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红色聊城|祖国峥嵘岁月,聊城人从未缺席

聊城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民政部在1953年、1979年、1995年先后三次统计中,聊城8县(市、区)全部列入革命老区名单。民政部公布的首批、第二批抗日英烈中,山东其中41名英烈和一个英雄团体与聊城有关。

聊城在革命中立下不朽功勋

中共九都杨党支部旧址

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聊城是山东省较早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1926年,建立了鲁西北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阳谷县九都杨村党支部;1927年,成立了鲁西中共第一个县委――东昌县委(又称鲁西县委);1928年,聊城党组织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与湖南秋收暴动同期的阳谷县坡里暴动和高唐县谷官屯暴动。

聊城保卫战中范筑先的指挥部旧址

抗日战争初期,聊城党组织与原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兼聊城保安司令范筑先精诚合作,共同抗战,创建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今年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抗战剧《铁血将军》生动还原了那段聊城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军的光辉历史

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

抗日战争中后期,聊城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设在我市观城县(现莘县)红庙村。被誉为"钢铁濮范观,边区小延安"。刘少奇、朱德曾经来这里视察工作、居住;万里、赵紫阳、田纪云、宋任穷、段君毅、黄敬、杨得志、张霖之、曾思玉、马本斋、苏振华、杨勇、张承先、王任重、赵健民、徐运北等党政军领导人,都曾长期在这个土地上工作、战斗和生活。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馆

解放战争时期,聊城是巩固的解放区,是支援前线的后方基地。据不完全统计,聊城辖区有17万翻身农民参军,支前民工出动了200余万人次,参加了20余次大的战斗。还有3000余名干部,北下南上,接管新区。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余人在西起临濮集(濮县南)东至张秋镇(阳谷县)约150公里的地段上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当时的刘邓大军指挥部就设在我市阳谷县寿张镇沙河崖村。在革命战争年代聊城老区人民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聊城涌现出众多著名抗日英烈

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示意图

据统计,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有12名烈士或身为聊城人、或牺牲在聊城,他们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用鲜血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张自忠与临沂战役

张自忠(1890.8.11-1940.5.16) 汉族,山东省临清县人。为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英雄,1940年在与日军战斗中,不幸殉国,是二战中同盟国阵亡的最高级将领。

徐家三烈士纪念碑

徐宝珊(1908-1942),山东省博平县徐家河口村(今属茌平县)人,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24团团长。1942年6月,在山西省辽县麻田地区反击日军"扫荡"中牺牲。

邓小平为范筑先殉国处纪念碑题写了“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

范筑先(1881-1938),山东馆陶(今属河北省)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1936年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1938年11月14日,日军进攻聊城,范筑先率部抗击。次日城陷,700多名将士大部分战死。范筑先宁死不当俘虏,举枪自尽,壮烈殉国。

肖永智(1915-1943),湖北安县人,八路军新八旅政委,冀南军区七分区政治委员兼七地委书记。1943年9月22日,日军以重兵将第七分区部队驻地临清陈官营村包围,肖永智率部队重挫敌军后,在组织突围时不幸牺牲。

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资料照片)。

马本斋(1901-1944),字守清。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著名抗日英雄。1944年病逝于山东莘县。

……

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

此外,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聊城继第一批入选12名之后,涉聊英烈达29名和一个英雄团体,另,我市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也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及遗址,聊城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和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再一次得到印证。

聊城革命老区名副其实

张家楼抗日烈士纪念碑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编写的《中国革命老区》等相关资料,足以证明聊城是革命老区。根据1979年12月24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民政局、财政局向国家民政部、财政部上报的《关于山东省革命老根据地分布情况和减免社队企业工商所得税情况的报告》,山东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分为四大片。其中一片是包括聊城在内的鲁西地区,并附聊城地区"革命老根据地情况统计表",表内列有聊城(今东昌府区)、临清、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8个县(市、区)抗日根据地公社、大队、人口、耕地统计数据。

山东省老区分布图

此外,1985年8月,山东省民政厅印发的《山东省革命老根据地情况统计资料》显示,其中阳谷、东阿、莘县等地区根据地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2010年6月初,国务院扶贫办项目处发来"有老区的县市按老区乡镇比"名单,从名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聊城的8个县(市、区)全部列入国务院扶贫办掌握的革命老区名单中。

六二七纪念园

今年4月份,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聊城基本摸清了全市革命老区村的底数。全市现有老区村370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6.93%,老区村耕地面积464.75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56.42%,老区村人口总数316.8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1.65%。在此基础上,聊城从3702个老区村中筛选了全市首批重点老区村60个。

聊城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六十二烈士之墓

聊城作为革命老区,在全市分布着众多革命历史遗迹,比较著名的有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挥部旧址、邓小平召开秤钩湾会议旧址、范筑先纪念馆、金方昌故居、张自忠故居纪念馆、鲁西北地委旧址、观城红庙冀鲁豫区党委旧址马本斋烈士陵园、鲁西北烈士陵园、朝南战役遗址、苏村阻击战遗址、坡里暴动旧址、张家楼惨案遗址、茌南“六二七”大扫荡遗址、顾官屯红团暴动旧址、琉璃寺战斗旧址等。

苏村阻击战烈士纪念碑

今后,聊城将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市里计划建设的革命纪念场馆,抓紧提请市委、市政府立项,立项后提交有关部门进行规划建设。另外,我市还有大批革命遗址和场馆坐落在各县(市、区),部分遗址和场馆由于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有的已完全损毁。这些遗址和场馆都承载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印记,都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点,必须恢复修建起来。要把红色文化特别是党史、革命史作为村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实进村级文化室,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向农村延伸。同时,协调有关作家艺术家,有计划地创作拍摄反映聊城革命老区红色历史的影视剧和其他文艺作品,增强老区精神的传播力。要在全市组织开展好“聊城党史、革命史进党校、进学校、进机关活动”,让老区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来源:聊城新闻网)

Hash:b833234a3ee92230f0ad0e30e566f6b9530d8422

声明:此文由 文化聊城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