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湖熟八景,美出新境界,你见过几处?

宁湖熟是桨声灯影秦淮河畔的一个古镇,五千年前这里诞生了灿烂的“湖熟文化”,它是“东吴文化”的前期,与“河姆渡文化”齐名。“湖熟八景”就是湖熟文化的产物。秦淮古渡、赤峰映雪、香林晚钟、太湖秋雁、梁台映月、秦淮雨滴、古城春色、孤灯夜照今已是美丽的传说,记忆中的梦幻。

梁台映月

梁台是“湖熟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一个台型土丘,位于湖熟镇的东北角,高3.3米左右,秦淮河从其脚下蜿蜒而过,据清代同治年间所编《上江两县志》载:萧梁昭明太子曾来湖熟游赏植莲湖,经过粱台处,看其环境甚佳,因此暂住粱台法清寺楼上读书

后人为纪念这位好学不倦、文采斐然的太子,在庙旁建筑一座两屋楼房,门额立匾:“昭明太子读书楼”,元代人改称“昭文书院”。

台东侧有一个小塘,塘内经常映出双月,可谓奇观。昔时月夜,散步粱台,仰观皓魄,近论书楼,效法古贤之情,奋发读书之愿。1938年日寇在梁台设立据点,将庙宇阁楼全部拆除,改为炮楼工事。古迹虽湮灭,土台今犹在。

太湖秋雁

经过梁台东面的一座小桥,跨过小桥就到太湖。古时,湖长七、八里,宽三、四里,湖面上渔帆点点,雁声阵阵,水光山影,秋色宜人。

后来围湖垦田,圈成两座大圩,一名上太圩,一名下太圩。目前遗迹仅存一个碗儿荡,面积约200亩左右,常年积水,芦苇丛生,白鹭、秋雁经常飞此觅食和夜宿,风景依稀犹可追寻。

香林晚钟

在湖熟镇东面四公里处,有一座古寺叫香林寺。建于宋代,富丽堂皇、雄伟壮观,每天傍晚寺僧礼佛,钟声洪亮,农民商贩每当听到钟声,就结束当天劳动,整理农具货物回家,久而久之,香林寺晚钟成为当地人民生活和劳动难以忘却的乐章。

抗日战争时期,香林寺被战火破坏,但仍留有残恒断壁,“文化大革命”时,全部拆除。

赤峰晴雪

在湖熟镇东南7的公里处,有一座孤峰突兀、景色秀丽的山,经过长期的风雨剥蚀,露出大片大片的红砂土,因此叫赤山,又名绛崖山。雪后放晴,日照山峰,红白辉映,景色壮丽。

秦淮渔笛

百里秦淮,自东向西,流经湖熟,长达数十里。河水清澈,鱼虾鲜美,勤劳的渔民乘渔舟扬帆晨出,傍晚篓满归来,泊舟灵顺桥下,以待明早入市。

二三渔翁,把酒数杯,开怀畅饮;更有乐者,吹笛助兴,笛声悠扬,飘荡四野,让人心旷神怡,早入梦乡。

秦淮古渡

湖熟镇历来是交通要道,秦淮河横穿镇中而过。古时,行人往来全靠渡船接送。

后来有热心人士捐银千两,建成一座五孔石拱桥,名“灵顺桥”。桥南有一石门,横额书刻“秦淮古渡”四个大字。此处杨柳夹岸,流水潺潺,渔笛声声,风景宜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阻止敌人战车前进石桥被炸毁,以后改建为木桥,1977年重新建造了现在的水泥桥。

古城春色

西汉时期,湖熟镇水北街头有一座古城门。每逢农闲季节、节庆假日,人们总爱步出此城门,登临城岗头,憩坐六角亭,古镇风光尽收眼底。

远眺青龙山,峰峦屏列,山谷幽深;近看田畴,菜黄麦绿,山川锦绣。念劳动辛勤,激爱国爱乡之情。

孤灯夜照

在镇西秦淮河南岸的圩堤上,有一座龙王庙,庙门正对湖熟石桥的中瓮,庙内每晚都点一盏长明灯,彻夜不熄。

人们站立大桥上,远望孤灯,近看渔火,常使人产生很多飘渺如梦的遐思。古时,水路运输量大,深夜,庙内这盏孤灯,就成了导航的灯标,指引夜航船安全过桥。

来源:湖熟旅游

江宁:jnxwkjn

南京江宁区新闻信息中心官方微信,

为您提供江宁区内最新新闻动态和

各类生活服务资讯,

架构《江宁新闻》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Hash:02ff058508b1b981c9d833300f2ee0dbc5c80157

声明:此文由 看江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