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曾另有一座古县城,民间流传其消失传说

(▲流光溢彩的现在浚县古城

近些年,随着浚县对现有古城的修复及开发,古城面貌焕然一新,知名度越来越高,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远近游客。

除了如今的古县城,殊不知在历史上,浚县境内同样存在过另一座规模庞大的县城,它就是临河县城。

据史料记载:北魏永安元年(528年),黎阳县置东黎县,县治在今善堂乡临河村南,属黎阳郡,北齐年间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原东黎县置临河县,属卫州,以南临黄河故名临河。唐至宋先后属黎州、澶州、相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废于黄河水患。

(▲由临河村向南遥望,这片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临河城遗址。遥想当年的临河城房屋鳞次栉比,街道车水马龙,也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可惜这些已早成为过眼云烟,只能从偶尔发现的残砖烂瓦中找到一点点痕迹。)

曾经的临河县县城就在今善堂镇临河村南、湾子与店上村东、白毛村北、郭家营村西的临河坡。临河坡地势低洼,因过去有水,故名临河泊。后水干涸成田,改名临河坡。关于临河城的记载,史书中少之又少,尤其金以后绝迹,看来后来确实是消失了。虽然记载不多,但在民间却流传着关于临河城消失的两个传说。

一个是临河城地陷的传说。相传临河城的人有不少是土豪劣绅,且一个个为富不仁、鱼肉乡里。劣绅们坏事干多了,惊动了上苍。上苍不忍心让城里的善良百姓也跟着遭殃,就化作一位老者来到了临河城。老者教城里的孩子们两句歌谣,“扁担开花,狮子红眼”,让他们告诉家长,如果这两件事应验了,就要赶快跑,离开临河城。

心存善念的百姓对此充满了敬畏,每天惴惴不安地观察着城内是否有异象。而土豪劣绅对此不屑一顾:他们觉得扁担无本无源,咋能开花呢?狮子又都是石头刻的,更不可能红眼,所以压根不当回事儿。

没过几日,城里来了一位从乡下进城卖柴的农民,他卖完柴后正好碰到一个卖花的,想着女儿爱花,就买了一枝花。花不能压,一压就坏了,又没办法揣在怀里。农民就把花插到了扁担上,童谣中的异象“扁担开花”就这么应验了。

恰巧在同一天,县衙外几户人家的孩子打闹,偷出了家里的胭脂互相抹着玩儿,也不知是谁家的孩子顽皮地爬到县衙门口的石狮子上,把狮子的两只眼睛涂满了胭脂,“狮子红眼”这个异象也应验了。

童谣中的两大异象应验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临河城,善良的百姓惊恐地召集家人向城外逃去,而土豪劣绅不仅没有逃离,还嘲笑百姓愚蠢。

这些百姓刚跑出城门没多远,就听到身后有巨响,扭头一看临河城开始塌了。一座城就这么倾刻之间连人带城整个陷到地下,地上留下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

(▲由浚县人民政府立在今临河村南的遗址保护标识碑。只是不知什么时候被顽皮的孩子推倒。)

另一个是“张公背张婆,黄河淹临河”的传说。也是传说临河城里有些人心眼不好,好占小便宜坑害人。后来,上天知道了,就决定拭探一下。一天,临河城来了个换油郎,“谁换油?换芝麻香油喽!”扯起喉咙喊。临河城里的人一看他呆头呆脑的样子,于是撺掇一气,不仅七嘴八舌地乱划价钱,还一起胡搅蛮缠。结果哄骗了换油郎不少香油,让他弄了个大赔本。最后,城里一个叫张公的老头儿看不惯,把换油郎领到家里,补贴了他不少芝麻。

当天夜里,张公作了个梦,梦见换油郎指着奶奶庙前的石狮子对他说:“狮眼滴血时,大难到来日。”张公醒来,说给了老伴张婆,夫妻俩都相信是神灵点化他们。从这以后,张公天天去庙前看狮子。村里好奇,张公就讲给他们听。但他们根本不相信张公的话。一天,几个赖皮又打起了鬼点子,弄了一些红水抹了狮眼上。等张公来了一看:呀!狮眼当真滴血了,拔腿就往回跑,来到家拉起老伴一起跑,老伴跑不快,张公就背上他跑。村里人瞧着还在后面笑个不停。只见张公后脚刚一跨出城门,就听到城里有房屋倒塌的声音,他俩回头看去,城里山摇地动,飞沙走石,地面裂开了大缝,污浊的洪水冒出来了,淹没了房屋,整个县城顿时成了一片汪洋。这时一股清云在张公张婆脚下升起,托着他们到远方去了。而曾经繁华的临河城就这样慢慢变成了一片荒无人烟的沼泽地。

(▲当地人称的“奶奶庙”位于在临河城遗址北、今临河村南的一座高台之上。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是这里的传统古会,也是奶奶庙祭祀活动的最盛时期。中国很多地方古会的兴起大都与某个寺庙神灵的祭祀有关。)

按照第一个传说,临河城的消失极像地震,但这里地处平原地带,历史上很少发生地震,也没有地震记载,更别说发生彻底毁灭一座城市的强地震了。成书于清代的《浚县志》记载,临河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没入黄河水患,城废。”而这里又是黄河故道,看来临河城是一下子毁于黄河水患是没有疑问了。

(▲“奶奶庙”庙前的杨槐树,从其根部的树瘤推断,杨槐树也应该有百年的历史了。)

但据资料显示,“大定二十九年五月,河溢于曹州小堤之北”,曹州位于山东省,黄河从此处决口,大水再倒流至浚县冲毁临河城,显然有失常理。而历史上黄河决口比比皆是,尤其是政权更迭,疏于治理时期。史书分别记载大定二十年、二十六年及明昌四年,黄河的卫州堤先后决口。当时浚县就是卫州的一部分,古临河城又与古浚县城位置相距10余公里。所以,相比大定二十九年,有人推测临河城毁于大定二十年、大定二十六年或明昌四年可能性更大。

总之,曾经与浚县古城比肩的临河城确实存在过,又真的一下子消失了。如今它的遗址已变成了一片田畴沃野,再也寻觅不到当年的模样。沧海桑田,不由让人扼腕叹息!相比规模庞大的一座城的毁于一旦,要弄清它究竟是哪一年消失的,又有什么重要呢?

Hash:ead807449315f42f943f006ad8a0e2a075937e69

声明:此文由 看鹤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