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鹤唳华亭的历史背景,一个骨肉相残而又昙花一现的朝代

近期,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鹤唳华亭》正在热播,相信大家都会好奇这部剧的历史背景究竟在哪个朝代。

其实该剧除了服装、美学方面参考了宋朝以外,历史背景方面则是参考了南齐这个朝代所虚拟出来的。南齐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中南朝的第二个政权,由齐高帝萧道成所创立。

相信很多人对南齐这个朝代都会感到陌生,这是因为南齐在历史上只持续了二十三年就消亡了。那么,这个政权又为何如此“短寿”呢?

一、宗室内部骨肉相残,斗争惨烈

开国皇帝萧道成在称帝后仅仅四年就去世了,而他在临终前一直嘱咐太子萧赜日后一定要做到“敦穆亲戚,委任贤才,崇尚节俭,弘宜简惠”。遗言中的第一条“敦穆亲戚”就是要让宗室内部和睦团结,不能像前朝刘宋王朝一样骨肉相残,重蹈覆辙。登基后的萧赜成为齐武帝,他可是一直谨遵着父亲的教诲,未敢有半点差池。

可惜的是,在他死后的南齐君主更迭频繁。而齐武帝的堂弟萧鸾趁局势混乱之际,通过阴谋手段取了帝王。此人以心狠手辣著称,在称帝后,为了皇位的安稳更是把开国皇帝将萧道成与齐武帝萧赜的子孙屠戮殆尽。在此之后,南齐的所有帝王继位,无一不是骨肉相残,宗室相争,走上了前朝一样的覆灭之路。

二、“检籍”运动的失败

在东晋消灭以来,士族的势力已经衰落,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还保留着一定的特权,比如说可以免除赋税。当时每个士族都有“籍状”,只要上面有登记自己的名字,就属于士族。这意味着可以免除赋税,于是就有很多本来不是士族的人想方设法都要“变”成士族。他们有的通过贿赂官员和造假士籍来成为士族,也有人伪装成僧侣,绝户或者残疾人士,甚至有人通过“死亡”来逃过赋税。这样长期以往,本身富庶的门户都想办法免除赋税了,反而贫穷的老百姓要承受得更多。

这样长期以往,不只朝廷收入减少,社会贫富差距也越加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南齐建立以来一直都大力推行“检籍”工作,就是要清检士籍,以宋元嘉二十七年的户籍登记情况为准,不符合的全部要被除名,称为“却籍”。

可惜的是这场“却籍”运动的想法虽然很好,但是实施起来却有很大的难度。由于检籍官贪污受贿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出现“前检未穷,后巧复滋”,“应却而不却,不须却而却”这的局面。而这样的操作让大量的籍户不满,同时官府又对他们的述求不予理会,最终因此爆发了“唐寓之起义”。起义军起初聚集在浙江东部一带,江南一带却籍户继而响应,起义军规模一度高达三万,甚至曾经在钱塘建立了新政权吴国。

虽然最后这一次起义失败了,但是在往后的日子里,却籍户的反抗却一直没有停止。迫于压力的齐武帝最后在490年下令终止了这场检籍运动。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南齐政权从建立之初到灭亡,都没有得过真正的稳定。在501年,萧道成的族弟萧行起兵反叛,占领建康,最终彻底消灭了南齐政权,并于502年建立了新政权梁朝。

参考资料《南齐书·顾宪之传》

Hash:d62408f27a960d502952dc9397495e6c00f5e7b1

声明:此文由 迷途史书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