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古建筑 | 跨越时光,遇见贵阳百年老校

如果建筑会说话

贵阳达德学校旧址说出来的故事

一定让人热血又感动

在繁华热闹的大十字中华南路上,一座明清风格的四合院建筑显得格外特别。

站在达德学校旧址的大门前,爽游君不禁生出几分疑惑来。

这一方院子,究竟寄托了多少文人贤士的信仰?典藏了多少历史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一百多年前(1901年),达德学校建成,初名“算学馆”“达德书社”“民立小学堂”。1912年,更名为达德学校。

从此,达德学校便开始在历史洪流中颠簸,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命运。

生逢乱世,达德师生从不言惧。一群热血青年,在这里将思想碰撞,将理想燃烧。

民族危亡之际,达德学校师生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是旧社会贵阳民主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王若飞、黄齐生、袁咨桐、李策等人是其中的著名代表,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王若飞和黄齐生的铜像

自建立以来,达德学校敢为人先,站在时代前列,开创了贵阳近代教育史上诸多第一。(率先创办女学和幼稚园;率先聘请女教师;倡导女子不缠足的“天足”运动)

1982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烈的信仰让原本冰冷的建筑有了灵魂和温度。这里,不仅是历史名胜,也是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

历经百年沧桑,如今的达德学校早已生长出自己的血肉和脉络。成为一所反映贵阳、也是贵州近代教育发展变化情况的博物馆

沿着石阶迈过大门,就进入了第一进院落,正对着的忠烈宫如今已焕然一新。

近期,里面还设有六盘水景区旅游文化展,让游客感受贵州地域的山明水秀,自然风光。

▲第一进院落——忠烈宫展厅

从左右两边的连廊进入,就可抵达第二进院落,一座典雅、明清风格的四合院映入眼帘。

二层小楼,为原来达德学校的教学楼,如今已成为精心设计的展厅,利用现代化成列技术,用可视可听可互动的方式,向你讲述

着这所书院的故事。

▲第二进院展厅

▲站在定向喇叭下,面对墙上的校歌,耳边便会传来清澈明亮的歌声

▲1915年,达德学校免费开办贫儿教学

或是通过幻影成像的方式,动态展示着辛亥革命时期,达德师生投身民主革命的场景;又或是图文并茂地介绍1939年日军轰炸贵阳的情况……

▲幻影成像再现贵阳解放

▲达德学校,不仅是贵州近代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贵州新戏剧运动的起源地。

▲达德学校部分剧目剧照

▲黄齐生手迹

参观完二楼的展厅,通过二层连廊直接抵达第三进院落的北厢房,第五展厅——礼堂。

▲第三进院落,正中间的“勿忘五月七日”碑:1915年5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消息传到贵阳,达德师生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并在校园内建立一块“勿忘五月七日”碑,以此警示师生,勿忘国耻。原石碑由黄齐生于1915年5月书刻,现达德学校旧址的“勿忘五月七日”碑,是于1990年5月7日由达德学校校友重立,谢孝思书。

设在礼堂内的达德校史展览,向游人展示这个开始只有二十几个小学生的私立小学,是如何发展成拥有1600多名学生的门类齐全的学校的。

孙中山为贵州学子题词“奋斗”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博吉、叶挺、邓发、黄齐生遇难后的飞机残骇

▲王若飞关押归绥监狱时的砖墙

在第三进院落的左边,是书画展厅,右边则是根据相关资料画面模拟重建,还原的校长办公室和老师办公室。

▲书画展厅

看着一排排整齐的课桌木椅,脑海中浮现出学生手中紧紧拿着书本,摇头晃脑温书的画面,恍惚间好像穿越到了那个时代的课堂,一份敬畏感油然而生。

▲校长办公室

▲老师办公室

达德学校半世纪奋斗求真的史实,是贵州近代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兴教育求进步的见证。如今,这里已成为闹市中追寻一份静谧的清幽之地。

若是你来到这里,一定要仔细地品读达德学校的百年传奇故事,因为泛黄的字迹上,书写的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小贴士

达德学校旧址陈列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中华南路14号

作者:王婷

来源:爽游贵阳

Hash:8a3d9edaa88427b448e5dc39a714a57fae18c27f

声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贵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