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葬着一位史上最有德行的君王,地方志记甘愿焚身为民祈雨

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关于成汤王还有一段动人的民间传说。据说商朝建国不久,亳州连年大旱,滴雨未落,用了各种办法求雨都无济于事。后来巫师卜一卦,说应当人作为祭品,老天才能下雨。汤王就长叹一声说:“求雨是为造福百姓,怎能让人民作牺牲呢?”过了一会儿,他断然说:“假如定要如此,那就让我来吧!”于是他选了一吉日,到了那天,汤王经过沐浴,剪掉头发和指甲,身穿一件白色粗布衣裳,跪在神台前祷告:“天呀,我一个有罪,不要连累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个人身上,请上天对我这个罪王进行惩罚吧。”接着由巫师搀扶着登上了高柴堆,参加求雨,百姓跪在柴堆周围望着贤王的身影,一个个泪如泉涌。点火的时候到了,巫师用火把,把柴堆点着了,片刻间浓烟滚滚,把汤王围在焰火之中。说来也巧,正在这时天空电闪雷鸣,大雨 倾盆而下。人们在欢呼中把汤王从柴堆上扶下来,送回宫中。

成汤王在位13年,死后葬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为了纪念他特修建汤王陵公园

汤王陵,位于安徽亳州市谯陵北路东侧,涡河北岸,是商汤王的衣冠冢,又称汤王墓

商汤王在商城统治了十三年,死后葬于今山化乡邙岭上的蔺窑村北。冢原高7米,底部正方形,边长25米,顶部略呈菱形,冢前有墓碑,占地2亩左右。汤冢西原有祭殿,即伊尹放太甲地桐宫,俗称汤王庙

庙西有汤王池。后来发大水,汤王庙被冲毁,檩梁等木料被雨水飘到汤冢西沟内,人们认为是汤王的英灵,看中了这条沟的风水,就在沟内建了汤王庙,沟以庙命名为汤王庙沟,后成村落。

汤王墓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著的《皇览》:“涡北凤头村,有成汤故垒”。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据《亳州志》记载:“汤陵西有桑林,是成汤王祈雨处”,东北有桐宫,是伊尹囚禁太甲之处,今具无存。民国25年(1936)辟为 “汤陵公园”,园内广植花木,松柏常青,亭榭翼然,曲径通幽。

现存汤陵为一高大圆形土丘,高6米余,周长近60米。墓冢前竖“商成汤王陵”石碑,墓南一棵500余年树龄的黄楝树生长顽强。(文图 若愚)

Hash:09bf74e3649e5d073d5209ee507954b2dcf01684

声明:此文由 捞史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