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山西古建之美:万字楼

万字楼藏书万卷,

千回梦醒柳千条。

游人若问并州史,

指顾身边玉带桥。

文瀛公园,是太原市最古老的公园,拥有着600年历史。公园的东门旁矗立着一座民国时期的经典建筑——万字楼。

万字楼始建于1930 年,建成于1937 年,是阎锡山山西执政时期最重要的实物见证。当时阎锡山为了振兴文风和纪念其父而建。因其父阎书堂字子明,故取其字号,名为“子明图书馆”。

建筑采用“卐”字形建筑布局,寓意顺应自然、吉祥如意,亦有祝福其父健康 长寿之意。

说起这个“卐”也来头不小。“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永恒的标志。

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唐代武则天,定音为“万”,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而在佛教中,“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 但以其字形运用到建筑布局,在我国却极为罕见。

雅安荥经宋代铜镜

国内已知最早的万字楼建于雍正五年(1727 ),位于北京圆明园湖西侧,雍正时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乾隆时称“万方安和”。万方安和是圆明园40景之一,可惜,万方安和随圆明园一起,于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的大劫掠。

万方安和复原图

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清农事试验场也曾有座万字楼。筹建于光绪1906年,竣工开放于1908年。该园的万字楼建于1908年,为二层木质结构建筑,平面呈“卍”字形,此座万字楼于1935年失火烧毁,现已无存。

所以,太原文瀛公园的万字楼是现存 国内唯一的木结构“卐”形建筑。

1937年万字楼建成后,尚未开馆,太原已沦陷,这个地方成为日本人和汉奸的高级聚会场所——“日华俱乐部”。

1945年日本投降后,这里又成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合谋社”,是一个为了留用日本人而专设的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万字楼成为山西省图书馆的前身,后又成为太原市图书馆,直到2004年才由太原市文瀛公园收回并管理。

万字楼,平面呈“卐”字形,南、北、东、西名辟一门, 以北门为正。周匝围廊,廊深1.55米,通而阔,通进深均为 30.6米,建筑面积约 936.4平方米。

建筑共用柱136根,其中檐柱76根、金柱60根。金柱包于墙内,门窗装修以檐墙间隔。柱头施额枋、平板枋, 额枋、平板坊出头均雕刻有精美的花草图案。平板枋上置三踩斗栱。其栱枋用材:高 0.11米,宽 0.08米,柱头、转角斗栱为异形栱,昂头雕刻草云头式;补间斗栱昂头雕刻龙头式。

“万字楼”屋顶形式极富变化,双脊卷棚顶与四阿顶巧妙结合,正中天井楼阁为四角攒尖顶。字正中设方形“口”字天井,形式更加丰富。建筑师借鉴皇家建筑的基本布局,又结合地方手法设计而成。屋面处理较为灵活自由,素瓦覆盖,古朴雅致。门窗采用民国年间西式风格,实用大方

一座建筑,代表一段城市的历史 。一座建筑,点亮一代百姓的生活。万字楼,是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社会和城市在近代发展的见证与写照,是中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 ”

或许很多年之后,我们关于它的记忆渐渐褪去,但建筑会说话,中国人对建筑的归属感与热忱从未间断,而这些精美古建,将带领我们穿越钢筋混凝土,直抵旧时光的那段记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史志山西,摄影:刘瑞刚 范勇

Hash:5946ae7b4d2965ae688ac29dc19a0f7f48ecb1cf

声明:此文由 太原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