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和浙江的忠昭祠,还有吉安的天章阁,都供奉着张氏家族的骄傲

江西吉安永丰县藤田镇中心完全小学院内,有一座登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古建筑,名曰天章阁,又名忠烈祠。

1921年,永丰县藤田乡乡贤吴琢之先生等人,在家乡筹款建设金鳌学校。吴先生等人为了纪念永丰四忠,在校园内建设了天章阁。

1924年,金鳌学校建成招生,天章阁也如期竣工。金鳌学校几经更名,现在是公办的藤田镇中心完全小学。天章阁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在藤田镇中心完全小学院内。

瑶田镇水心村的罗开礼、瑶田镇湖西村的唐术、陶唐乡中沙陂洲上村的吴台鼎、瑶田镇太和团村的张元健,并称永丰四忠。我以前写过文章介绍罗开礼、唐术、吴台鼎,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张元健。

永丰县瑶田镇有个人才辈出的三湾张氏家族,这个家族人丁兴旺,子孙开枝散叶,分居到全国各地。太和团张氏家族,是三湾张氏家族的分支,所以《永丰县志》把张元健写成三湾人。

清朝的时候,三湾张氏家族出了一个张匡世。张匡世的儿子张琼英,张匡世的孙子张舒翰、张舒翘、张元健都考取了进士功名。张元健是张森来的儿子,是张琼英的侄儿,是张舒翘、张元健的堂哥。张舒翘、张元健都是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功名。

张元健看着两个堂弟金榜题名,自己却屡试不第。张元健从胜衣少年,一直考到花甲之年,始终没有考中进士功名。古代的时候,有功名的读书人屡试不第,就可以向朝廷申请入仕。身边的人都劝张元健别考了,让他去申请出任官职养家糊口。

张元健不服输,他为了读书人金榜题名的梦想,在清朝咸丰五年,再次踏上了进京赶考的路程。这个时候的张元健,已经是61岁高龄了。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张元健终于在咸丰六年金榜题名,成为当年永丰县唯一的进士。此时的张元健,已经是62岁高龄了。

张元健考取进士功名之后,被朝廷派到浙江担任新昌知县。张元健在新昌知县任上颇有建树,被朝廷提拔为浙江乡试主考官。张元健秉公阅卷,为浙江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公元1860年,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部围攻杭州。张元健拖着老迈的身躯,率领部队镇守清泰门。张元健率部跟数倍于己的太平军交战,战况极为不利。部下劝张元健弃城而逃,张元健却选择力战不退。

李秀成派使者劝降,张元健宁死不肯投降。李秀成见劝降不成,下令发起总攻。张元健明知战必死,却毅然决然誓与杭州共存亡。张元健率部跟太平军决战,终因寡不敌众,力竭捐躯。

张元健殉国的消息,传到咸丰皇帝耳中。咸丰皇帝下诏,追封张元健为朝议大夫知府衔。咸丰皇帝还颁发恩诏,赐张元健子孙世袭骑尉之职。张元健为保卫杭州殉国,浙江省把他的灵位请进忠昭祠。

江西省作为张元健的故乡,也把他的灵位请进忠昭祠。张元健一人进两省忠昭祠,永丰乡亲把他视为家乡的骄傲。光绪年间,永丰县修撰县志,把张元健与罗开礼、唐术、吴台鼎并称永丰四忠。

陶唐和瑶田,在历史上长期归藤田乡管辖。虽然现在的陶唐和瑶田是与藤田镇并列的乡镇,但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陶唐和瑶田依然归藤田乡管辖。因为永丰四忠皆出自藤田乡辖区,所以纪念永丰四忠的天章阁才会建在藤田镇。

Hash:b6781b6a749440b0a2fe67e7972cbf343c066802

声明:此文由 王福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