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踏两府!缙云夏家畈:用五种语言诉说七百年古往今来~~~

1

诉说七百年古往今来

轻开碧水两府花,门对嘉山育谧华

深谷撷来闲一处,斜阳深谷捋桑麻

夏家畈,深处缙云县新建西北大山之中,打小便从奶奶那里得知:夏家畈与武义只隔着一条小小的溪流,当年保长抓壮丁,两地村民互相越界躲避抓捕。也许就在那时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缙云边界村庄产生了好奇,但却不曾造访。

新建镇夏家畈村

1

1

今天,小编将带着这份多年积攒的好奇,与你一起走进《发现缙云:夏家畈》。缙云夏家畈村与武义加丰村仅仅隔两三米宽的山涧,过去与武义仅有一座始建于元至正庚申年(1350)的“缙武桥”相连, 故而素有“一溪隔两府,一桥跨缙武”之称。

村中多为李氏,据村中《夏川李氏宗谱》所载,这支李氏为陇西郡,是北宋末年的名相李纲之后。李纲: 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 、尚书右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 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可谓是出将入相。

李纲七世孙李美,字帮佳,因是万字行,排行第九族人称“万九公”于南宋淳熙十年从桐庐晦岗迁至夏川,迄今已是七百余年。因是夏天之际万九公率族人迁徙而来,加上此处山深即使炎炎夏日也是清风徐徐,卜居之地又在嘉山前面便称此地为“夏嘉畈”,经后世更名演变为“夏家畈”延用至今。

世事变迁,夏家畈李氏族人自万九公以来经历了七百多年的繁衍,却一直秉持着先祖耕读传家的的家风。经营好一派壮美田园的同时,也利用漫山的竹林造纸经商,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富庶之地。

在村里当了半辈子会计的李恭阳老先生,说起祖上的种种功绩,喜上眉梢。他说起了当时名噪一时的近代村办小学“夏家畈小学”,说起了乾隆元年恩科举人“李国安”,将珍藏的“孝义足式”的匾额抬了出来一顿赞许。

他更是如数家珍般,为我们介绍夏家畈的古建筑。作为曾经的富庶之地,夏家畈古建筑繁多,保存着多座三进大院落,祠堂等古建筑

“忠定公祠”始建于明嘉靖戊子年(1528年)是李纲祠堂,夏川李氏的大宗祠。原来门前有一对站立的石狮(现存于夏家畈茂二公祠中),悬挂“钦谥忠定”、“将相名家”(此匾任然保存在村民手中)。门前还有下马石,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说。只是可惜,1966年时,大宗祠被迁建到武义县城内,夏家畈仅保留了地基和部分石阶和那对珍藏的石狮子

再往前是始建于明壬子年(1713年)的茂二公祠堂、建于乾隆甲辰年(1784年)荣廿八公祠,建于清嘉庆庚辰年(1820年)的昌四十四祠堂。还有为纪念长毛反时为保护村庄牺牲壮士而修建的忠义祠堂(建于清咸丰壬子年)。

除祠堂外,几座明堂也是相当精美,其中大明堂占地2000平方,于1618年竣工,是夏川李氏各种大型民俗活动的场所。

然而在这里“逢吉堂”是不得不介绍的。逢吉堂,始建于乾隆壬寅年(1763年)是一座精美的砖木结构建筑,是李徐星所建,相传他是乾隆母亲六十大寿时的恩科举人。三开三进的院落木雕精美程度在缙云县也是首屈一指,更值得赞叹的时候前厅四根大柱是红豆杉整木制作而成,一人环抱硕大笔直,实属罕见。当然,村内的“济美堂”、“勤业堂”、“李延佳旧宅”都是值得一览。目前村里也都在规划修葺中,能将这些镌刻着夏川李氏辉煌的古建筑修葺一新,着不仅是对他们先祖的告慰,也是将传统建筑艺术的精美重新展示给世人。

随着李恭阳先生带领,我们来到了夏家畈的中心“缙武庙”前。缙武庙,始建于明弘治庚子年(1492年),是缙云和武义共同拥有的一座庙宇,也是夏川李氏祝祷的宗教场所。庙宇造型别致,青砖黑瓦。庙桥两水汇合之处被称之为“廉让泉”,昭示着两府人民在这里和睦,谦让繁衍生息。

我们肆意的穿梭在夏家畈的时光轴中,也在感受这一方面热土上人民的热情和淳朴,在这里他们用不同的语言交流问候,因为地域原因夏家畈人能说缙云话和武义话、永康话,另外他们还保留了七百多年前始祖迁徙而来时带过来的桐庐话,单是语言的多样也为这座静谧的山村蒙上了一种神秘的面纱。

它曾经作为缙云通往武义的毕竟之路而繁华,它曾经因为崇文重教而名声大噪,它曾经因为耕种造纸而富甲一方。褪去厚重的历史尘埃,古道上那些林立的店铺目睹过这一切,村内的涓涓细流见证了这一切。而属于夏家畈的故事也随着这股溪流,淌入白马湖,汇入建洋溪,奔向浙江,流入沧海。

《发现缙云》

我们在路上

···

本期策划:

缙云优生活【发现缙云】栏目

文案:荥阳

摄影摄像:树树

视频:树树

《发现缙云》题字:应建军

Hash:8524c1ffccb356d4b7c216c6778b70350dadf731

声明:此文由 霸道历史总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