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老人白焕仁口述历史,筹建多所学校,被誉为一方教育奠基人

题记:他是新中国平堡基础教育的奠基人、平堡教育事业的老前辈。他一生曾负责筹建了许多中小学,平堡农中、平堡中学、金峡小学、大滩分校、郭滩分校、东坪分校和刘川红专学校;他教过的学生很多,包括后来平堡中学、平堡小学、金峡小学以及北湾中学、白银实验中学的多位校长都曾受教于他:吴少勇、吴贵华、李大兴、赵俊杰、白明奇、白波;他的一位学生、地方志专家杨国材主编出版了甘肃省首部乡镇级地方志《平堡乡志》。他,就是出生于1925年,从事教育事业38年(1948-1985)的白焕仁老先生。鉴于他对平堡地区基础教育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我称白老为“新中国平堡基础教育的奠基人”。

我们一起倾听这位传奇老人白焕仁的历史吧!

求学生涯

我是1925年农历九月出生的,属牛,。我小时候家里穷得很,我们兄弟六人,我最小,只有我上过学,我小时候上的是私塾,先生是温象贤、温承贤,他们俩是亲兄弟,二位先生的父亲温昆老先生是地方上早期的私塾先生。他们温氏家族是书香门第,因连续三代人从事教育事业被政府命名为“教育世家”。我读完私塾因家贫辍学。当时,娃娃上学要给先生拿六升米。穷人家娃娃上学不容易呀。

1942年,吴陶轩在平堡第二次成立了高等小学,我高兴至极。遂考入该校,完成学业,成为家乡的第一届高小毕业生。我当时一心想着办教育呢,让穷人家娃娃都有学上。1944年秋,我投考靖远师范学校,被录取了。1948年秋毕业,被分配到四龙初小任教,圆了我做教师的梦。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

我的小学从教

我在四龙初小当老师仅仅几个月。当时,平堡与四龙之间要渡河,很不方便。我表兄刘忠对我妈说,“(在四龙教学)隔河渡水很不方便,叫我表弟调到平堡学校来。”他对平堡西澜小学的校董王明三说了这事。王明三对四龙初小的校董王万年说,要把白焕仁调到平堡的学校去,王万年只是笑着呢,没言喘。

平堡小学门口和学生合影

我叫了几个当时在四龙初小一二年级上学的四龙娃娃,说:“你们几个学得好着呢,别在这儿亏了,跟我到平堡小学上学走,那里的教学质量好。”几个娃娃里有李振英,还有我们白家的几个亲方娃娃,像白显德、白显明等。这样,我带着李振英他们几个就到平堡西澜小学了,他们在平堡一直上到小学毕业。这是1949年春天的事儿。

又过了几个月,才把(我的)粮食关系(从四龙初小)转过来。调过来后,我先在平堡西澜小学教书,直到1953年西校区的平堡西澜小学与东校区的平堡小学合并,我又到了东校区。当时的校长是王得志,他是北湾金山人。当时没有副校长,我是教导主任。后来王得志调到金山公社中学去了,张国华接任了校长。

筹办平堡中学

1954年,张国华退休后,我又接任校长。1958年秋,我在平堡首次开办了民办中学,1959年后与白银七中合并。首届学生有白波、师文荣、韦秀兰、吴正雄、薛建基等人。由于我从小饱受穷孩子在外地上学的艰难,因此在家乡办中学的心不死。

年轻时的白焕仁

1964年,北湾公社的干部白广华要到定西地委开会去呢。我就写了一个关于开办平堡农中的报告,托他带到定西地区行署审批。担心办中学上面不批,叫的名字是“平堡农中”。结果出乎意料,办学报告很快被批准。

当时没有老师,也没有校址校舍。我首先动员在金峡大队当会计的大学肄业生吴侠华(吴贵公)来代课。我就与金峡大队的书记吴继德协商,吴继德同意让他代课,同时兼职干大队的会计。吴侠华本人没意见,说只要大队里同意就来。这样,吴侠华就来农中了。学校没有校址,我就将平堡中街灯山楼旁边的城隍庙作为校址,城隍庙的二堂作为教室。平堡农中就这样挂牌成立了。当时只招了杨国璞等8个学生。为了下年的招生,我又将隍庙的大堂向东西两侧扩建,又建了两座教室,基本上解决了下一年农中招生的校舍问题。

隍庙办学的遗迹原状至今仍在。实际上当时的平堡农中和平堡小学是一体的,教师和经费都由平堡小学统一调配,直到1968年春季两校合并为九年一贯制的平堡学校(小学5年,初高中学制各2年)。1970年元月,平堡学校第一届高中生毕业,共13人,他们是:雒有杰、白佛林、雒应周、王建平、吴正红、吴正祥、吴正刚、杨来水、白晓兰、雒守毅、王明来、雒成鸿、雒维民。

1972年底,我去靖远县文教局开会,教育局主办王志茂对我说:“你们的中学办得好!”我说,学校很困难,中学连个校址都没有,在隍庙里上课呢。用的是平堡小学的印(指公章),作用较小。王志茂回答说,给你们刻个校印。我听了高兴极了。回到学校后,我立即让李大兴老师专程到县上去了一趟,把“靖远县平堡中学”的校印刻回来了。从此,平堡中学在县上的名册里有了户头。

当时,平堡中学办学困难,我向平堡的六个大队申请,请他们分别给平堡中学划些校田。在吴继德、李长荣等几位大队书记的支持下,终于在堡子山下给平堡中学划了20亩校田,以略补办学费用。之后,县上给平堡中学派来了第一位教师,他就是曾在靖远一中执教多年的许立民老师。同时,又给中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全校师生都很高兴,教师积极工作的劲头儿大了、学生勤奋学习的信心足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提高了。

在兴奋之余,我想,咱们平堡中学已经是公立的了,自己能力小,把学校办不好的话对不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思来想去,我觉得在靖远农校当校长多年的平堡本地人吴朋儒能担当此重任。我就到他家中去说我自己力不胜任,请他出任平堡中学校长。结果他坚决不同意。吴校长因在“文革”期间挨过批斗,有畏惧心理,因而未能如愿。之后,我想出一个办法,给县上写了一份关于请求派吴朋儒同志出任平堡中学校长的报告,并且让六个大队的负责人在报告文件上签了“同意”的字。1974年,县上发文任命吴朋儒为平堡中学校长、任命我为平堡小学校长。

我一生曾经筹建过好几所学校,但对筹建平堡中学情有独钟。1973年,平堡中学有了校印之后,还没有校址和校舍。在我多次申请、催促下,时任金峡村、平堡村的书记吴继德、吴德儒经过与各个生产队协商,终于为平堡中学在堡子山下划了校址。我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带领中小学教师和中学的学生平整校址,为以后学校基本建设奠定了基础。

白焕仁和夫人在一起

1976年,我被调到刘川,负责筹建刘川红专学校,到年底我就回来了。一看平堡中学的修建没有着落,心急如焚。遂向时任靖远县文教局长吴贵峻请求回到平堡筹建平堡中学。1977年,平堡中学开始修建,但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我首先向金平水管所要了些石料和钢丝绳,用于校舍基础建设。没有砖咋办?瓦工王振华自告奋勇前往白银市区,向平堡的副业队求援,结果如愿以偿,砖的问题解决了。中学的建设就动工了。经过全校师生和平堡人民二、三年的共同努力,一所崭新的平堡中学终于耸立于堡子山下。

92岁时,白焕仁先生的照片

建校40年来,平堡中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现在逢年过节总有学生来看我,使我感到很欣慰。特别是少将军衔的魏万林从北京为我送来祝寿的字画,我感动极了。我当年办学的辛苦付出,还是值得的!

感谢帮助

感谢白映龙先生帮助衔接采访事宜,感谢王根旺先生陪同采访并提供平堡中学校史的有关珍贵资料。感谢甘肃儒商学会会长吴芙蓉女士、贾学智老师对这次采访提供的便利和支持!感谢王根旺先生、白佛林先生协助征求白焕仁老先生本人的修改意见!感谢白焕仁老先生及其家人对这次采访提供的便利和支持!文中涉及众多的平堡人名和事实,如有错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感谢白岁元先生、白尚书先生提供相关照片!

作者简介

吴映寰,别署天下正心堂主人、余地等,田中出力者,七零后。甘肃靖远人,现居金城,服务于政府机关。自幼酷爱文学,好读书不求甚解。大学研经济学,兼习心理学,著有《正心堂文集》之散文随笔卷《余地啊余地》。

Hash:69132fad7613cd577d5f366d77cd5bd7c9f46e07

声明:此文由 老马的传媒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