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水相依瞻淇街....

(图片/网络)

村与村之间的界线,更多的是道路或田地,而在歙县城东11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瞻淇却是靠水渠来巧妙的布局徽州古村落。 

瞻淇村三面环山,三条主要的水渠--大坑、塘坑、下坑界定了村落的边界。穿村而过的上坑之水又将瞻淇之水分为上街、下街两部分。徽州人讲究风水,因为水意味着财。瞻淇村的水口,河流是畅通直顺的,为符合风水的意境,经风水先生的指点,人工将河道扭曲成“之”字形,以求留住财气。河水都能改道,街巷的布局亦更加讲究,村内设计完整的明沟暗渠水系,前后村分布着人工开凿的水井、池塘,既给村民提供稳定的生活用水,也暗示着财源环绕,福寿绵长

(图片/网络)

而且,徽州的河水一般都是由西往东流的,唯独瞻淇这小环境内,水的由东往西流,据称最初跟风水师相中这块地有关。风水之事,信则有之。摆到今天,对风水更多的理解,应该是谋求一份心理的慰藉,在面对喧嚣的尘世,能静下心来认真的对待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追求能光耀门庭家道繁荣的生活。

(随风/摄)

在这个与寻常村落不同的瞻淇,她的历史自然是别样的精彩。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章东和章元镇两丞相退隐于此,劳作生息。因章姓是最早来此定居,因此早期的村名又叫“章祈”。元1201年,汪楫(字作舟,宋嘉定年间进士)与其父汪俊(字仲深,号歧山,瞻淇又名歧山)迁入章祁后,人丁兴旺,历代为官。而对风水地理颇为精通的71世祖俊七公,想方设法破功章氏家族,章氏支丁从而大减,汪姓日益发达,康熙二年1642年其后裔汪作霖任江西九江德化县令,借<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诗句,将章祁改名为"瞻淇"。

(图片/网络)

走进瞻淇村,能明显感受到有明显的规划,以河流、水口为边沿,以义德庙为村头,自西向东延伸出一条主街,再以主街为中心轴向两边密布开许多的条巷弄和众多户人家,纵横交错,分布均衡。瞻淇古街系统很完整,有方向感和节奏点,有边沿限定。街巷依着山势和水渠,藤蔓交错,自然而有诗意般曲径通幽的感受尽在其中。

(随风/摄)

三米多宽的主街,路面是青石板鹅卵石,处理的让行人很是舒坦。街两边的建筑,大门都是朝街开敞,长条青石的门脸,门顶翘起的门楼,栩栩如生、意境深远的砖雕,还有上马石、下马石、、石敢当、抱鼓石等,既丰富了沿街的路面,也让人感觉非常的亲切,以及伸出的屋檐、散落的光影等,让每个“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村民有种到家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随风/摄)

村庄由主街,到巷道,最后是庭院,从自然空间转换为家庭的私密;而庭院,是门楼、照壁、天井、厢房、阁楼、后花园,构成的是一个家族绵延数百年生生不息的期待与温情。街巷与庭院空间的变化,人们的思维趋向家族意识,光宗耀祖,成了每个庭院里对男丁的教诲。庭院的私密、宁静,一切的喧嚣与烦躁全部都据之门外,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图片/网络)

当年读书最为热闹,也是今天保存最为完好的是老虎巷。沿着山势随着地形逐步升高错落排列十余户人家全是明清建筑的高墙深宅,巷弄极为狭窄,连续延伸直入村外,行人只有匆匆前往的欲望,熟人碰面无驻足聊天的想法,催促了行人,斥逐着喧杂,且宅与宅紧密相连,心理感觉也就有了读书竞争的意味。明清以来居然出了18个秀才,想来是读书求学虎虎生风,令人敬畏,此巷才有老虎巷之尊称。

(随风/摄)

老虎巷最深处是九世同堂宅,占地1000多平方米,1901年营建,因门罩上有精美的“九世同堂”砖雕而得名,其门罩起翘昂然,采用透雕手法,在厚不到一寸的砖坯上,全是镂空的花饰,从近到远分出好几个层次。以连锁的拐子眼,步步锦,万字纹作边饰。中间主要装饰部分则是人物戏文配以亭台楼榭,将民风民俗纳入其中。两边以卷云游蛟龙,狮子绣球为收端首尾.人物姿态逼真,花鸟走兽形象生动,极尽玲珑剔透、精细华琐之能事,是典型的清代砖石雕风格。

(随风/摄)

其宅汪姓,其曾祖父在苏州开米店发家后,委托管家(远房亲戚)回故里建成此宅。紧挨主宅旁有管家宅,门朝东向,主仆两宅关系明确。全宅沿平行的二条中轴线布置,每个轴线上均有两进院落,随地形逐步升高。使得整个建筑与山势环境完全自然和谐共生。

行走村内,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比比皆是,主要有天心堂两汪宅京兆第、敦和堂、资政第、默思堂、宁远堂、汪天沐宅、德懋堂、方金荣宅民国雪等几十处。而资政第则是保存最好的建筑之一。

“资政第”则是清光绪年间所建,它由退思堂、默思堂、长子宅和厨房等组成,主体建筑朝东南方向,两条轴线并行。退思堂设主入口,八字墙门。三进五开间,建筑占地面积约260m2。前为门房,明间设中门,中进底层为厅,堂上悬“退思堂”匾;后进明间为堂,悬“资政第”堂匾。左邻为默思堂,其后进堂上悬“泽洽河湟”匾,为清光绪年间河州知州汪廷栋所立。堂前撑棋镂雕卷云图案,十分精美。

隔巷是为其长子所建的两进三间住宅及厨房。汪莱为汪廷栋之祖父,清朝著名数学家学者,所著有《衡斋算学》等。汪廷栋精于舆地学研究,曾主持黄河及湟水的治理,做了许多泽及百姓的好事,他告老回乡后绘制了第一幅《歙县舆图》,为邑人所称颂。

(随风/摄)

瞻淇村的街巷之间,环绕的坑水,是负责生活给水和排污之用。日常饮用水是来自村内八口百年以上的历史老井,其中有五口井靠近后山的水眼,又处地下水道上游,至今依然服务着村民,其中井巷里的罗家井,村民依然提水做为家用。

(图片/网络)

古村瞻淇,眼观各种绝妙的造型,砖、石、木料雕刻成加工成的一件件工艺佳作;感怀古来进来历史变迁人才辈出的的文化底蕴;聆听溪水潺潺浅吟低唱……青山绿水,人杰地灵,不愧是用《诗经》里的名句命名的村庄,它的街巷里演绎的都是丰富的内涵。

歙县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开通啦!欢迎求职者云登记求职

歙县许村老桥,徽商的离愁....

【徽州】洪琴,歙南伏源河旁的一座千年古村!

徽州城南清凉峰上的那位高僧.....

一个被毛主席称呼“柯老”的歙县人.....

【回徽记四】探访歙南古村落北岸.....

明清时期徽州的出家人

1979年一个徽州人的高考和走进大学.....

【徽州方言】这个字在字典里找不到.....

江山代有才人出】徽州府籍院士名录

特别声明:

1、以上作品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歙县论坛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歙县论坛联系的,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编辑|吴志芸

监制|仰时威

法律|王亦文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Hash:6435f34c6ae199b108f3f523d0137734d34e1248

声明:此文由 歙县论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