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的教育观是什么

蒙台梭利透过在“儿童之家”的观察与发现,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她说:“在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这件事上,成人切记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或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成人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与儿童心灵有关的所有因素,只会增加对儿童的误解。”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是和成人截然不同的独立个体。成人必须重新看待孩子,发现孩子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任意将自我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

蒙台梭利以科学观察、验证的精神,发现了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儿童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善的潜能,也就是说孩子致力改善他自己。然而由于成人不适当的引导或环境的影响,孩子会出现偏差行为,如不整洁、不顺从、怠惰、贪婪、自我中心等等,因此蒙台梭利强调环境和成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能看见孩子的本来面目,将无法协助孩子正常地发展。

蒙氏科学幼教虽有丰富的教具,但其最大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教具,而是籍由教具的操作,协助孩子建构完善的人格。而专注则是孩子打开内心宝藏的一把钥匙,孩子必须在自由选择与专注的气氛下,才能增强他的能量与心智能力,进而达到自制的境界。蒙氏科学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在成长。

我相信,

在刚开始时,

教具必须结合老师的声音一起呼唤孩子,

诱导他们使用教具来

教育他们自己。

我尊重不幸的孩子,

也热爱那群不快乐的孩子。

他们会因为别人的接近,而引燃他们的热情。

——玛丽亚·蒙台梭利

(一)、教育的作用:是使生物人成为具有人格的人。

通过教育形成人性,通过教育构建人性。这种教育不是随随便便的教育,是在适当的时期利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变成具有人格的人。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狼孩不是真正的人)

(二)、形成人的因素:

1、遗传因素:从父母那里接受生理要素。

2、环境:包括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总之都是属于外在因素。

3、儿童本身:有意识的自觉的学习与锻炼是成长的重要因素。

(三)、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谁教育谁?

教育起协助儿童自我发展的作用。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所以要求老师退出主导地位。尽管儿童没有意识内在动力。但他有要长大的欲望,要像成人那样,要成为好孩子,有了这种欲望怎么表现?这就是生命原动力的表现,所以教师是辅导者,起着引导作用,作为一个观察者,创造好条件,对孩子的人格化负责。采用人格化的教育,帮助儿童掌握人格化的生活方式。给孩子机会,不断进步的能力。使孩子不断努力,奋斗,形成良好的习惯。

(举例:10的合成.幼儿是闭着眼睛能背出来,还是在动手操作时自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什么样的饿孩子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Hash:3bbb03046d7a7278c870847592c2d31cc9be532e

声明:此文由 早教托经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