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阳谷的大诗人吴铠你了解多少?

吴铠

吴铠(约1491一约1539),字文济,号石湖,阳谷县城西关吴南园人,祖籍江西南昌。明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初官行人,升南京道监察御史,因遇变未就,改任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有清正之誉。终官至陕西宁夏都御史。阳谷尊为乡贤。 吴铠爱文喜诗,清康熙十二年编《阳谷县志》,收录他的《盟台遗响》、《阿井胶泉》、《谷山春晓》、《七级古渡》等咏阳谷名胜古迹诗多首。

其墓在阳谷县城西南吴南园村西约30米处,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谷古八景

盟台遗响

齐侯小白新用政,内忧外患国不宁。

管仲献策御强敌,齐宋江黄始会盟。

盟台,即春秋时齐桓公会盟台。会盟台传说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议政富国的地点。指挥洼传说是齐桓公会盟于阳谷时,取土建会盟台形成洼地,会盟时七十二路指挥在此相聚,故称指挥洼。指挥洼是阳谷城中唯一的水面,面积达80亩。

春秋鲁僖公三年,齐桓公作为霸主约宋、江、黄三国诸侯会盟于阳谷。《左传》谓此次会盟的原因是“谋伐楚也”。会上,齐桓公还谈了“无障谷(不要切断上游水源),无贮粟(不可储存粮食而不救灾),无易树子(不可更换嫡长继承人),无以妾为妻”等内容,史称“大会”。

紫荆余韵

紫荆即紫荆祠(紫荆堂),阳谷县城老南门内原有“紫荆祠”,今阳谷县有紫荆街。阳谷县城紫荆堂源于原朝城县,后阳谷县城内有紫荆堂,为明万历年间知县李荫建;据传,隋朝田真、田广、田庆兄弟三人,兄弟重义。长兄田真居朝为官,大弟田庆为兰田知县,三弟田广任北京城镇定府镇县知县,兄弟虽各处为官,但祖业存在,合住一堂。家庭和睦,祖爱孙敬,享受不尽的天伦之乐,田府庭前有一株紫荆树,树大一围,郁茂异常。每年春暖花开时节紫荆花开,花红似火,鲜艳夺目,独领风骚。更为家庭增添无限欢快喜悦。祖公见儿孙满堂,人丁兴旺故立言:今后一家要象庭外紫荆花一样,兴旺昌盛,红红火火,树不死,不准分家。但田广之妻不贤德,想单独吃独食,欲分财各立炊自立,故每日使女仆将热洗脸水泼于树下,久而久之紫荆树枯萎了,阖家老小见状大吃一惊,究其根源,原是郭氏所为,为严家教祖公命将郭氏休走。后紫荆树不受热水烫根慢慢又枝叶茂盛,复活如初。经过此事,紫荆花不死成了家和的象征,世人则喻其为兄弟花。

月堤环向

筑堤本意为苍生,庇护田舍得安宁

堤到村前绕向过,以民为本万代称。

月堤又名鲁堤,在阳谷城西北15里,与城南鲧(gǔn)堤相对。以其在城西北,如新月之钩,环绕过境,故名。鲁堤自莘县经阳谷入聊城,为汉成帝时王廷世运土塞黄河决口所增筑。

阿井胶泉

奇乎不奇,不奇亦奇。

丹耶非丹,非丹胜丹。

楹联释义:上联说,阿井奇怪吗?其实它的样子一点也不奇怪,它和其他的水井状貌没有什么差别。古阿井真的不奇怪吗?它还真的挺奇怪,因为古阿井的水和其它井的水有着炯然的差异。离开古阿井的水,便熬不出真胶来。

下联说,阿胶道士练就的仙丹吗?那当然不是。但阿胶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要比道士的仙丹强百倍千倍。

“古阿井”又名阿胶井。址在阳谷县阿城镇西北三公里“东阿故城遗址”中央。距县城约25公里。井深数丈,青砖砌就。井口覆以青石板,呈长方形。旧有接官厅龙神祠建筑。今仅存一石亭,清光绪五年(公元1880年)建,六角对称,结构精巧,雕琢精细,至今坚固如初。亭正面额题“济世寿人”四字,楹联为“圣代即今多而露,仙乡留此好源泉”。亭下有一石碑,以屃赑承之。碑高五尺,宽二尺余,上镌“古阿井”三字。篆刻婉转通达,古朴自然。有关阿井的记载。当追溯到汉代《神农本草经》,其后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井水深绿而重,清冽甘美,富含钙、镁、钾、钠等十多种对于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用以煮胶,易除杂质,并能增强疗效。阿胶素有“贡胶”、“真胶”之美誉。

故“阿井胶泉”被列为我县八景之一。

谷山春哓

新城孟店本平川,谷山原指谷城山。

冬去春来草木新,鸟鸣旭日花丛间。

孟店,是建县后,县城经过三迁后选定的新址。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从东平郡须昌县析置阳谷县,转属济北郡。县城定在阳谷亭(汉时叫阳谷城)。阳谷县名也因治所阳谷亭(今平阴王古店)而得名。旧县城北有谷城山。后西迁治所于叠路头(俗称水殁城)。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黄水淹没阳谷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阳谷治所南移至上巡镇(今张秋城坡村)。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县治所再次西迁至孟店,即今阳谷县城。

谷城山:又名谷山。在古阳谷亭北5华里处,属泰山山脉西麓。该片山区,丛林茂密,鸟语花香,景色怡人,春景尤胜。登上山来,眼前东平湖水烟波浩渺,蔚为壮观。故列为阳谷八大景观之首。该山现已归平阴县所属。

古塔夕照

国学三支儒道释,如来佛祖大睿智。

心灯明镜心香起,干枯心灵变润滋。

佛,即佛陀的简称。佛家泛指一切觉者和智者。而佛家最高的大智大觉者释迦牟尼,他的名字包含了佛家的全部意义和境界。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有西汉使者景宪将佛经从大月氏国带回。时值中国思想史上儒道之争最激烈的关口,因此当时佛教并未得到广泛的传播。至魏晋,玄学兴,并与佛学悄然结合,至此,中国化了的佛学在中土得以广泛流传。隋唐时,佛学在中国达到了极盛。此时,在中国南方,在扬州的慧日、法云寺庐山东林寺、峰顶寺,荆州玉泉寺,十住寺也聚集了众多的高僧大德,寺中香火缭绕,经年不绝。到了宋朝,名理学兴起,佛学开始走向衰微。清末,佛教又呈复兴之势。

释迦牟尼佛告诫众生,人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有欲望而造业,就不能免于轮回。只有消灭一切欲望,才能达到“涅槃”境界。经过长期修道,人生才能达到寂灭一起烦恼和圆满一切清净功德的境界。修行是达到涅槃的唯一途径。

我县古塔寺院,宋时已荒废,史料记载缺佚。我辈不敢妄断。但佛教对我县人民的影响和人心的铸造。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沙河雁渚

沙河水阔蒲草涧,大雁嬉戏水草边。

水皱草低风乍起,千雁万雁飞云天。

沙河,今称赵王河。在今县城东十六里处。河道南北走向,穿境而过,古代曾是黄河故道。据史料记载,黄河五次改道均流经县境。汉唐至北宋明道年间,黄河流经本县西部,即沙河。因沙河位居我县西部,又在当时县城叠路头西部。北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河决澶州横垅,越金堤而南。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河决澶州,改道南流,境内河道遂废。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黄河在梁山泊南北分流,其北流经县南境清水河。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新开会通河(小运河),黄河北流水量减少。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筑塞黄陵岗,黄河北流断绝,悉入徐淮,不复流经本境。

当今沙河,源于寿张镇赵生白村,北流至郭屯孟屯村入聊城界。流经我县长度七十五华里余。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沙河雁渚,列阳谷八大景观之三。

关圣铁马

阳谷城中有关圣祠,祠内关云长身边有铁马两匹,传说是宋高宗赵构发诏书命铸造铁马,以谢救济驾之恩。

康王遗迹康王,即宋高宗赵构。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初封康王,据《阳谷县志》记载:定水镇之北原有康王城为南宋高宗初封处。又传阳谷城东北角有康王故宅。

相传当年康王南渡时,为金兵所追,河无渡船,难以涉过,紧迫间,有马奔驰而来,康王骑之,过河脱险,马忽然委地而坠,此马乃关圣祠中之泥马也。康王登位后,下诏书命铸造铁马两匹,以谢神灵。从此以后,此关圣祠俗称“铁马关圣祠”。

此典故与泥马渡康王相合。

Hash:95c224612c7d37f42295175ab8dd6b4c206efb0b

声明:此文由 今日阳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