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国斌:今生有幸,我生长在花桥蓝杰的耕读之家

小编窃语

或许是清晨的一声莺啼,或许是傍晚的一抹斜阳,或许是好友的一句问候,或许是诗篇中一些佳句……我们空如镜面般的心湖总在不经意间被触动,好似一泓清凉的泉水注入兀自纷扰的心。在此,小编开辟新的栏目与您分享我们的心湖一泓。

漫谈读书

文:蓝国斌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读书的人,关于读书,我觉得是一辈子的事情。

首先,读书是人脱离野蛮迈向文明的唯一途径!中国人重视读书的传统由来已久。

古诗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亦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都能说明读书是件赏心悦目的乐事。

读书使人获取知识,读书使人明白事理,读书使人知晓礼仪。读书终极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学而优则仕道理在中国亘古不变。

我们家算是个耕读之家,历代都有读书之人。我曾祖世法公则读书较少,清朝末年干鸡毛换灯草营生,颇懂得经商之道。经年累月的走乡串户就有些富余,后在蓝杰街开了间杂货铺,家境还算殷实。但动乱年代,常受恶霸土匪欺压和凌辱,辛辛苦苦挣来的造孽钱常被敲榨和盘剥。曾祖不堪忍受,觉得如此下去也不是个长久之计。于是发誓要培养一个读书之人,以振我蓝家门庭。

我们广济有句俗语,叫三代不读书成牛。大概意思说没知识的人不讲道理。另一层意思是无知识的人只有做牛耕田的命。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平民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是烂泥田扳碓臼无出头之日,是一辈子没出息的。曾祖懂得,唯有读书才能改变人一生的命运,所以,他不愿他的子孙也当牛做马,被人用来使唤,用来奴役。

我祖父兄弟三人,大爷爷人 木讷,本分老实,是个种田好把式,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田,最后累死。二爷爷一表人才,头脑活泛,口齿伶俐,做牛贩子的买卖。我爷爷行三,其貌不扬,却是个大智若愚之人。兄弟仨,发蒙时,就二爷爷品貌像是个读书做官之人。所以,二爷爷被曾祖认定为培养对象,我爷爷则指定成为放牛对象。

但事与愿违,曾祖请来的先生教课一个月后,就发现二爷爷只是个花架式,光嘴皮子利索,读书却十分不开窍。

有次,先生要求一天之内将一篇《孟子· 梁惠王上》记住。二爷爷背了三天三夜还是磕磕巴巴的不成文句。住在隔壁房间的放牛爷爷早已顺耳听熟,诵背如流。那天,曾祖听到书房隔壁有流畅的背书之声,才发现其貌不扬的爷爷是个可造之材。就这样,调了个,二爷爷去放牛,我祖父走上读书之路。

我爷爷还真是个读书之人,天生超凡的领悟能力和超强记忆力。少年,爷爷在本乡大藏寺读了三年私塾,及长,求学于九江同文书院。后考取武昌财政讲习所,在汉口市政府工作。北伐时,爷爷前往南京参加全国选拔考试,机缘巧合,此次考试策论题目‘挟泰山北海’就出自《孟子· 梁惠王上》。爷爷以全国第七名成绩录用为战地宣传员随军北伐。当县政府敲锣打鼓送来红锦旗喜报时,我们蓝杰人才知道蓝杰又出了一位读书先生。北伐军解散后,爷爷考取国立中华大学,专攻古典文学,学习三年后毕业。民国二十七年,日寇进攻武汉,民国政府往西部大撤退,我们举家西迁,爷爷进入中央政府工作。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员,算是圆了曾祖盼子孙入仕为官的愿望。

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爷爷,四岁开始教我认汉字。识得一个字,奖一颗糖。奖品由我远在天津的大姑姑寄回家的。也许是嘴馋的缘故,我认字特别卖力。不到一年时间就识得一千多汉字。

五岁,爷爷教我读唐诗。一般五言,七言绝句,我读三遍就能背诵。九岁我开始背论语,唐诗接近白话意思好懂,也易背。而论语是上古文言文,尽管爷爷讲过,我还是似懂非懂,背起来超难。爷爷要求我学过的东西清一色死记硬背,我自幼记忆力超好,但还是达不到爷爷的标准,为此我也挨了不少板子。

也许是启蒙早,识字较多,少年的时候,我就很喜欢读书。但贫穷的年代无书可读,开学的时候,我借每个年级语文课本阅读。有时候遇到谁家有书读,就赖在人家不走,直到把书看完才作罢。爷爷发现我喜读书,也曾认为我是一棵好苗子。但仔细观察后,给我的结论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这样的结论很精到,所以我一辈子难成大器。

读书有益是毋容置疑的。十一岁,我上初中,大姑姑给我寄来了四大名著,我阅读的视野也开始开阔起来。初三时,我开始尝试写小说,我的第一篇小说《柳笛声声》得到我语文老师项鹏先生赞许。爷爷却说我不务正业,因为我其它功课实在不咋地。也是那一年,爷爷离我而去。我无人管束,成了一匹脱缰野马。我放纵自己阅读的欲望,见书就读,思想也是信马由缰,海阔天空。

我读书很杂,对文学 、历史、佛法、哲学、军事、艺术、医学兴趣颇大。上高中的时候,读过先秦诸子经典、兵法、内经、本草、脉学等书籍也去涉猎,弗洛伊德、黑格尔等外国哲学著作也读了不少。我宏愿做一个博才多学之人!但人生并不是靠想象就能实现的,后来的人生印证了这一点。

因读书而误事我也算是第一人,十年寒窗,我无功而返,课本以外的书籍倒是留下了八麻袋,而我读书的生涯也似乎已结束。望着成堆的书籍,我悲催了很长一段时间。有时候,我甚至相信读书无用论。

其实,读书和痛苦是毫无联系的!中国还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业无成的我便开始了读无字书的经历—— 去走万里路!几十年漂泊的日子,我走遍了千山万水,人情冷暖,世态百相读懂了不少,对生存之道却懵懂无知。穷途末路的时候,我的社会大学提前结业。我又回到原点,我的故乡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果真是如此。难成大器的我,只有依靠双手去养活自己。辛苦劳作到如今天命之年,我也似乎全明白了人活着的道理。

一切都该归于宁静!这样我对读书的认知也更清晰了一些,所以我至始至终都不敢说自己是个读书人,因为我无法读懂我自己!

写于庚子年冬月

作者 花桥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Hash:8d4df59512d6f7688e5866ed7f466937b4e810dc

声明:此文由 广济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