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林姓与台湾的渊源关系

漳州林姓与台湾的渊源关系

林盛发文 林南中图

漳州是台胞重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漳台“本是同根生,本是一家人”,有着“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关系。有个数据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概念:台湾现有2300万人口中,祖籍漳州的约占三分之一强,至少有110多个姓氏近1000万台胞的根在漳州。

早在远古时期,就曾经有一条横贯台湾海峡的“东山陆桥”,把漳州和台湾连在一起。到了明末,漳州人颜思齐拉开了台湾大规模开发的序幕,被尊为“开台王”。此后,大批漳州移民成为开发台湾的主力军。在开发建设台湾的过程中,复台麾将陈泽、林凤,献图收台何斌,收台要将何仪,重建基隆何祐,平台策士黄性震,复台“破肚总兵”蓝理,治台名将蓝廷珍,筹台宗匠蓝鼎元,“他斋先生”陈梦林,“鸭母王”朱一贵,农民起义领袖林爽文、庄大田、戴潮春、张丙,“阿里山神”吴凤,开兰鼻祖吴沙,开兰元勋陈辉煌,嘉义大户翁裕,台湾水利事业奠基人林成祖、郭元汾,热心公益事业的“板桥林家”,台湾近代化功臣林维源,满门忠烈的“雾峰林家”(林文察、林朝栋等),抗日英雄简大狮,闽南护法首领林祖密,“台湾美术开山祖师”谢颖苏,史学家连雅堂,享誉全球的文学大师林语堂等等。

一部台湾发展史,竟然有如此之多漳州人的名字与之紧密相连,这在全国任何一个地区都是绝无仅有的,以至于两岸许多研究台湾的学者都认为:“漳州人对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贡献很大。”“历史事实雄辩地说明,在开发和建设台湾过程中,漳州移民出了尤其多的力量。台湾土地上到处流着漳州人的汗水,台胞的‘根’在大陆,漳州是一枝特别粗的‘根’。”甚至连史学家都指出:研究台湾历史,不能不和漳州历史文化联系起来考察;研究漳州历史,不可或缺漳州人开台的业绩。

台湾人的“根”在大陆,而在漳州的“根”,尤显粗壮、厚重、深长。历史事实雄辩地说明,在开发和建设台湾过程中,漳州移民出贡献尤多,其中以漳州林姓最有成就。正如厦门大学原台湾研究所所长陈孔立教授所指出的:“漳州移民在台湾开发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漳州林姓居功厥伟,影响深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漳州林姓在台湾奋斗打拼“出头天”的故事,由此成了大陆同胞移民开发、建设、保护台湾一个经典范例和样榜。台湾“雾峰林家”与“板桥林家”百年史即是明证。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福建平和人林石迁入台湾台中县雾峰乡,成为雾峰林姓始祖。林石的后裔子孙出了不少历史名人,如清代福建陆路提督、太子少保林文察,清代台湾抚垦局局长林朝栋,民国初年著名企业家林祖密等人。林文察曾经因为“平叛”有功,受奖大片山地。他雇人种植大量樟脑树并经营樟脑工商实业,产品销往日本等地,赢得巨额利润,成了台中首富,并有“台湾樟脑王”之称。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白石堡莆山(今属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埔美村吉上社)人林应寅迁入台湾淡水厅兴直堡新庄(今属台北县新庄市)。林应寅之子林平侯善于经营商业农业,是19世纪初享有盛誉的台湾巨富。咸丰年间,林平侯之子林国华、林国芳迁移板桥,经商发财,成为清代全台首富。对于公益事业,林氏历来出手大方,如在台北地区捐资兴办教育事业等,致使林家名声远扬。

板桥林家致富后,不忘爱国爱乡。对国家,第三代的林维源曾一次为山西省赈灾捐献白银20万两;还曾先后捐银各50万两,用以巩固台湾海防和抗法战争的善后;又捐银200万两,资助清政府发展海军,只可惜被慈禧太后挪用建了颐和园,故有“一个颐和园,‘板桥林家’建了半个”之说。对故乡,从第二代的林平侯起到第五代的林尔嘉,在祖家龙溪县莆山庄创办“永泽堂林氏义庄”,以台湾淡水海山堡相当于600多亩水田的收成,用以资助家贫族人;又创办“莆山学堂”资助祖家亲属的子弟读书;还引种香蕉、龙眼等良种,资助祖家发展经济。林尔嘉在厦门鼓浪屿兴建的菽庄花园,至今仍是最吸引旅客的景点。林尔嘉还带头组织东南亚乡亲捐献3万两,兴修漳州九龙江防洪堤。“板桥林家”造福桑梓的善举,令祖地亲人代代感念不已。

1895年至1945年间,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入台人数逐年减少,台湾民众返回大陆居住的数量有所增加。囿于日本人推行皇民化政策,强制台湾人改成日本式的复姓,一大批台湾民众拒绝加入日本国籍,拒改日本姓,内渡漳州祖家居住,著名的有“板桥林家”、“雾峰林家”的许多子弟纷纷内渡回到闽南。“板桥林家”的林维源携子孙林尔嘉、林熊征内渡厦门,“雾峰林家”的林祖密与儿子林正亨、林正熊等回漳州,祖地漳州成为台湾人内渡的最理想最安全家园。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闽南人再次刮起移居“台湾热”。福建有10多万军政公务人员随国民党去台湾,著名的有漳州的林学渊、林有壬等等。据统计,台湾光复后从漳州去台人员就有13946人,他们在漳州的亲属有26095户137339人。国民党军队撤离大陆时,从漳州带走大批壮丁,仅东山被抓壮丁就达3766人,其中就有众多的林姓乡亲;同时有近千名在党政军警界任职的漳州人及家属随国民党退至台湾,如林者仁、林裕德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民间交往日趋频繁,漳州籍林姓台湾同胞纷纷从台湾回到家乡寻根谒祖、定居,如原国民党副主席林澄枝、原国民党司法院院长林洋港等;还有林义杰、林树生、林旺松等,曾二十多次回家乡寻根谒祖,来往不绝。平和龙峰头林氏裔孙、原籍台湾宜兰、八十年代初回到大陆的著名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也多次回到龙峰头拜谒祖先。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林明月也多次回漳浦寻根谒祖。此外,许多漳籍的大陆配偶也赴台定居寻亲,形成新一波热潮,加强两地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漳台文化迈上新台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台湾历史上,漳州移民尤其是林姓人士在拓殖开发、建设发展、繁荣发达、捍卫保护台湾上承前启后、前赴后继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里有历史上郑成功的得力将领林凤、施琅,收复台湾的手下名将林潮,台湾镇总兵林亮,农民起义领袖林爽文,台湾水利事业奠基人林成祖,热心公益事业的板桥林维源,满门忠烈的“雾峰林家”林文察、林朝栋等等。

近代的抗日保台英雄林少猫,爱国人士林尔嘉,民主先驱林献堂,闽南护法首领林祖密,世界文学大师林语堂等等;现代的有“司法部长”林洋港,“交通部长”林金生,前任台湾新竹市长林政则等等;当代的有国民党要员林丰正、林中森、林益世、林澄枝、林永乐、林镇夷(有待求证)、林国庆、林德福等等,民进党要员林义雄等等,以及如今活跃在台湾各界的漳裔闻人林正杰,无党派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国泰产物保险公司董事长林顶立,经济学家林毅夫,历史学家林衡道,工商界杰出人士林明成,著名作家林文月,文艺界云门创始人林怀民,著名明星林志玲,体育界(NBA新秀)林书豪,歌手林志炫等等,举不胜举,功绩殊甚。

一部台湾发展史,处处可见漳州移民尤其是林姓人士拼搏奋斗的足迹和取得的璀璨业绩。有如此之多漳州林姓的名字与之紧密相连,这在全国任何一个地区都是绝无仅有的。漳州林姓对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贡献之大、影响之广、作用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诚然,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变化的诸多因素,造就了漳州移民(尤其是林姓人士)与生俱来的“爱拼才会赢”的开拓进取意识、“扭成一股绳”的团队精神、“输人不输阵”的坚强意志,勾勒成了一幅幅颇具特色的漳州林姓迁徙台湾发展变化轨迹的地图,从而使得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一条贯穿始终的传承脉络:上下五千年,从炎黄传衍于中原,于两晋唐宋元播迁到福建闽南,于明清从闽南漳州迁徙到台湾,移居到海外,所有这些无不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根在中原,源自华夏,漳台一家。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必然生生不息,延绵不断。

原创:林盛发、林南中

本文来源:美篇“南风”2020年3月10日发布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ash:20d864976ad982c86efce227498a247df4d8b4d2

声明:此文由 漳州档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