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探访“川西鸟笼之乡”:竹鸟笼为何身价不菲?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一张制作精良且选材考究的鸟笼往往价格不菲,价格从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那么不菲身价的背后究竟藏着哪些秘密呢?这还得从这高价鸟笼是如何诞生的来说起……

“七里观作笼,八里听鹃鸣”。

成都郫县古城镇,从三国时期流传至今,就有“川西鸟笼之乡”的美称,古城鸟笼也成为川派鸟笼的代表。

在古城镇指路村的一个农家小院儿里

一桌一椅、一盏灯

还有一些未用过的竹料

便是古城竹鸟笼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明文制作鸟笼的“地盘”。

< 竹鸟笼艺人:王明文>

王明文的父亲是古城鸟笼制作的第一人。父亲原本是农村里编生活用具的篾匠,在一次赶集时,他的父亲看到集市上挂了一个民国时期的鸟笼,感到十分精致,于是从那以后,父亲就开始尝试着鸟笼的制作,竟卖得好价钱。

“受父亲熏陶,他回乡学习制作鸟笼”

从小耳濡目染

王明文在读书毕业打工两年后

回乡继承了父亲的手艺

而这看起来简单的小鸟笼

制作却不容易

工序繁多足有几十道

选材、脱青、烘烤、圈子制作、竹签制作等

道道都需极强的耐心

克服这困难

王明文的鸟笼制作才渐入佳境

“为远离喧嚣,他将工作室搬回老家”

王明文表示村里的鸟笼产业都是他父亲带动起来的。

以前,村民大部分以种地为生,做鸟笼只是一个副业;现在,土地出租以后,做鸟笼就成了他们的主业,大家还将平房改造成了鸟笼工作室。

他为远离城市喧嚣,也把工作室搬回老家。如今,王明文制作鸟笼已经有24个年头了,所以扛肩上的不仅是一份情怀,更是一份责任。

郑小勇是竹编鸟笼制作的其中一员。

36岁的郑小勇14年前到指路村跟岳父学习制作竹编鸟笼,因为以前在工厂打工时伤了手指,做起竹鸟笼更费劲,但熟能生巧,如今也算是村子里制作鸟笼的主力军了。

从他口中得知

一只竹编鸟笼

百分之八九十靠手工

一个装饰凹槽打磨就要花费很大功夫

一个鸟笼最终完成耗时耗力是自然的

也因如此

制作的鸟笼十分精良

价格便低不了

不管是在市场还是网上

指路村做的鸟笼

多是靠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在销售

不仅是竹编鸟笼轻巧美观

还因为它保留着手艺人双手的“温度”

古城镇镇长助理李露表示,指路村是郫都区确定的八个实际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而竹编鸟笼不光是文化产业,更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

目前,当地政府也在着力打造这一特色产业,让更多人了解竹编鸟笼这一传统技艺。比如正在筹建的鸟笼博物馆和鸟笼大师工作室,计划从全方位对其进行打造,同时对当地的技艺艺人进行思想的一个引导和指引。

今晚8:00

《成都农门阵》

精彩继续,不容错过!

《成都农门阵》是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联合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共同打造的一档以“培育产业生态,构建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为宗旨的“三农”节目,栏目开设《农村新鲜事》、《都市新农夫》、《周末去哪儿》三个版块。

《成都农门阵》在“成都第一生活服务平台”《热线188》中每周四晚上20:00-20:30首播(周五中午11:55-12:25重播),并在“看度”客户端同步直播,多渠道、多平台传播成都农业最权威声音。除了节目自身有高收视率和高市场占有率外,还为地方农业部门、农业企业策划承办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地标产品推广活动。栏目热线:028-84354188。

Hash:88fa95e0fcf3ead97de98813ae363c9be9a03565

声明:此文由 热线188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