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这条村9个项目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

好!消!息!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

第一批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

东莞大岭山镇

共有9个项目入选!

快来看看是不是你家那条村

公告名单

(点击可查看大图)

入选的资源主要是鸡翅岭村的

自然景观、乡村产业融合、

乡村聚落建筑、乡村民俗文化

这些资源有多大的魅力?

快一起来看看!!

鸡翅岭村历史文化

已有600多年历史的鸡翅岭村,古为燕岭村,原为余姓人居地。

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汤氏九世祖汤细弟从新会古井迁居初到现村中黄坭冚,再迁燕岭村定居,因村后燕岭山形状似鸡翅,遂改名“鸡翅岭”沿用至今。

01

鸡翅岭祠堂

村里鼎鼎有名的汤氏宗祠又名敦爱堂,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613年),长10.5米,宽9.2米,面积306平方,为三进二天井建筑。

汤氏宗祠座北向南而建,位于古村大围前的东边,新乡府大楼以北偏东,右与南堂公祠相隔,左与八卦井为邻。

02

鸡翅岭汤氏族谱

鸡翅岭村为汤氏。族谱溯源,汤氏,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成汤的国号。《通志·氏族略》记载,汤氏的始祖是成汤。古居中原河南中山,如同今岭南大都姓氏一样,由于古北方诸侯混战,为避战乱,于魏晋朝始南迁,至唐宋年大举往南。

鸡翅岭村汤氏归台山世系,宋绍兴三十一年间(公元1161年),途江西抵广东南雄。宋孝宗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迁台山汤边村,后再迁往新会古井。

族谱是记载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的特殊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鸡翅岭村汤氏族谱》至今经过多次编修。

目前有记录的就达四次: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汤氏十世祖汤西朗、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汤氏十三世祖汤百可、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汤氏十五世祖汤其澜,公元2017年鸡翅岭村委会组建编写组,分别对《鸡翅岭村汤氏族谱》开展经编修工作。

03

八卦井&古门楼

鸡翅岭村历史悠久,建基近六百年,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原始的自然景观,老屋、老巷、古门楼、古祠堂、八封井、风水林等凝聚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光辉。

鸡翅岭自然景观

01

古榕

位于村口的古榕树,经东莞市林业部门技术人员考证为雅榕,至2016年,其村龄为524年(约种于明弘治五年)。

由钟姓人氏所种,树身直径3.1米,8个成年人手拉手才勉强绕树身一周,树高34米,干枝分布均匀,枝叶茂盛。树冠复盖地面面积1065平方米。树头与树枝交界之间已枯化掏空成洞。

2002年,村委会投资9000元,重修树头石阶,并铺上瓷砖,成为村民休闲娱乐、乘凉避暑的聚集地。

02

鸡翅岭文化广场

鸡翅岭莞香文化

据了解,鸡翅岭村自明代开始种植莞香,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清朝时期,鸡翅岭“女儿香”种植大幅增加,香树数以十万计。

“女儿香”被作为贡品进入皇宫,除用作祭神外,还有驱蚊去虫,溢香除秽的作用。

此外,女儿香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相传鸡翅岭村莞香的第七代传人汤茂千,有个女儿十分懂事。每当父亲到地里种香和采香时,都会做好饭送去。

汤茂千十分怜爱女儿,每次采香时,都将最好的香留下,留作女儿出嫁时的嫁妆。女儿长大嫁到外地后,每当思念父亲,都会点燃父亲送的莞香。莞香燃焚后,全村香气环绕。有村民好奇,问所燃为何物,女儿说是“女儿香”。

女儿香的种子

21世纪以来,莞香(女儿香)被作为稀有特种植物列入古树名木予以保护,鸡翅岭村结合本村历代传承下来的女儿香历史文化底蕴,把女儿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传承和发扬女儿香历史文化,打造“女儿香文化之乡”,大量发动村民种植莞香树。

2009年初,鸡翅岭村被省民政厅、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正式评定为“女儿香之乡”。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鸡翅岭村现拥有1000多亩的香山古林以及莞香种植基地,目前村里已引进莞香产品技术开发企业,致力于打造一条生产、加工、制作和销售的莞香产业链,形成产业群,让“香村”名符其实!

/

除了鸡翅岭村

咱们大岭山美丽的风光

还有很多很多

被纳入第一批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

有助于大岭山深入挖掘

乡村旅游资源潜力

推动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来源 | 网络综合

●终于可以吃到正宗的“爆浆海苔肉松小贝”啦!好评率100%!

●痛心!又是一起水库溺亡事故,大岭山家长都看看吧!

Hash:a45cc9f2d3b3bff3ff60e003b9a687105745ef55

声明:此文由 东莞大岭山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