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于玉溪大街小巷里的名人故居

谈起玉溪历史文化名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恐怕除了聂耳,能说得上口的寥寥无几。

在玉溪,除了聂耳故居,其它历史名人留下的故居,早已被遗忘在时光的角落里,略显孤单。它们承载着玉溪的历史文化情怀,属于玉溪一代人的记忆。 现在,跟着我们的脚步,寻找那些隐匿于玉溪大街小巷里的老故事!

聂耳故居

地址:玉溪市红塔区玉兴街道办事处荷花池社区居委会北门街3号

聂耳故居是聂耳祖辈世代居住的地方。所在的北门街,可是被誉为“云南最喜爱街道”呢。苍劲的大树,以及古朴幽深的小巷子,都让这条街充满了历史的味道。

故居是两层土木结构,瓦顶赴脊的旧式楼房。聂耳故居系聂耳的曾祖父聂连登于清末所建,传至聂耳的父亲聂鸿仪。这幢百年老宅,也留下了聂耳少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聂耳故居于1984年9月,聂耳故居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修复并对外开放,199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氏故居

地址:玉溪市红塔区玉兴街道办事处棋阳路35号

玉溪郑氏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幢凹字形、砖木结构的一楼一底两层旧瓦的三合院,有房屋二十二间,总面积约为400平方米,该旧居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为当时云南典型的民居建筑样式。玉溪郑氏旧居是研究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典范,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人文价值。

这里曾被出租开起了一家以两兄弟的父亲郑宝臣在民国时期所开的商号“宝臣号”命名的食府餐馆。原本有点破旧的郑氏故居也因开起的食府而得到了修缮。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环境优雅的饭馆,却少有人知,这里还是玉溪两大兄弟名人——郑一斋和郑易里先生的故居。

据考证郑一斋是云南商界名流,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郑易里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译家和中文信息处理专家,中国电脑汉字形码理论体系的奠基人,郑码输入法的发明人。主编的《英华大词典》经再版修订后,印刷几十次,发行100多万册,是一部影响面广的英汉翻译工具书。

李鸿祥故居

地址:玉溪市红塔区玉兴街道办事处聂耳路4号

李鸿祥故居位于现在的聂耳路4号红塔区幼儿园内,坐北向南,蜈蚣脊五个院落,土木结构建筑,是目前玉溪唯一的一所“将军第”,是一座明清时期的砖木结构大宅 。

据考证,此宅原是明礼部尚书玉溪市高仓镇人雷跃龙府宅,辛亥革命后,李鸿祥的五弟李凤祥向雷氏后人购下此宅,挂上匾额成了妇孺皆知的“将军第”。现存第二、三院落、正房及两侧厢房。该房屋为明清时期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研究其有重要价值。

李鸿祥<1879-1963>,字仪廷,玉溪市大营街镇杯湖村人,1908年,李鸿祥与李根源等十多人毕业于士官学校第六期。1911年9月21日,李鸿祥与谢汝翼促成了川省统一,成立了四川军政府。1921李鸿祥被任命为师长兼云南政务厅长,1913李鸿祥为云南民政长(省长)。1939年选任云南省临时参议会会议长,1943年任满后辞去该职。1945年,李鸿祥邀西南联大、云大教授冯景兰、罗庸、费孝通、刘文典等至玉溪考察,补充编写《续修玉溪县志稿》。1946年印《仲夏诗存》,并与昆明王锡灿合编《玉溪文征》其卷三为李鸿祥诗文集。

“将军第”由于历史原因和产权归属问题等,文物部门无从涉入其中对其加以保护,现在变得面目全非:一侧大门被改装成铺面出租(今人民路25-2号金泉商行服装店);另一侧后院则作为幼儿园食堂及教室使用。

赵佩青故居

地址:玉溪市红塔区玉兴街道办事处新兴路105号

赵佩青故居建于清末时期,对研究玉溪清末时期本土民居建筑历史有重要价值。房屋整体建筑布局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坐北朝南,是云南特有的“一颗印”式走马转角楼建筑。主体建筑有倒座戏楼,正房,厢房,倒座戏楼顶层两侧建有西洋式风水亭。

由于房屋出租使用,缺乏妥善保护,院内杂草丛生,年久失修,部分构件损坏。主体结构尚存,大部分木构件糟朽,瓦屋面塌陷漏水。目前赵佩青旧居无任何保护措施。

赵佩青,玉溪名人,担任民国时期玉溪水利司管(相当于水利局长),曾和郑宝臣、李森若共同主持修筑玉溪关索坝。灌溉田地,造福玉溪人民,而且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在世扁鹊”。

黄允中故居

地址:玉溪市红塔区玉兴街道办事处南门街18号

黄允中故居又称愚公馆,坐北朝南,建盖于民国年间,是红塔区境内中西合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外观黄墙青瓦,亭台小楼,大门上悬有古色古香“愚公馆”匾额;室内有旋转式木楼梯连接至二楼,房屋内部则摆设了一些家具及黄允中遗像、其生前为地方做的实事记载、黄氏祖上创办的商号照片实物等。该建筑具有重要历史及人文价值。

黄允中,字愚生,光绪时期玉溪著名商贾黄占魁四子,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曾主持重修玉溪大桥,历任楚雄县长、玉溪县长、昆明县长。为民众做了许多实事,曾主持重修玉溪大桥和一些地方公益设施。其故居为现在广为人知的“愚公馆”。

上述是近年玉溪发现并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名居,而除个别历史建筑被修缮利用外,其余大多数处于无人修缮无人保护的岌岌可危的境地。由于农村规划,面临改造拆迁。拆了,历史信息就没了。一个城市如果只有高楼大厦、宽马大路,而没有这些历史沉淀物及文化遗存,我们将如何保留我们的地方特色文化?我们将如何把属于玉溪人的城市精神延续下去?

玉溪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挖掘玉溪本土的传统文化及特色文化,我们都应该对其应加以传承和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都该被当成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来好好保护。

资料来源于微玉溪

Hash:9ea2012bb6df847027634b1beb9d452d84fe815f

声明:此文由 玉溪那点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