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红烧土房将在省博物院异地“安家”

5月20日傍晚,在合肥肥西县三官庙遗址考古发掘现场,6块夏代红烧土房整体搬迁,去往省博物院异地“安家”。

6块箱体加起来约有60多平方米,重量从20余吨到50余吨不等。安徽省考古所科研室博士姚政权介绍,三官庙遗址房址搬迁采用的是“套箱法”,为了保证搬迁过程中遗址的安全,工作人员根据房址原有的结构,在尽量减少对遗址本体伤害的前提下,对房址进行了分割,然后再使用玻璃钢等材料对每一块房址进行精心的“打包”。打好包以后,在外面再套一个木制的箱体,箱体和土体之间用土壤等做缓冲层,进一步减少搬迁时晃动等造成的影响。

2018年7月,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省考古所对三官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至2019年12月田野发掘基本结束,共揭露面积2100余平方米。

遗址发现的一批铜器是安徽省首次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夏代铜器群,也是全国范围内除二里头遗址之外发现这一时期铜器最多的地点。

三官庙遗址另一重要的发现是: 现场还原出了4处珍贵的房屋遗址。虽然房址面积不大,但保存完好。经过考古发掘,能清楚看到房屋被分成了卧室、厨房、门廊等不同的功能区域。房址中“红烧土块加泥浆”和土坯砖两种建造方式,展现了古代先民在房屋建造中的智慧。

此次采取整体搬迁的房屋遗址,正是其中保存较好的两处。未来这两处房址将在复原后被搬进安徽博物院永久展示。

文图:徐旻昊

来源: 安徽日报

Hash:e94b583e250cfb26740181881e40d54312d121dc

声明:此文由 安徽文化惠民消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