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 盜 前 天 龍 山 石 窟 之 美 , 令 人 震 憾 , 令 人 扼 腕

天龙山石窟及其简介

龙山石窟山西太原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天龙山亦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这里风光秀丽,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宫。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天龙寺,宋代易名为圣寿寺,一九四八年失火,寺庙被焚毁。一九八一年,搬迁太原南郊南大寺于山上,现已修葺一新。

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共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唐代雕像则愈见严谨、洗炼、精湛。唐代石雕体态生动,姿势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第九窟“漫山阁”中的弥勒大佛坐像高约8米,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下层观音立像,高约11米,形体丰满,璎珞富丽,纱罗透体,而普贤雕像,面带微笑,治然自得,是石雕中的精品。明人张冕《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句,即指此景。天龙山上,还有遍山松柏,尤以盘龙古松龙游神盘,纵横缠绕,为天龙山上又一奇观。

天龙山石窟的开凿

石窟的最早开凿者是东魏大丞相高欢,即东峰的第2、3号窟;其子高洋开凿3窟,即东峰的1号窟和西峰的第10、16号窟;北齐至隋之间开凿了东峰第11号窟;隋炀帝为晋王时开凿东峰第8号窟;余为唐代开凿18个窟。共跨越4个朝代,历时400多年,反映出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和艺术成就,却又有着一线相连的传统关系。如北齐的第1、10、16号窟,窟前增加了仿木结构的前廊,廊雕二柱,柱头承普柏枝,枋上有一斗三升斗拱,补间则施人字形叉手,是现存北齐的唯一建筑实例,有重大的科研价值。隋代的第8窟是一个中央有方形塔柱的制底窟,窟壁和塔柱四面各开龛设像,结构复杂却处理得十分贴切,双钩衣纹简洁平稳,有独到之处。西峰的第9窟是晚唐罕见的精品。峰顶有高755厘米的弥勒坐像,姿态端庄的华丽形象中略具朴素、温暖的感觉,衣纹处理虚实结合、聚散合理,使在严的佛像增加了活泼的气氛。下部又以高500厘米的十一面观音为主尊,文殊、普贤菩萨为胁侍的三大士像,用男体女态的方式处理,极妙地表现出肉体、纱衣、饰物三者之间穿插迂回的雕塑功力。后壁又用倚坐弥勒、坐佛和许多化佛坐在莲座上的淡浮雕构成一组反映弥勒净土世界的背衬。崖壁间又附若干龛窟,宽猛相济,繁简结合,寓意十分深刻。为保护这组石窟,重建仿明楼阁三层,下承汉白玉台阶步步登高,间内置木梯直到弥勒佛顶部。沿用旧名,曰“漫山阁”。“高阁停云”是天龙山八景之一。

天龙山石窟还有北坡史家峪福慧寺的三个唐窟,南坡柳子沟滩地悬崖上有五代至元、明时期的五个窟(其中三个窟无佛像),这样,天龙山石窟应该是33个窟,其中有佛像的是30个窟,而不仅仅是25个窟,只是由于南北两处路线不顺,崖壁险要,又是较晚的作品,故鲜为人知。

综观天龙山风景名胜区,它是以石窟为代表的人文景观闻名遐迩、称誉中外的。它是以技巧的成熟、饱满、洗练和表现感情的细致,接近劳动者的生活气息,以浓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为其特色,以“小而精”著称,体现了天龙山雕塑艺术不同于其他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因而被誉为“天龙山式样”,是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天龙山石窟佛像遭盗凿

在探讨天龙石窟时,必然要提到几个外国东方文化研究者的名字,那就是:上文谈到的关野贞、喜龙仁和斯德本。考古学者关野贞在无意中发现天龙山石窟后,他的《支那佛教史绩》第三册,刊录多张实地考古图像。知名的瑞典籍艺术史学家喜龙仁继之复多次访华,他为挚友海德男爵编撰的书中,追忆1923年他第一次抵达石窟参观时,其时的印象是有些造像惨遭盗凿,难以复原,部分拍摄图片的头部和肢体依然存在;而1929年第二次前往天龙山的时候,原先照片的第十四窟唐代立姿菩萨头部已被砍掉,日后,连剩下的身躯都被盗凿移出窟室贩售。喜龙仁着手调查时,第十九窟和第二十窟塌毁,摄影器材无法接近,同时他并未拍下天龙山石窟名品的第十八窟和第二十一窟的窟室的实际照片。

20世纪中国雕刻史上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便是在1925年喜龙仁出版《5至14世纪的中国雕刻》巨著之后,耗时四百年开凿的天龙山石窟,20年代起竟成为无头的石窟,是中国境内摧残破坏最为严重的石窟。这座寰宇知名的天龙山石窟,正因为惊人的美学艺术,禁不住非法觊觎者的多方盗凿劫掠,身首异处,残损缺失,无一幸存,惨遭万劫不复的毁灭性破坏,永生永世难以恢复原貌,再也找不出一尊完整造像;所付的惨重代价,乃使当初向喜龙仁昌言其艺术之美的学者们始料未及的。

开盗卖之风的始作俑者,是日本人山中定次郎,它经营主持的山中商会,据称是继卢芹齐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海外规模最大的中国古董文物店。1924年6月和1926年,山中定次郎本人两次亲临登临考察天龙山石窟。1927年前后所有散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造像名品,毫无例外地、全部都是山中定次郎指导山中商会盗凿贩售的。

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佛

初步统计,总数约150件的天龙山石雕造像,散佚海外各处,仅部分雕像可加辨认确系出自天龙山哪个窟室。如捐出藏品的哈佛大学辖下福格美术学院的集藏24件天龙山雕像(包括飞天浮雕),其中的19件为第二窟和第三窟作品,日本东京根津的嘉一郎藏8件天龙山早期头像。而天龙山的唐窟精品,亦不乏人收藏。威斯罗波捐给福格美术学院2件第十七窟天王头像,费城的宾州大学博物馆有2件唐代早期天王全身塑像日本东京的根津美术馆,为全世界集藏唐代天龙山石窟名品最多的收藏单位(计28件唐代头像和浮雕残件)。

以下图片出自日本出版的《天龙山石窟》画册

2、1-2篇原创文稿(艺术家自己或评论人针对作品的评论或赏析解读);

4、在其他平台原创刊发的,请加“游观”为白名单后,再进行投稿。

主 编:朵庆彦(汲云轩)

/

此文章图片来源 网络

本号所登载之文章,除部分原创外,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图片除平台拍摄及相关作者提供外,其它图片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不对其来源负责。

Hash:1ce1f6acbf0d6cf60d1ffbc247564c1bb454c06f

声明:此文由 圣道文化杂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