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这间祠堂,变身“民俗博物馆”

明清的雕花太师椅、雕花大桌、花轿,近代的木制水车、木制手推车、织布机、石磨、马灯……7月30日,在鄂州鄂城区燕矶镇嵩山村的严氏宗祠里,760多件老物件,琳琅满目,种类齐全,令人眼花缭乱,俨然一个民俗博物馆

从屋檐到房梁,无不透着古色古香,“这是仿明清风格来建造的。”68岁的严基树说。

严基树是嵩山村原党支部书记,如今是鄂州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祠堂里的老物件,绝大部分是他带人从附近几个村的老百姓家中征集来的。

严姓是嵩山村第一大姓。该村870多户,有300多户姓严。据家谱记载,这里的严氏祖先,最出名的是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因为不慕富贵、不图名利,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称颂。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语,使严子陵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如今,这些赞语被刻在祠堂前厅的墙壁上,令严氏子弟们倍感自豪和荣耀。

除了赞语,祠堂前厅墙壁上还刻着严氏家规、家训,“大不孝者,如打骂父母,不赡养老人,夺产等惩……”看得出,严氏的家规比较严,注重家教家风的灌输和培育。

这间祠堂是2009年,由数千名严氏族人捐资兴建的。

祠堂修好后,这里主要是严氏族人祭祀祖先、办红白喜事的场所。86岁的严培明,是祠堂的看护人。

2018年之前,严培明的工作很轻松。2018年之后,他变得忙碌起来。“从前,除了逢年过节,这里都不开门。如今,这里每天都要开门。”严培明说。

这个变化源自2017年。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当地群众记得住乡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鄂城区委、区政府在燕矶、沙窝、杨叶等三个乡镇核心区,开展“老物老件收集”工作,收集各种有传承和纪念意义的农具、家具、生活用具、农机具、门牌等物件。通过多方努力,共征集了各类民俗文物2000余件。为了给这些物件找个“家”,严基树想到了严氏宗祠。经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一些同族老人的顾虑和不解被打消。

2018年5月,“鄂城区燕矶镇嵩山村文化礼堂”在祠堂挂牌,760多件有代表性的民俗文物藏品被搬进这里,免费对公众开放。一年多时间,这里已经接待游客8万人次。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汪全彬 刘荣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侵权请告删!

Hash:59a73019a59ecde111e7338c0850de19cdbd1eee

声明:此文由 鄂州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