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花坪有一处黄家老屋:历经300多年沧桑,值得保护和关注…

布满历史沧桑感的黄家老屋

建始花坪,三百年老屋话沧桑图/文:康林 于静华 文林

在施州大地,留下了许多颇具特色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一处难得的文化遗产,颇具历史和美学研究价值。

建始县花坪镇马背龙村,有一处历经300多年历史的黄家老屋,虽然历经岁月洗礼,但至今保存完好。

房子不但美观,而且牢固,融合了设计学和美学之精髓,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结晶。老屋为何人所居,有过哪些传奇故事?笔者将带你领略老屋的魅力。

俯瞰老屋天井房↓↓↓

邂逅300多年的黄家老屋

黄家老屋坐落在恩施州建始县花坪镇马背龙村,在当地被称为“一口印”的老宅。

黄家老屋是由四个天井组成的正方形建筑。

天井屋,是古代中国民居建筑。平面房屋组成类似北方中国民居中的小型四合院,但中间院落较小,形成天井,故称之为四合天井屋。它的结构,却与北方民居不同,具有江南民居的结构特点。天井四周各边房屋很多,且每间房屋之间互通。此种类型的民居多为清朝时期大户人家所居住,现保存完好的已不多见。

走进黄家老屋,触摸它的脉络,会发现,房屋由石头和泥土砌成外墙,内部分别用木头和木板作为梁柱与四壁,虽然时间久远,但木质纹理仍清晰可见,散发出悠久古远的气息。

老屋

老屋一共现存大小24间房,分别为四户人家居住,各成体系。大家互为邻里,又各有私人空间。当地老人介绍,以前,老屋周边的农田和山林里曾有48口塘堰,老屋被环抱其中,塘堰一年四季池水满塘,深不见底。可以想象,黄家老屋在建造之初的选址上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

老屋的主人为黄姓人家,现已繁衍到17户。如今,老宅里留守的人以年迈的长辈居多,他们不愿随儿女到城镇居住,对老屋有一种丢不掉、舍不下的情怀。

一块块牌匾见证昔日繁华

黄家老屋的正门上有一块牌匾,上书“读兆东观”四个大字。进大门后的第一厅屋上面悬挂着一块书有“观国之光”的牌匾;第二厅屋上悬挂“凤武揆文”牌匾,据说是当年这块牌匾被摔坏,当地一位教师信手便在一块木板上写了这四个字;第三厅屋上面悬挂的是“两凤连飞”的牌匾。

传说当年黄家的两个儿子在外赶考,有一天早晨,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在堂屋大叫,见此情景,一位老人说,这事(赶考)要么没指望,要么都会中。说来奇怪,第二天真有快马来报,黄家两个儿子同时中了秀才。第四厅屋也是堂屋,屋子正中香火台上,悬挂的是“祖德流芳”的牌匾。

“观国之光”的说法出自《周易》中的观卦爻辞,“观”是观察的意思,“光”指的是民风中好的方面和礼仪制度中的先进部分。一个邦国或地区,只有做到政治清明、风俗淳厚、人民生活富足满意,才能吸引很多的人前来观光。“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是说运用观光他国的方法,最终达到借鉴的效果。可见,中国古代观国之光的概念带有很大的人文内涵。现在我们讲观光,其义指向与旅游一词相近,指的是观瞻一个国家或地区优美的自然风景和光辉灿烂的人文景观。兴许,观国之光,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旅游观念。

岁月

今年75岁的黄开龙老人见有客人专程远道而来拍照,便跑到楼上翻出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一面堂鼓和铜锣,他说:“前几年,有人出两万块钱要买老屋门口的石鼓,我都没动心,不仅我不能卖,我的儿子也不会卖,这是祖宗的产业,是我们黄家老屋的宝贝!”

在建始当地的习俗里,过去只有家里出了举人或秀才,方能悬挂牌匾。黄家老屋曾出过文秀才黄文琳和武秀才黄文琅,文秀才是中央内阁中书,挂在厅屋上的“奋武揆文”牌匾就可联想到其中的含义。

从黄家老屋大门和四进厅屋上的五块牌匾,还有大门口的一对石鼓,可看出当年黄家老屋是何等的辉煌荣耀。

据现在房子主人黄正礼介绍,房屋后山不远的山林里有一墓碑,上面记载着黄家老屋祖先的生平。生于康熙六年的黄大俸曾一直居住在这栋老屋,距此推算老屋的历史至少在300年以上。当地虽然对黄家老屋也有四百多年一说,但尚无史料记载。

一段段历史诉说古老故事

黄家老屋虽历经了300多年,但大门的两扇木门上,仍依稀可见中国神话中的“两大门神”:秦琼与尉迟恭的画像。

古代,为了祈求一家人的福寿康宁,许多地方的人们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所以,门神的形象永远都怒目圆睁,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黄家老屋的每一个角落都见证着这座古宅的沧桑。

痕迹

老屋距花坪集镇10多公里,古朴沧桑中仍依稀可见它往日的辉煌,尤其是黄家老屋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更值得人们去保护和关注。

一块块布满青苔的石板,一间间斑驳的木房,走在黄家老屋,时间仿佛静止一般,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里的一木一瓦都见证着村庄的历史。

这些排列错落有致的房间衍生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时光荏苒,岁月静好。老屋,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承载着村庄一段又一段的历史,见证了昔日的繁华和变迁。

也许有一天老屋会被林立的高楼大厦所代替,从人们的眼前消失。但这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建筑,难忘的老屋生活经历,终将留在曾经在老屋居住过的人们的记忆中。

来源:恩施日报

Hash:5db77ba6939af15baac49034125e5e2923afdbe0

声明:此文由 玩遍恩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