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大地-佛子拜谒,荫发将相奇才

【 导 读 】

伍氏,人们常称为“伍徒”,是指伍氏辅佐君王的司徒官名。

历史记载:“参傅其伍,参谓卿三人,伍谓大夫五人。”即参为相(丞相),相有三名,统称“参"、”参相”、“叁相”,三相参为参,五相伍为伍,伍徒地位相当于宰相,谓六卿重臣。

伍氏一族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有不少英豪、达官贵人……

伍廷飏将军故居正面照片

伍氏始祖为黄帝时期的名臣伍胥,伍胥谓黄帝的方士(相当于国师),懂天文地理、玄学术数,曾运用“玄女兵法”排兵布阵辅助黄帝打败蚩尤,征服东夷、九黎族,为统一中华华夏部落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本文纯粹爱好考察,仅从风水角度,多方位分析、讲解广西容县伍氏一族将相兴旺之因由,鉴于篇幅有限且伍氏历史悠远,本文仅收录部分历史内容,如有错漏之处,敬请谅解。

【容县伍氏发族的起源】

明朝末年,历经天启魏忠贤之阉祸、崇祯之新党,各地战争不断、农民起义,各地人民流离家乡纷纷寻找合适安身之所。伍氏先祖思教公亦携带妻儿家眷从苍梧郡(今梧州)藤州(今藤县赤水村,逆江而上,来到容县黎村安居开基。

思教公来到容县黎村后,其子嗣又在周边城镇各自开基立族,其六子分布如下:

承敏公,于容县石寨镇古兆村落脚开族;

承万公、承性公、承源公就在黎村振新良村落脚开基;

承义公、承佑公迁往北流一带繁衍开族。

本文叙述黎村振新良村承万公、承性公、承源公的后嗣情况。自思教公于明朝末年来到黎村良村至今约有430年,当地伍姓人口数万人,遍布周边市县乡镇及珠三角、港澳台、海内外。

伍氏思教公祠(伍氏学堂)

此伍氏自开基以来人丁兴旺、朱紫满门、官贵林立,近代就出现多位忠贞爱国将领、名流乡贤,如广西省长、中将伍廷飏、民国少将伍廷钧、广西建设厅长伍展明、伍文湘将军、伍达欧将军……

思教宗祠,亦称伍氏学堂,祠内供奉“孔孟圣像”、“思教公牌位”、“立雍公牌位”,以及各代伍氏杰出英才牌位。

为继续发扬伍氏家族“爱国、护国”的精神,继承思教公立下的“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勤奋好学、忠贞爱国、报效国家、做国家栋梁”宗旨,弘扬思教公的警世精神,伍氏宗亲不但捐资建立思教宗祠,而且还多次捐款建立学校,让伍氏后嗣接受免费教育,同时成立基金会,奖励杰出学子,让更多伍氏后嗣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报效国家,为宗族、为国家争光。

伍氏三世祖序魁公元配-何氏太婆之祖城,喝形“佛子山”,是伍氏极佳风水宝地之一,相传风水明师黄配天的作品,已荫发多位将领,近代的名将伍廷飏将军就是此坟后人。

【伍廷飏将军家世小记】

伍氏十世祖伍赞楠(伍廷飏祖父),从振新良村迁至黎村镇温泉村定居,是当时略有田地的小地主;

伍朝黻(伍廷飏父亲),不但耕作田地,还兼经营炮仗(鞭炮)生意,当地人称他“炮仗六”;

伍廷飏将军故居正门特写

伍廷飏有五兄妹,他为老大,因为父母巴结老实常年辛劳忙碌,常教育他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担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所以伍廷飏自小就开始担起当家,参与劳作、并带大弟弟、妹妹,家庭的艰辛与劳作使他养成了坚忍不屈、勤奋踏实的意志。

【伍氏佛子拜谒,荫发将相奇才图文并茂解说】

根据卫星地图的地形走势,以及其龙穴砂水的分布,黄色的为龙脉走势,蓝色为主要河流走势。可以见得此龙格的发祖在当地的大山天堂山脉望君顶发祖,由兑方起祖分脉向东前行,一支脉系向北行走,结云古岭大山,结穴一枝脉是由东转南行走,先经过峨楼岭大山,再弯曲转巽方行龙几重山脉再起高山三麦肚大山,然后下跌再隆起六五顶大山脉系,作为龙身的少祖砂,此脉由巽转南北走向,穴山是以北方行走之脉,由六五顶高山由高至低行脉。

山势如天降之势向北层层推进,其星峰磊落,气势强盛,刚柔剥换,飘忽起伏逶迤,大开枝帐,行经约十数个山峰,再起六空顶大山作少祖,再转身以巽方行龙,由高岗之龙下跌化嫩作平岗之龙行走,山脉变为平岗龙后,龙身更加大开枝帐,四周分枝布爪,星峰各异,体态不一,高低起伏,错综分布,有如蜘蛛织网,万军屯聚,由巽转东北方行走,以之字走势行经数十个山头,然后在当地花果山处结父母砂,以“Z”字形鹤膝90度束咽入首,然后龙身尽头起顶吐金星作穴山,穴山中抽向前吐出吊乳,大金腹下流小金作穴星,穴山左右两肩再开钳回抱穴星,前方双枝随龙之青龙砂环抱成案锁局结地。

在此卫星图可以看得龙身行龙悠远,龙身弯曲行度,由高至低如由天而降,层层剥换脱煞,高山化平岗时更加脉身肥润,枝节纵横,两边随龙水伴主而行,顺水入局结穴。

在高穴处回看穴山结穴,穴山谓枝龙尽头结穴,穴山本身大开钳口,中抽入脉居中结穴,左方两枝青龙砂,有如生蛇弯曲环抱顾穴,顺水得横栏,紧七有力,迂回顾穴。穴后有带双山作乐,带双甲马作乐山,此后乐主催将领之才,所以伍氏后人多出将领此乐山有很大作用。

正看穴山及后龙势成形,穴山形似佛子拜谒,穴山身如袈裟,穴星内护砂作手,外护砂作衣袖,穴星吊乳作头,伏拜于地跪拜,后面星峰众拥,与穴山之形一样,向前朝拜。

山后面也像屯军之势,黎村贩鸡河随龙水,穴前得两仓板水过堂。

拉近细看穴山,穴山父母砂与穴山入首谓鹤膝,之字形走势,由辛转丁过脉入首,渐起星顶。穴山吐乳吊胆,正如佛子伏头于身,穴山内砂如佛子合手外砂如衣袖,后面鬼尾星如脚蹬,有如身着袈裟之佛子,伏跪拜在地。

在穴山前方回看龙身行走,在这里可以看到来龙兑方起祖,远祖望君顶谓赦文星发祖,峨楼岭大山左右为龙楼凤阁宝盖下脉,形势如天降飞翔,阶梯而下,帐脉大开,砂势众拥,如万佛跪拜,也如军马聚局,成点兵形格。穴前得双龙砂回抱包朱成横栏近案,经言:“吉地应有溯流案,有案且须生本干,弯环曲抱向穴前,诸山藉此为护悍。”

在穴的左前方看穴成结穴,此穴位形成大金星穴山中出三乳吊穴,两边虾须吊出小乳穴,中间大吊乳穴形如滴水胆囊,穴山两肩开钳成窝夹拱穴星深藏,窝中弦棱明显清晰,虾须内蝉分明,两掬弓抱,可谓之阴中有阳。

拉近看穴星,穴山吊出三乳成穴,左右小乳,中抽滴水形胆囊乳穴,两肩开钳成窝大而有肉吐出,如毯吐辰,谓整个大干龙脉老中吐出嫩芽肉地之所,亦为生气之地,左右小乳微微回抱中乳穴突泡阳突,窝中凹中起突泡阴中见阳,阴阳相乘合乎万物生育之理。

在穴山顶上看行龙,在此处看行龙,如果不跟山势脉,以后山形势所观,可以见得此格龙势后龙重重高耸,节节笙升,形如天外飞云,天降而下。

穴山顶上看明堂,穴前内明堂得前案关拦,形如掌窝,锁堂聚气,外明堂平坦而开旷,外龙虎砂重重绕抱,罗城极为周密,众水聚前交锁,前案节节高升,重重攀高,有如朝海拱辰,众山围聚,经言:“众山水聚处是明堂,左右交牙锁真气,明堂融聚财砂绕,定有荣名播九州。”

在穴上方看右方虎砂护肩,虾须微护,右肩护砂高耸弯曲抱穴。

在穴上方回看左肩内护,内护微拱弯抱,弦棱分明。

此处为穴后方全景图,照片造成地形略失真,穴星成形是曲钳抱突泡,左右两护砂两掬回抱,形如牛角,左右抱穴星,钳中藏泡而成穴。

在穴星左方回看穴位,可以见得到穴星下脉较为急速,急脉受穴,穴在突泡中心成穴,左方为伍氏二世祖,右方谓伍氏二世祖元配,中间伍氏三世祖元配,两边之穴是家公家母穴城,中间是媳妇穴城。

在此处回看左方穴城,在这里可以见得穴位前方吐出唇毡肉芽,形如掬珠,脉气直受,外柔内刚承气,穴宜深取。

内堂走水为左水倒右,在穴位后方碑身处看右方虎砂自然收内堂水口,测得为*寅口,合得八煞救贫黄泉水口收纳

内堂走水为左水倒右,在穴位后方碑身处看左方虎砂自然收内堂来水,测得为亥*水到堂,合得一六共宗水神到堂。

在穴正前方回看穴位,穴位谓吊乳滴水形结穴,钳中起泡芽,泡中中开穴,此落脉结气较急,没有作一定的化气。

在碑后方看案台,可以见到案台环抱,微拱作案,远近位置合适,伸手摸得案,前方朝应重重高起,经言:“真龙隐藏穴难寻,惟有朝案识幸心,案山高者高处下,案若低者低处针。”

在穴位处拉近看朝山,可以见得朝山节节高起,关拦整局,旗星、仙桥等贵器林立,朝应得宝盖星峰作朝。

在穴山高空回看朝应堂局,此处更明显看得到内明堂形如窝斗,外堂大而广宽平坦窝聚,龙虎双方,砂情重重回抱,朝应重重叠叠,星峰特异、心旷神怡,更见多种贵器,龙方更得旗星高照,笔架、文笔照穴,更有一字文星居堂,宝盖朝应作官帽等等,穴生天然,朝应天成,可算谓龙真穴的之所也。

【送吉祥测得理气数据分析】

入首辛戌龙转丁未龙;

丁山癸向兼未丑吉度分金;

内堂左水倒右,左收得亥*水到堂,右收得*寅口;

外局左右两随龙水交襟于前,收当堂癸丑口;

此消水均能合乎一六共宗进神水到堂,收水能合化黄泉八煞之机要理气,化黄泉为救贫水到局,化八煞为权登将台之大理

星峰前局收得壬峰、癸峰、艮峰,寅峰,后乐纳得丁峰;

将军大地 送吉祥先生手绘地形图

【佛子拜谒风水宝地点评】

1、龙身父母砂与穴山表现为后力不足,砂身较为矮小,虽后乐有力,但龙身低平亦代表会有一定的下落;

2、落脉较为急速,煞气较强,没有做一定的缓冲作法,故有小欠;

3、虽然穴位较的,但穴前吐唇较为短小,没有作内堂作法,故略有不足之处;

4、穴前龙砂双重护穴,守得穴城巩固,但虎砂略有缺失,会有偏房之嫌;

5、虽然理气能够合乎交姤要理,但没能够达到龙穴砂水向环环相扣,成大祖三元不败的条件。

送吉祥先生所作点评,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难免有错漏或不足之处,权当参考,欢迎同道共同交流、探讨。

本文为送吉祥王铭盛先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送吉祥先生”,本文风水视频请关注后观看。

Hash:8a400bba93981aa3f8b7ea3cdac15275b769470b

声明:此文由 送吉祥风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