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小康的蒿子沟

最近这些日子,蒿子沟村村民杨洪武和妻子一直在家里忙活着,两台榨汁机缓慢地将北冰红葡萄压榨成葡萄汁。在仓房里,几个大号存储罐已经装得满满当当。作为一种纯正的果汁饮料,这些宝石红色的葡萄汁经过二氧化硫消毒后会陆续发往全国各地。

“这么说吧,除了西藏海南以外,全国哪个省我都有不少客户,连新疆也有不少。”说起自家葡萄汁的销路,杨洪武颇有几分得意。当然,他说的这个范围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杨洪武这几年卖冰葡萄汁,一年挣个十几万元还是不成问题的。

12月9日,蒿子沟村第一书记王磊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永财家走访。

蒿子沟村,位于鸭绿江畔的集安市青石镇,因早年长满蒿草而得名。近年来,葡萄种植成为蒿子沟村的主打产业,大部分村民都以栽培葡萄为主要收入来源。这个村种植的双优、双红等适合酿酒的山葡萄品种近年来颇受市场欢迎,虽然今年的疫情对葡萄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可蒿子沟村的老百姓都觉得还得靠种葡萄谋发展,疫情只是眼下的困难。

蒿子沟村并不是只有葡萄一项产业,板栗、养鸭等副业也是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为村子就在鸭绿江边,不少人家都养鸭,一年中的绝大部分光景,这些鸭子整天都在鸭绿江里嬉戏觅食,特别是到了端午节前后,便有小贩子来村里收购鸭绿江鸭蛋,一个鸭蛋能卖好几块钱呢。鸭绿江沿岸几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都动过将其品牌化的念头,但谁都没真正做起来,因为老百姓觉得自己这样已经很好啦。虽说这里头还有小农意识作怪,但侧面也能看出当地村民的满足感。

蒿子沟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有几十家贫困户。如今,这些贫困户已经告别了贫困,生活状态有了根本性变化。在丧偶独居的王元举老人家里,年轻的第一书记王磊是这几年的常客。这一次,王磊来老人家里通知扶贫产业分红事宜,和往常一样,王磊在笔记本上写好老人的名字,不识字的王老汉再照葫芦画瓢地把名字填进表格指定位置。“大爷,你平时还得多练练字呀,我看你的字比上回有进步。”王磊半开玩笑地和老人说道。王元举老人则笑呵呵地回答:“行啊,没事儿我就练练。”

“现在这个科学了不得呀!”王老汉这话说的是女儿在网上下单为他买生活用品。他指着天棚角落里的一个摄像头告诉记者,儿子在家安了一个监控器,虽然平时不能守在老人身边,但从手机上就知道老父亲在家咋样。老伴儿去世以后,王老汉自己吃穿不愁,平时沿着江堤溜达溜达,倒也自在,只是一个人不免有些寂寞罢了。在王老汉家门口,一只狸猫不时地从屋门外探进脑袋盯着客人瞅。老人说:“这只猫可好啦,天天抓耗子。”看得出来,老人很喜欢这只猫。“王书记你可常来呀。”临走的时候,老人对王磊说道。

贫困户告别了贫困,普通户忙着增收。蒿子沟村紧挨着G331 国道,有交通便利的条件。进入秋冬季节,村里的出租车也常往集安城里捎货发快递,最多的一天,村民黄世美就往城里发了700多斤自酿的葡萄酒和鲜榨葡萄汁。“占一个人的位置才花十块钱,有账算。”黄世美说。这几年,村里的板栗、山楂等产业项目陆续也发展起来了。村里的集安市栗之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将这些散落的资源归拢到一起,用这些不起眼的东西酿酒,同样很受市场欢迎。

通化日报记者 宋晓林

主审 | 刘海山 审核 | 徐正 编辑 | 李蕴涵‍

Hash:51135363beb6f10cd2dc53ef80cb3275ef847594

声明:此文由 通化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