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称赞,苏轼颂扬,李思训将它放进画里,你决不知道安徽有这样的地方吧?

安徽宿州,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化丰厚的地方,又有着多元文化的沉淀。

这里是古商埠重镇,留下了江上千帆竞发、渔歌互答的宿松历史画卷。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孤山了。

在滚滚东流的长江上,耸立着一座风姿卓越,朴质秀逸的小孤山

高百余米,孤峰独立,山上竹木葱葱,山下江水滔滔。

小孤山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船在江中行走,山貌随船移动也渐变。

山体奇特秀美,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撞钟,北观啸天龙。

陆游赞曰:“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被诗人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的《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接着又有苏轼的: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岩崩路绝猿鸟去,唯有乔木参天长

客从何处来?掉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寰,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陆游也曾说:

凡江中孤山,

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孤比。

还有李白、王安石、王阳明……连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来此处游览观赏。

画家们则纷纷将小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

传说小孤山是妈祖行宫。妈祖云游长江,觅小孤山这块宝地,化身溺水江中,被当地渔民詹公三在挣中捞起,安于山上,威灵显应,香火旺盛。

山上的启秀寺始建于唐代,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称“小姑庙”。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香火鼎盛。

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姿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

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亦名“彭郎矶”。

彭浪矶就在小孤山对岸,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门第一关”之称,为横锁长江的“楚塞吴关”。

山顶“梳妆亭”,传为小姑梳妆处。亭台甚雅,六角两层,且可凭窗眺云山沃野。

亭后“长生树”,又称“梭罗树”,从石缝中生出,高壮葱茂。

老者云:“此树酷似月亮里的神树。天上织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这棵树剜的”。

小孤山很陡,不好爬,自下而上一共有365级石阶,迂回曲折,但甚好步道修的不错。

游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谢缙有诗赞曰:

半空岩石架高台,过客登临此处来。

佩玉尚闻仙子去,乘鸾疑见女郎回。

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鬓绾髻堆。

动人的传说与奇秀的风光使小孤山充满着浪漫情调,许多来到此地的情侣,都纷纷锁上他们的同心锁,爱的誓言就这样被定格在小孤山的绝顶之上。

难得的是这里还遗留了很多珍贵的石刻。

嘉靖帝题字

明叶梦熊的

半边塔, 也是石刻

当你泊船小孤山下,沿着那365级石阶,一步一步登上山顶,也许你能看到对岸的彭浪矶,想起“小姑嫁彭郎”的传说,细细品味这里的爱情故事!

Hash:587c88d4f16b7a61aeadd38cc7ab176f5e4e1a4c

声明:此文由 徽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