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 | 五台山龙泉寺

2017年5月24日,一大早行进在太原五台山高速公路上。迎着东方初晨阳光,天高湛蓝几朵白云;周围青山环绕,层层叠叠翠翠;路经涧河桥、滹沱河桥、清水河桥,只见河水浅浅潺潺;路上车少不成流,更显路平宽阔;车过几个长长短短隧道,瞬间已穿越横阻在前的座座高山;两个来小时即达台山景区大门口。

此行计划前去五台山龙泉寺一游,进山口台怀镇方向前行,行至一较大的丁字路口西拐,只见路的两边建有较为密集的宾馆酒店,过五峰宾馆不远处的路北,半山中一座寺院赫然凸现,龙泉寺到了。

龙泉寺所处九龙岗山腰,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山传说有九条龙作恶,被文殊菩萨压九道山岭之底而名,山中寺院的东面有一天然泉眼,清澈纯净甘甜的泉水由此涌出,千年来被百姓誉为龙泉水治百病,故寺院于宋代始建(明代重修、民国重建)时,即名龙泉寺。 从山脚寺院的西面车路上行,行至一个平台,南有面宽三间一高二低呈八字形的大照壁,正中是镶汉白玉的描述五台山主要寺院的精美镂空雕,两旁和壁顶身座均有龙饰等砖雕。照壁于民国初建造,雄伟壮观、富丽华贵,雕刻精细,是寺院、五台山十分珍贵的石砖雕艺术珍品。

台北即照壁的对面,是通向寺院的陡直高耸结实的108个青石台阶。佛教谓人生有108种烦恼,阻碍着人们修行成佛,每蹬上一个台阶便会将一种烦恼踩于脚下,而登上龙泉寺108个阶即寓意可弃烦恼并辨善恶。

登上108青台石阶,面前则是一座刚健挺拔的汉白玉石牌坊。牌坊四柱三门,中高旁低,顶部上下两层仿楼而建,四柱插入方型石墩,每根方柱由两根圆柱斜撑,屹立于此80多年,任风吹雨打,如浑然天成,纹丝不动。牌坊构图紧扣山名,凸显“九”与“龙”,上刻有89条蛟龙,鳞爪俱现。中门拱券上雕有二龙戏珠,龙翻腾于流动云中;两旁门拱券上雕有花卉、果实等,逼真如生;各种图案,刀法多变,刀工精湛,特別是高难度的镂空雕,细如丝薄如蝉等雕,玲珑剔透,精美绝伦,使人惊羡驻足。

据说,牌坊是山西定襄石雕巨匠胡明珠设计,并亲自带山西、河北、东北等多地多名匠人,前仆后继,历时6年,于民国期间30年代初落成。此石雕杰作至今为止,堪称我国牌坊之最,被誉为国之牌坊建筑丰碑。牌坊流传至今,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雕刻技艺,更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辛勤的劳动、锲而不舍的文化传承精神。这寺宝、五台山宝、国之瑰宝,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过牌楼后,寺院山门前望,一对滿头卷毛的汉白玉大石狮镇守在这里,左雄狮右前爪玩耍着秀球,右雌狮左前爪爱抚着幼狮;立于两旁的汉白玉石雕龙幡杆,高高插在石方台上;两狮身后的汉白玉石紧贴地面的小小雕拱桥,想是寄寓桥下有水流过吧。

石拱桥北,正对着的即是龙泉寺东院山门。寺院其实是由东至西一字排开的三个院落组成,各院均有独自山门,但中院与西院山门平时不开,三院内又各有通道相连,院内殿堂僧舍共计有165间房。外观寺院与山水相得益彰,入内感受佛之境地古朴清静庄严。

东院为龙泉寺主院,有二进三殿,山门里纵向依次排列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

中院,又称塔院,二进院中祖师殿前耸立有通体汉白玉石雕普济和尚墓塔。塔下方台,四面雕有莲花瓣和小佛像,四角分別雕有大力士,俗称“四大金刚宝塔”;方台上四周围有石栏杆。栏杆内塔基底座为双层束腰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有大力士鼎塔;塔身为宝壶形,身面转圈设有四龛,龛中各雕有一尊弥勒佛像;塔身之上雕有八角飞檐,宛若伞盖,荫庇四佛;八角飞檐上的塔刹,刹身雕有13个大小不一的圆环串柱,为13层相轮,俗称“十三天”,与刹身之上凝聚高空的刹顶华盖(宝伞)和铜质裝饰,直上云宵,寓意着崇高、神圣、尊贵。其造型与雕刻堪称我国佛塔经典之作,是寺宝、五台山之瑰宝。 塔中普济和尚,圆寂前为五台山南山寺住持,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汉地佛域知名高僧。普济和尚河北人,曾于清朝同治年间投笔从戎,后于光绪年间皈依佛门,在五台山南山寺修行。期间登坛讲经说法,度化弟子,教化善人;并在东北等地募化财物,用于修建寺院庙宇,共计接收修复台山18座寺院,龙泉寺即于其中为南山寺下院,于清末民初得以重建。相传他坐禅不食,长可达49天,得见慈禧,亲赐御笔“真如自在”。他一心致力于传承佛教文化振兴重修重建寺院的精神,深受弟子爱戴和信众赞誉,并于重建的龙泉寺内为其建立了汉白玉镂雕墓塔,以示永久纪念。这是普济和尚修得功德圆滿之见证,也是龙泉寺与南山寺历史渊源之见证。

西院为一小四合院,也是文殊院,院内文殊殿前,建有普济和尚的徒弟,南山寺第二代住持岫净文公大和尚青石墓塔。

粗略观赏一遍龙泉寺,不觉已至午时,平生第一次有幸在寺院同僧人、居土共食斋饭。原来从寺院东面取水小路上来的东侧小院中的五觀堂即为斋堂。堂屋坐北朝南,屋内干净整洁,中间供佛,两边摆着一排排长桌长櫈,桌上扣着一排排碗筷,斋前男东边女西边就坐摆好碗筷,双手合一胸前诵经唱经,有师父前来一一分食。菜有凉热,种类达五种;主食有馒头、大米粽子;色香味美,出乎我预料;同时被告诫谨记食不语。

斋饭毕,有幸见到龙泉寺当今住持伽行法师。伽行法师,内蒙人,身材高大,红光滿面,年仅39岁,聪慧练达。聊中说到寺院前身历史上为宋代杨家将门宗祠。北宋杨家将,保家卫国(镇守雁门关),满门忠烈,史书有记载,戏曲代代传,确实可谓家喻户晓。宋辽金沙滩(山西大同南)一战,杨家战败,父死兄亡,杨五郎即到五台山太平兴国寺(五郎庙)出家。后杨五郎将杨家后代十余人带至五台山栖身,并将父尸骨背至五台山建塔安放,塔址就在龙泉寺西北山上。说到此,伽行师父带我们出寺院西门墓塔方向行去,只见他身手矫健,快步如飞,上至山坡半路我们便被落下好远。由于时间体力等关系,望见了塔却没有下沟再爬上山到塔前。见网上有照,千年杨业灵骨塔,即令公塔,六角三级砖塔孤立于此,塔身裂缝,塔刹残缺,亟待整修。

返回寺院,恰逢伽行法师的师父,现五台山南山寺住持汇光法师,以及原南山寺悲智师父前来寺院。交谈中得知,香港回归祖国20年大庆在即,特邀五台山30名僧人前往参加,其中南山寺、龙泉寺、殊像寺将各派10名僧人代表五台山佛教界前去祝贺。由此深切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文化的融合,五台山在我国佛教领域的地位之重,以及龙泉寺史上也将因此行活动而增辉。

下午告别龙泉寺离去,看到寺院外部山体及建筑加固工程已完工,上行寺院道路的修建工程又正在进行中,这些工程都是由寺院投资组织施工,为寺院佛教文化的传承,为信众游客前来提供更好的条件,寺院管理的担子还真是不轻啊。

晚上8点,顺利回到太原,结束此行。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Hash:6c13c381ab020022f505f202de8c5ba7de3d1b55

声明:此文由 太原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