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吧!带上这份安徽“红色地图”一起来打卡! | 第七站:淮南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

放暑假啦!!!

带孩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红色之旅”吧~

打卡安徽的红色旅游景点

一起追忆峥嵘岁月

感受红色力量!

第七站

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

地址淮南寿县小甸镇小甸街道东街

▲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8:30至下午5:30

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区集教育、求知、休闲为一体,是安徽省重要的党史教育基地之一、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淮南市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淮南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淮南市红色主题旅游区之一,也是安徽省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淮上中学补习社寿县革命烈士陵园、党史研究中心和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广场。

小甸镇地处江淮之间,瓦埠湖畔,位于寿县东南部,因古代金瓦埠至合肥驿道上的小店而得名,明末清初演称为小甸集。

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乡间小镇,却有着丰厚的红色资源。安徽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甸集特支”诞生于此,它亦是早期革命的发祥地,众多先烈的故乡

1

1922年春,在寿县小甸集任教的曹蕴真,联系在外地入团并在假期回乡的学生为骨干,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集特支,书记曹蕴真,团员先后有徐梦周、鲁平阶、胡宏让、徐梦秋、徐德据等,直属团中央领导,为小甸集特支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当年中共二大召开的时候,全国有党员195人,寿县籍党员有6人。

1923年冬,共产党员曹蕴真、薛卓汉、徐梦秋根据党的指示在寿县小甸集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安徽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直属中央领导,特支书记曹蕴真。

2

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寿县建团、建党之后,先后选送一批优秀青年赴苏联、赴上海大学广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黄埔军校等地学习,努力培养革命骨干。他们积极参加国民革命运动,大多数都到北伐前线工作,不少人参加了北伐军的战斗,为掀起大革命的高潮作出了重要贡献。寿县青年在黄埔军校、广州农讲所表现突出,加入共产党的比例在全国最高。

1927年秋,党中央拟派曹蕴真到莫斯科学习,由于患病未能前往。当同志们为他的病情而难过时,他却说:"没有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就不能换取革命的胜利。我把青春献给党,革命的鲜花会开得更红。"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土地革命中,寿县成立安徽最早的中共县委,划入安徽第一暴动区域。寿县籍党、团员在全国各地开展革命斗争,并于1931年春发动震动江淮的瓦埠暴动,推动了周边地区的革命斗争。

1931年3月30日凌晨,参加暴动的农民1000多人,涌向瓦埠街,在望春园饭店门前竖起镶有镰刀斧头的红旗,宣布暴动开始。接着游击大队3个中队分头逮捕地主豪绅10多人,要他们缴枪、分粮。游击队共计缴长枪100多支,短枪30多支。3月31日早晨,党组织发动瓦埠周围方园20余里3000余农民,开展扒粮运动。瓦埠暴动虽然由于反动武装的联合进攻宣告失败,但它在政治上、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在皖北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它揭开了党在寿县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有力地配合了大别山红军的战斗,起义中建立的游击队一直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斗争,并推动了周围地区的革命斗争。

在寿县大地成长起来的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并投入到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小甸集特支精神”仍激励寿县人民英勇斗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

3

这个火热的夏天

让我们一起去打卡红色地图

共赴一场“红色之约”

Hash:aff342fb5696cc13c4a723e0cb16cd8541f5ba63

声明:此文由 扇贝壳记录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