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王莫仕睽:李秀成的“苦主”,太平天国灭亡后回家隐居

补王莫仕睽:李秀成的“苦主”,太平天国灭亡后回家隐居

1864年7月,九帅曾国荃攻破天京,忠王李秀成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洪天贵福,故而无法突围,被湘军俘虏。在两江总督府,李秀成不卑不亢,不屈服于曾国荃,却非常敬佩曾国藩。如此,李秀成答应曾国藩之请,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书》,阐述自己参加太平天国革命之经过。

李秀成,广西藤县人,原名李以文,后洪秀全改为“秀成”。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是绝对顶梁柱,独自支撑后期战局,功不可没。但是,李秀成命中有一“苦主”,他屡屡“坑了”李秀成。此人就是补王莫仕睽,太平天国灭亡后,他回到平南老家隐居。本文主角:补王莫仕睽:李秀成的“苦主”,太平天国灭亡后回家隐居。

莫仕睽,广西平南人,有口才,能说会道。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莫仕睽追随胡以晃参加太平天国,一路拼杀到天京, “从胡以晃入营于花洲,从征至天京。”胡以晃,金田起义最大赞助者,资本雄厚。1854年,胡以晃攻取庐州,打死湘军鼻祖江忠源,被册封为豫王千岁。

论资排辈,实力派中,胡以晃排第七,在翼王石达开(第五)、燕王秦日纲(第六)之下,地位非常显赫。可惜,胡以晃早逝,莫仕睽失去靠山,发展受到了限制。所以,定都天京后,莫仕睽主要从事刑部、外交工作,与英国法国美国等打交道。

1859年12月,洪秀全一向信赖的美国传教士罗孝全“不告而别”,偷偷离开了天京。洪秀全大怒,认为是洪仁玕、莫仕睽照顾不周所致。为此,莫仕睽离开外交岗位,但继续主持刑部事务。《太平天国史》记载:“天王归罪干王,解其外务,仕睽亦落外务,仍归刑部。”

主持刑部工作,莫仕睽便与李秀成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李秀成命中的一大“苦主”。1862年8月,九帅曾国荃率兵围攻天京,屯驻雨花台。此时,李秀成正全力争夺上海,与英法联军、淮军、“洋枪队”大战,且处在上风。李秀成看来,湘军战斗力强悍,且拥有水师优势,不宜与之决战。为此,李秀成打算运送粮食武器、弹药等物资进入天京,拖住湘军,待机决战。

援救天京,还是继续攻打上海,李秀成选择后者,他想借助上海经济实力来扩充军备,组建一支近代化军队,再与湘军决战,中兴太平天国。所以,李秀成不想回京,他继续指挥陈坤书、谭绍光、陈炳文、陆顺德、郜永宽、刘肇均等攻打上海。但是,莫仕睽的到来,让李秀成的“设想”化为泡影。

李秀成攻打上海,不愿意回京与湘军打消耗战,天王洪秀全大怒,便派遣莫仕睽去催兵。莫仕睽是个“愚忠”之人,盲目听从天王命令而不知变通。李秀成不愿意回京,莫仕睽非但不“理解”,没有与之商议对策,还连续催促,缠着李秀成不放。洪秀全下达三道圣旨,莫仕睽就三次“跑腿”,去苏州催促李秀成,并当面宣读圣旨,斥责李秀成:“汝意欲何为,知国法否。”

莫仕睽赖着不走,拿着“圣旨”向李秀成施加压力。如此,李秀成很无奈,只能临时拼凑军队,回京“勤王”。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莫仕睽一味催促,诏令如此,不得不从。”结果大伙都知道,李秀成与湘军在雨花台大战44天,因后勤补给跟不上而被迫撤兵。接着,李秀成执行“进北攻南”作战方案,10余万军队在渡江返回时遭湘军水师截杀,损失殆尽,只有两万余人回到苏州。

受挫雨花台,渡江遭截杀,主力损失殆尽,李秀成欲哭无泪。接着,莫仕睽继续充当“苦主”,在守卫天京战斗中不断给李秀成添麻烦。湘军凭借水师优势,围困天京,城内粮食缺乏,人心惶惶。为缓解粮荒,李秀成采取两项措施:鼓励商人从洋人那里购买粮食,储存战略物资;让居民外出寻找食物,缓解城内粮食压力。但是,洪秀全两位草包兄长洪仁发、洪仁达坚决反对。商人从外地卖粮,他们征收重税;居民外出,则搜身盘剥,将财物据为己有,闹得天怒人怨。

莫仕睽,身为刑部负责人,不但没有制止,还助纣为虐。洪仁发、洪仁达需要财物,莫仕睽则充当“打手”,对城内富户严刑拷打,搜刮民脂民膏。《太平天国史》记载:“搜屋索粮之虐,仕睽难辞其咎。”如此,太平天国人心更加涣散,城内民怨沸腾,这对李秀成守城非常不利。

天京岌岌可危,城内多有投降者,其中就包括李秀成大舅子宋永琪。宋永琪与湘军联络,商讨投降事宜,并建议李秀成归顺清朝,换取荣华富贵。李秀成在天京被冷落,处处受制于洪仁发、洪仁达,但他并不想投降清朝,故而拒绝宋永琪建议。

宋永琪与湘军联络之消息被莫仕睽获悉,他便咬着不放,一定要将宋永琪绳之以法,让李秀成交出人来。此外,莫仕睽认为李秀成也投降了,说辜负了天王之重托,愧对“万古忠义”之称,有辱“忠王”名号。如此,莫仕睽便带兵来到忠王府,准备捉拿李秀成、宋永琪。

捉拿李秀成,谈何容易?李秀成威望高,太平军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李秀成不想跟莫仕睽“熬下去”,于是“赠送”他银两,此事才不了了之。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将银两送给莫仕睽,后得以宽刑,不治其罪。”

湘军团团围困天京,城内洪仁发、洪仁达、莫仕睽等又处处掣肘,李秀成独木难支,太平天国大势已去。1864年7月,天京陷落,李秀成被俘虏,囚禁在两江总督府。莫仕睽则比较幸运,他突围而出,回到平南老家隐居,得以善终。《太平天国史》记载:“补王与众相失,变服遁还平南乡里,乡人匿诸鹏化山中,以种山贩履为生,久之,卒,无后,乡人代为营葬。”

参考书目:《李秀成自述书》、《太平天国史》

收藏

举报

Hash:30011873613771c4be9834cd7725c56440e82b63

声明:此文由 岩岩说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