成一片风景宜人的果园,形状如山间小盆地,共有6户人家,22.3亩的果园,50多亩耕地。是游客进入柯坪大峡谷及铁热克阿瓦提村(白驼山庄)的必经中转站。

在盆地东侧有一眼清泉,常年流出清澈的泉水,供村民们饮用和农田灌溉,泉水周围生长着几颗千年胡杨;在盆地周围还有经过常年风化的小山形成的雅丹地貌,呈蘑菇状分布在山间,恰是天然的指挥台,是大自然赐予柯坪县发展自驾游的理想之地;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这里就像是被打翻的调色盘,各种植物在这里肆意的生长着。

三是白驼山庄。这是一个绿树成荫、绿草如画,水草肥美且风景如画的地方,远处皑皑白雪化作清澈的河水流经五彩峡谷,让人感觉置身于一个多彩绚烂的世外桃源。身处峡谷中,奇峰逸出、山势险峻、泉水清澈见底,山脚下地势平坦,适宜牧民定居,圈养马匹骆驼生活。

在白驼山的正中央有一座白驼峰,山上各处险峰易守难攻,可设立用于防守的关卡及防御工事。 山峰顶上向远处山脚下俯视,十分雄伟壮观,当真有气吞山河的气势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魄。而在村里里面,绿树和泉水构成了天然的生态环境,如今仅有的几户村民已搬迁到山外。

四是哈拉坤胡杨林。金秋十月,当第一场秋霜打湿大地,哈拉坤大片原始的胡杨树叶就由绿变黄,一眼望去,阳光下金色的树叶衬着湛蓝的天空于风中婆娑起舞,那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影调,亮丽的色彩,足以令任何语言文字显得苍白无力。

哈拉坤胡杨林位于柯坪县西北方向约70公里,柯坪县阿恰勒镇西北方向约45公里处,东接农一师3团,南接农二师53团,占地面积544667亩,以胡杨为主,荒漠灌木丛为辅,分布在喀什噶尔沿河两岸。

五是红沙漠和红沙河。两处人文景观紧密相连,位于柯坪县东南部,柯坪县城与阿恰勒镇中间,314国道和阿喀高速公路旁,距离县城10公里,距阿恰火车站5公里,占地约10平方公里,此处沙为红色,为第三纪红色砂岩经化学和物理风化,风蚀后有大风吹蚀搬运和沉积而致,含有多种矿物质,是沙疗的好去处,也是新疆独有的沙漠自然景观

柯坪县红沙河横穿而过,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沙漠中分布着稀疏矮小的梭梭等植被。据说,隆冬时节,游荡在柯坪县西北部高寒荒原上的骆驼、黄羊,为了躲避寒冷偶尔会光顾这片沙漠。

六是库木亚草场。位于盖孜力克镇库木亚村,冲积平原上日久天长形成的湿地草场,境内有60年代建的平原水库,有一条宽约5米,长约20公里的人工渠道,远远望去蓝天、白云绿洲、羊群勾勒出了一道迷人的草原风景。

进入草场腹地,你会感叹:柯坪居然在离县城这么近的地方有这么大的草原,而且可以休闲垂钓,驾车穿行。2016年,在此搭建蒙古包5座,购置滑冰车、雪橇等器具,冬季可在此举行滑冰等系列活动,并完善了相应的基础设施,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04、名优特产享誉疆内外

柯坪县的畜牧业和林果业也占据自然优势,人们常说的“羊肉、恰玛古、黄杏、驼奶”,是柯坪县的四件“宝”。目前,柯坪县立足现有条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积极推出农畜产品,促进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

说起柯坪的羊,可不是一般的羊,这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羊,因为这里的羊是放养在野外的草原和戈壁滩,长期 用甘草等中草药,所以肉质鲜美且滋补,这在新疆或内地是很有名气的。

恰玛古是农产品,在柯坪县境内种出的恰玛古,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每到丰收季节,各地的客商纷纷赶到柯坪县购买,价格由原来的五毛钱一公斤,上涨到两元至三元一公斤。最佳的食用方法是炖羊肉,一定是绝佳的食材。

每年杏树开花时节,柯坪县都会举办隆重的杏花文化节,春天杏花盛开,那真是一幅绝美的风景。还有到了杏子成熟时,会举办采摘活动,以此来吸引大量的游客品尝美味的黄杏。

提到驼奶,那真是柯坪县的稀有营养饮品。目前,柯坪县拥有上万匹骆驼,每天产出的驼奶,不仅在本地非常畅销,外地客商也高价收购,然后制成驼奶系列产品,畅销疆内外。

另外,柯坪县的薄皮馕,也是非物质文化产品,还有柯坪花毛毡、木勺等,具有文化内涵的非遗传承,如今被打造成特色文旅产品,远销疆内外市场。柯坪的魅力不在于外表,而在于源源不断的持续力,它将已崭新的面貌呈现给新时代。

Hash:10ace4145585b2f037a1bcae2c1603a2595ca30f

声明:此文由 豫见人文风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