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皇帝钦封“天下第一清忠”,竟是咱宜丰人​。

龙岗村,位于江西宜丰县潭山镇驻地周围偏北部,1934年彭德怀、肖克带领的红十七军曾驻扎该村,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红军标语、红军十大纲领、红色故居保留至今,是个有着光荣传统的红色村庄。龙岗村现有381户,1218人口,该村以邹氏为主,江西宜丰龙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均系邹姓,堂号“范阳”。

邹氏先祖唐节度使邹榘(jǔ),邹榘从蔡剑作战有功,由奉新迁居盐步镇(今宜丰县城),递传至邹璿(xuán),徙上高麻塘,邹璿十世孙邹文可元未由麻塘迁居天宝之合浦。邹文可之孙邹用中率乡兵保古阳寨,因御乡、护明太祖登基有功,封为昭信校尉,后从合浦徙居龙岗,成为邹氏旺族。

龙岗邹氏宗祠依原古祠重建,系徽派古民居建筑风格。龙岗邹氏宗祠是按《易经》中的“阴阳协调,天人合一”的八卦理论择地布局,适其自然“吉门吉向”而奠基。

正大门额上悬挂着书有“邹氏宗祠”四字的牌匾。宗祠的左中右六扇大门寓为“禄禄有福”,每扇大门从上至下分为天头、上幅、玉腰、下裙和地脚,意为“五福齐全”。大门左右两边主墙上方绘有“文王纳贤”和“三顾茅庐”两幅丹青水墨画,这充分体现了家族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崇高胸怀。

台阶取阳数而定,意味“天地人”“一门清忠”和“五子登科”的最佳氛围。据悉,在龙岗范阳家族的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豪杰、历史名人,在祠堂中厅主体方位上方,更是挂有一块崇祯皇帝钦封邹维琏的“天下第一清忠”的匾牌,在时光中更显不朽。

邹氏古代科举人才辈出,祠堂列有10位先贤挂匾,有状元、进士、解元、文武举人及孝子、俊士。同时,也展示了当代学子代表,有14名学士以上学位者同时挂牌祠堂。视祠内屋柱子上14幅楹联,形式上结构规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语言上朴素精炼,通俗明瞭。

宗祠结合了范阳家族的传统家风与实况,或标榜功德,或颂扬节烈,或表彰忠勇,或褒奖孝义等。龙岗邹氏古代名人主要有邹维琏、邹用中、邹良臣,其中最有名的是抗荷名将邹维琏。

崇祯御书“文武世芳”坊

“文武世芳”牌坊建成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初春,于明末邹姓村民为表彰明代文学家、兵部侍郎、抗荷名将邹维琏及邹氏历代名人的“文韬武略”而立。在潭山镇龙冈村。为砖石混合结构牌坊。面阔7间,门1壁6,门楞高大。门楣上石额刻“文武世芳”4字。高7.7米,宽10.26米,今完好。由6根40厘米见方的石柱分隔成五大块,中间高为5米、宽2.3米的圆形石拱门;其左右两边依次为高5.6米,和1.8米,石圆门上方由宽1.5米、高40厘米麻石雕刻“文武世芳”四个楷书大字;石柱与石柱之间由15×10厘米砖块拼砌而成棱形图案,四周绘有菊花花鸟等各式各样壁画纹饰图案。

砖与砖之间用糯米粉、石灰浆和桐油混合而封砖,叠成斗拱;拱门由长1.5米、厚25厘米麻石作石门脚,牌坊上方角上由高低不同鳌鱼翘尾和龙头形状装饰,显示出古朴典雅、气势宏伟,独具特色的牌坊风格。

牌坊前后全部由1米×50厘米的麻石辅盖,中间由2米长、60厘米宽的直条麻石辅垫直通牌坊前后,整体如一,风格独特,有较高牌坊建筑艺术

据考证,当时建造该牌坊目的是为了表彰出生于新昌(今宜丰)县上天宝(今潭山镇)龙岗村的民族英雄邹维琏抗击海外红夷(荷兰侵略者)占据台湾厦门等侵略者有功,崇祯皇帝根据邹维琏功绩和朝廷上下对他一致的好评,特下诏书御准在邹维琏的家乡龙岗村建造一座纪念他抗寇有功的跨路牌坊,并亲笔御书“文武世芳”四个大字,藵奖他文武双全,有勇有谋,为国争光,抗击外敌功绩。据查阅邹氏族谱,建造“文武世芳”牌坊时,由当地新昌(今宜丰)县官吏负责施工,所建银两由京城直接拨付,建造规格也作了详细的等级规定。凡途经此牌坊,无论官职大小,一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由此可见此牌坊尊贵和区别于一般牌坊,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其它牌坊建造的内涵。

多少年来,远近村民除观赏其艺术建筑外,更多敬仰该牌坊是皇帝御准建造,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又是为一位民族英雄个人所建,更加深了该牌坊神秘色彩。从牌坊下凹进的麻条石磨损的痕迹来看,有多少达官贵族和黎民百姓曾到牌坊下走过看过,是观赏还是来沾沾“皇气”,我们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文武世芳”牌坊非同一般,令人称奇。

郎官第

龙岗村还有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3)的“郎官第”,是一邹姓祖辈在外做县官时兴建的,该县官为政清廉,爱民如子,省吃俭用,靠朝廷发放的奉禄积累及亲戚的一些资助,在家乡兴建了这栋古宅,供后人居住,并由当时一李姓礼部左侍郎旌表“郎官第”。从此一代代邹姓后辈居住在这一古宅里。

该古宅坐西朝东,四栋三进24间,一大天井、四小天井成品字形,中一大厅两侧房间,石砖木结构,栋与栋之间前后相连,木板到栋,木门木窗木架,上盖青瓦,前后分水,房屋四周墙体由条形麻石和青砖实砌,从第一栋至第四栋一通直下联为一体,而把栋与栋侧房大门关上又独立成户。“郎官第”古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整个古宅建筑在一条垂直线上,古宅前由九级台阶拾级而上,屋与屋斗拱相连,柱柱相依,横梁木架,雕花琢鸟,是江南徽派连体和明末清初一进七扇横梁结构独特建筑风格,令人称奇。

来源:邹氏a天下

Hash:f986006e74a62b3ffca9e4791fa5d43b24dba635

声明:此文由 宜丰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