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河湿地公园,城市河道治理的“生态+”实践(组图)

城市河流往往是孕育该城市文明的摇篮,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河流出现了诸如河道面积变小、水体污染、周边植被退化等问题。

昆都仑河的生态问题

昆都仑河是包头昆都仑区的母亲河,昆区也因此而得名。昆都仑河连接着昆区的历史和现在,也见证着昆区的发展与变化。昆都仑河上游有1958年建设的昆都仑水库,还有距今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昆都仑召西岸是以包钢集团为核心发展起来的钢铁、稀土工业园区,东岸连接着昆区城区各条主要道路和生活区。

图解:修复前的昆都仑河基本干涸

时光荏苒,由于气候环境、河床地质构造等原因,昆都仑河逐渐变得羸弱苍白、越流越小,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河道成了砂石场。往日的城市里的涓涓水系变得千疮百孔,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形成了强烈反差。

图解:昆都仑河道变为杂草丛生的砂石场

2014年,蒙草生态承接昆河治理三期工程,范围为昆河上游110国道至水库段,总长2.8公里,施工面积约为90万平方米。据蒙草团队实地调查,施工区河道内有农田、苗圃及林地,部分植物杂乱无章。采矿留下的沙坑、大车行碾压后的印记、村民丢弃的生活垃圾,使得原本富饶柔美的河道变得满目疮痍。

图解:昆都仑河道内满目疮痍

修复前的河道内水源仅仅依靠水库的渗漏水以及夏季的基本降水进行维持,冬春两季风起沙扬,“水草丰美”的河道生态早已不复存在,对昆都仑河的生态环境的救赎工作迫在眉睫!

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

图解:蒙草规划的昆河湿地公园平面效果图

2014年,在做了大量的考察调研工作后,蒙草团队决定在满足行洪和生态景观的要求下,增加昆河河道绿化效果,形成生态水面,恢复当地薄弱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水清岸绿的景观效果。

图解:蒙草规划的昆河湿地公园东入口效果图

对于蒙草而言,城市河道治理的核心点是用生态思路兼顾水利工程与景观工程,用“生态+”的方式进行治理。在团队的努力下,昆河湿地公园被打造成为了“一带、两岸、三区、四点”的园林水系。一带,即一条贯穿南北的水带;两岸,即两岸绿地与场地相间;三区,即三个不同主题的景观分区,分别为生态湿地、碧水清湖、田园溪谷;四点,是分布于不同位置的景观节点,分别为东入口、西入口、观景平台、旧水闸,可以为人群休憩提供场地。

图解:蒙草团队精心打造的昆河湿地公园

蒙草团队通过以下综合方案,复绿昆河上游:

1.用“地形+种植”的方式将河槽一分为二,主河槽约70 米宽,于河床较低处开挖而成,能满足河道泄洪需求;

2.景观水系位于河道较高处,做减渗措施后形成小水系,水源来自截伏流工程收集的水库渗漏水,而后形成自然溪流景观;

3.在两河槽中间布置生动地形、园路与植物,用主行洪河槽串联采沙沙坑调蓄雨洪及吸纳水库冲淤的淤泥,并能在夏季形成湿地水面,将城市休闲游憩与河道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创造亲水空间。

4.倡导近自然的种植模式,与场地用水的承载力相平衡,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用阔叶、常绿树种搭配二色补血草、天人菊、蛇鞭菊等特色植物种子制成的生态包,还绿昆河上游沿岸。

5.运用抗风蚀能力强、抗冲刷能力强的生态产品植生毯,有效防止风沙对河道边坡的侵蚀,同时防止坡体上的水土流失。

昆河湿地公园同景别修复前后对比

昆河湿地公园项目共栽植乔木40034株,灌木2065丛、共计9672平方米,地被318913平方米,施工面积为1351亩。水系的净化和绿地园林内的新鲜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极具养生功效。

图解:昆河湿地公园同景别修复前后对比

基于昆河生态修复的实践,蒙草团队总结出一整套河道修复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水利工程+土建工程+绿化工程”的综合措施,解决城市河道治理面临的诸多难题,实现和谐的“生态+”绿色河道治

图解:修复后的昆河湿地公园

目前,昆河湿地公园已然成为水、植物、动物和谐共生之所,更是包头市民休闲、游憩的绝佳去处。仅仅五个月,昆河上游一改黄沙漫天、植被稀疏的景象,重现一片林木茂密、花草芬芳,溪流潺潺。

Hash:f8fcfd28446eb5e1f668792fa41360f956bf7bf8

声明:此文由 环球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