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楚国大型墓葬,动员了2万多人,创造了十项“中国第一”

众所周知,前些年随着盗墓题材电视剧和电影的热播,人们对盗墓这个特殊的行业逐渐有了了解,同时也对鬼吹灯系列电视剧情有独钟。像前些年热火的盗墓系列电视剧,这五部你一定都看过,它们分别是《精绝古城》、《龙岭迷窟》、《黄皮子坟》、《怒晴湘西》和《云南虫谷》。在盗墓类题材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盗墓者进入墓室必须在东南角点燃一根蜡烛,如果在盗取宝物的时候蜡烛灭了,盗墓者必须把财物放回原处,恭敬地磕三个头,这就是传说中“鬼吹灯”。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一件现实版的“鬼吹灯”。

上世纪50年代,湖北荆门市十里铺王场村的包山岗地上发现一座大冢,由于当时考古技术不成熟,只能对包山大冢进行保护,直到1986年,为配合当时沙市经济发展,政府决定修建一条荆门到沙市的铁路。而修建铁路就必须经过包山墓地,为了配合荆沙铁路的建设,湖北省考古队对包山墓地展开了考古勘探。在当地有很多关于包山墓地的传说,其中一个就是大墓曾被盗过,而且里面还有房子。而在考古队员们勘探的时候果然发现了三个盗洞,最大一个直径足足有三四米,其中两个盗洞在挖到10米左右就终止了,而另外一个盗洞一直延续下去了。为了了解封土下墓坑里究竟是怎样的景象,考古队员们用洛阳铲钻探。

在勘探发掘的时候,地下突然传来一阵轰隆声,然后一股气体喷了出来,而正好有一个考古人员在抽烟,一下子就点燃了气体,瞬间抽烟的工作人员眉毛被烧了。而在《鬼吹灯》里面的龙火琉璃顶,就是用这种手段防盗的。然而,这件突发的事件让专家们有点兴奋,要知道这些气体很可能是沼气,这也表明墓坑中应该还保持着良好的密封环境,这就是传说中的“火坑墓”。后来,考古工作人员沿着盗洞方向继续往下挖掘,在盗洞尽头的地方发现一些盗墓工具洛阳铲和腐朽的绳子,而且旁边还有一副尸骨。据此,考古专家推测盗墓者可能是长期在盗洞中窒息而死,没想到《鬼吹灯》的情节出现在包山墓地。

当考古队员们在盗洞尽头继续往下挖了一米左右竟然发现了椁室,这让专家们也十分庆幸。为了清理高大的封土堆,几乎动员了附近所有村民,人数最多时竟高达2万多人。当封土被清理干净,墓室开口终于呈现在了人们眼前,这时候人们发现,大墓开口长34米,宽32米,大墓台阶有14级,由此专家表示从墓葬规模到台阶都表明墓主身份高贵。当专家们打开大墓盖板后,眼前的景象让考古人员们大吃一惊,墓室中的文物色彩鲜艳,仿佛是刚刷上的新漆。要知道历经两千多年还保存如此完好,可以说是考古史上的奇迹,但没过多久鲜艳的色彩逐渐消退,颜色消退是因为文物被空气氧化,在考古学上称为“时间沙漏”,而这也是国家历来不主张主动发掘地下古墓的原因。

据考古专家统计,包山大墓共计出土文物1935件,其中青铜礼器59件,乐器14件,兵器72件,简牍445枚,生活器具269件,车马器1435件。其中出土10件国宝级文物首次发现,包括中国第一彩棺龙凤彩棺、中国第一鸳鸯杯、中国第一尊错金银铜尊、中国第一漆画《迎宾出行图》、中国第一折叠床、中国第一龙手杖错金银龙手杖、中国第一铜铜铍剑形矛、中国第一支毛笔、中国第一彩绘铜镜、中国第一酒具盒猪首酒具盒。让考古专家们奇怪地出土的一批竹简上没有一个字,专家猜测这难道是“无字天书”。根据墓中出土简牍记载,包山大墓墓主人为楚国昭坨,生前为楚国左尹,相当于楚国的三把手。专家表示昭姓为楚国三大姓氏屈、景、昭之一,而根据出土简牍记载墓主的远祖是黄帝之孙老童,而近祖中列在首位的是楚昭王。

Hash:6d72d57710edfeda66dd2fdb4ee1228ce7772570

声明:此文由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