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舟终归航| 真正的强大源于扎根中华大地

“假如信念有色彩,那一定是中国红”,历时1028天,孟晚舟终于回到祖国大地。过去三年,面对磨难,孟晚舟脸上始终面带微笑,眼神笃定,从容不迫的背后是对祖国强大的自信,对民族力量的认同。

孟晚舟事件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也引发我们的思考:面对充满未知挑战的未来,我们培养的孩子如何坚定意志,走向自己的梦想之路?

中黄中西融合的课程体系,立足本土,以国家课程为纲,结合IB国际教育理念精髓,创造性地实施融课探究、学科探究、基础实践以及拓展活动四大课型;同时,顺应国家的教育改革趋势,自主研发快普乐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唤醒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孩子的思辨力、协作力等不可替代的能力。

从理念到落地方式,中黄融课集中西方教育优势于一体,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中黄中西融合课程体系

在语文学科实践中,教师设置了“我的英雄”“家国情怀”等单元,让学生学好民族语言、练就漂亮的中国字,通过文学作品学习道德与责任;透过历史科目,让孩子们了解作为中国人的文化根源与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地理课上,结合祖国广大疆域地图,让学生分析国内区域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体育运动中,带领学生们探究舞狮、足球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同时锻炼他们的强健体魄,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艺术课堂,结合ECA拓展活动,让孩子在发展所长的同时,发现国韵之美,建立民族文化自信;跨学科探究课,围绕主题“信仰”,学生们身着军装,对话黄埔军校革命老兵,增强对红色精神的理解。

▲邀请老兵共话“黄埔精神”

▲ECA中华传统文化课堂

中黄还以世界为课堂,让孩子在行走中延伸对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理解:学生们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及瞻仰烈士陵墓,学习抗战英雄的事迹,从中汲取力量,树立批判性的历史观,坚定民族信仰。

▲瞻仰烈士陵墓

实践育人,知行合一。综合实践课里,为了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激励学生学习红军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人生态度,学校开展"重走长征路"体验式拓展训练;组织山区慈善行,为山里的同辈送去温暖和精神粮食,让学生们在体验艰辛的同时,认识到祖国发展的区域差异,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建设祖国的抱负。

▲体验红军精神的拓展训练

▲山区慈善行

利用课堂内外的碎片化时间,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将爱国教育具象化。

紧跟时事,以航天为主题的开学典礼,致敬为国出征的航天英雄,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和未知科学的勇气;每年的“开笔礼”传统,让孩子们感悟中华传统礼仪的魅力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与国旗同框》上,学生们用中英双语进行“中国心、中国魂”的主题演讲,与自己、与国家对话,表达对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看法;“舞动中华”,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驱力和领导力,展现大国子民风范;策划“少年说”、“青春纪念册”项目,通过广播、学校期刊,为孩子们弘扬国粹创造了平台。

▲艺术节上表演《唱支山歌给党听》

教育是成本最低的国防,学校肩负了历史赋予的重任。中黄致力于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国家栋梁,为国家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如果您认可中黄的办学理念,想了解更多中黄教育信息,可关注【中黄成长汇】公众号。

Hash:7ef783a606308c801a7d36b0707533e2d5191294

声明:此文由 中黄成长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