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 · 景点 | 民国第一美女婚礼的教堂

“红墙隐隐云中见,琉璃作栋金为殿,生怕断人肠,鲸钟历乱撞。风吹花片片,绣院盈芳甸,礼拜是今朝,纷然各见招。”

——吴友如 《调寄菩萨蛮》

清末画家吴友如曾经画过一幅《红礼拜堂》,并题下上面这首词。这幅《红礼拜堂》我没有找到画作,但找到一幅同样收录于《吴友如画宝·海上百艳图》中的“视远惟明”。这幅虽然出自画工周慕桥之手,但画风和吴友如几乎别无二异。画中三名女子端着西洋望远镜远眺,不远处的树木之间依稀可见一座尖顶钟楼教堂

如果这三名是四马路(今福州路)风月场所的女子,那么不远处的这座教堂大概就是三马路的(今汉口路)的圣三一堂吧?

君若问:旧时上海,教堂林立,区区一座红礼拜堂有何足道也?且听笔者一一表来。

优越的地理位置

这座位于二马路(九江路)和三马路(汉口路)之间,看似普通的教堂,却曾是英国国教会远东上海地区英语圣公会主教座堂、普世圣公宗前中华圣公会教省主教院辖下国际性主教座堂,现在又成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总部附属大圣堂。

它拥有一处上海市中心区难得一见的一片宁静的花园绿地,与周围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教堂也因而被掩映在一片绿荫之中。

教堂汉口路门的对面,便是昔日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厦,教堂所处的位置,不管是早年还是现如今都是各种商业贸易机构和市政管理机构云集之地。

悠久的历史变迁

教堂从创始之日起,就是一座专门为英国侨民中的英国国教圣公会教友服务的教堂。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上海正式开埠。英国领事和一批英国商人从广东来到这里,不久划定了租界。随着上海口岸贸易的繁荣,数年后在此居留的外国侨民数量迅速增加,其中以英国侨民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最初是在英国领事馆内举行礼拜。

1847年,在上海定居的英国圣公会教众在当时租界的西部建造了一座小型的简易圣堂,建造圣堂的基地系由英商电话公司老板贝尔捐献。因圣堂临近英国海外传道会,故堂前街道也称为教会街,直到1865年才改名为江西路。

因原普通规模的圣堂质量欠佳,1862年,这座圣堂又遭遇强台风的破坏而坍塌,无法继续使用,被迫拆除。其后数年间,信徒们在原地搭建了一个临时建筑做礼拜。

1866年5月24日,举行了盛大的新教堂奠基仪式,1869年建成。1875年,坎特伯雷大主教将该教堂升格为圣公会远东上海地区的主教座堂,同时该教堂也是全球普世圣公宗的一员。

红礼拜堂

好像到现在还没有说这个教堂的名字。红礼拜堂正式名称应该叫“上海圣三一座堂”(英文为 Holy Trinity Cathedral, Shanghai)。注意,这里的点在于“Cathedral”,一般能成为“Cathedral”(主教座堂)的,从建筑上看,它们大多都拥有极其精美和古老的内饰,华丽的内部结构,以及令人惊叹的彩绘玻璃。不过,上海毕竟不是欧洲,所以和英国本土的“Cathedral”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的。

上海圣三一座堂的设计师是远在英国的著名建筑师乔治·史浩特爵士,他以设计哥特复兴式建筑而著称,代表作有伦敦艾伯特纪念塔和格拉斯哥大学。(他的孙子吉利士·史浩特爵士更为著名,设计了世界上最大的圣公会座堂--利物浦主教座堂)。

利物浦主教座堂的华丽内饰

由于史浩特最初的设计过于华丽,超过了上海英侨的经济承受能力,于是不得不转请当时上海唯一具有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员身份的设计师凯德纳修改了建筑图稿。这样,新教堂才得以在1869年建成,共耗银7万两。即便如此,圣三一主教座堂仍是上海早期最大最华丽的圣公会主教座堂。

上海圣三一堂内饰

史浩特为圣三一座堂设计的外观大体上属于哥特复兴式,设计了许多带有哥特风格的元素,如遍布教堂各处的尖券,只是在入口门廊处却采用了半圆券。整座教堂的室内外均采用清水红砖墙面,因而圣三一座堂又俗称为“红礼拜堂”、“英国教堂”。

教堂内外两侧皆为尖券排柱长廊;不过并未采用哥特式教堂中常见的束柱,而是采用显著柱帽的单根矮柱,柱帽上面顶住连续尖券拱廊。圣三一座堂的建筑平面符合教堂规范,为拉丁十字式,长约47米,宽约18米,堂身高19米。后部的至圣所符合圣公会规范,为古安立甘式半穹顶结构。

圣三一座堂圣堂内为拼花大理石地面,设有拉丁礼祭台、阶梯讲道台、鹰形读经台、洗礼盘,均装饰有精美浮雕。座席为靠背穿藤的长椅,椅背钉着捐献者姓氏的铭牌。

今天的鹰形读经台是重新从英国采购的

追思与婚礼

教堂除了宗教仪式外,一般还有两件可以归入民事活动的功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丧事和喜事。上海圣三一堂历史上曾经卷入了“紫石英号”事件,1949年4月的主日早祷为“紫石英号”阵亡的英军士兵举行了一场追思会(“紫石英号”事件在此不展开了,感兴趣的自己去了解一下吧)。

上海圣三一座堂举行的“紫石英号”追思会

就在这场追思会之后不久,1949年8月5日,澳大利亚《邮政快报》刊登了关于上海圣三一座堂被迫强制缴纳折合两万英镑地税的新闻。1953年,圣三一座堂的英国业主被通知已经欠下了高额房地产税,于是将圣三一座堂交于新中国的上海市人民政府。

追思会上的花圈

虽然“紫石英号”追思会的事情,知者甚少,但是1935年11月23日,27岁的电影明星胡蝶,和上海实业家潘有声在圣三一座堂举办的婚礼却轰动一时,规格和影响跟今天明星大腕的世纪婚礼有得一拼。

胡蝶和潘有声的婚礼照

民国第一美女胡蝶

修缮如新

1989年,座堂被上海市人民政府以圣三一基督教堂为名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近代优秀建筑。

2005年6月6日,上海圣三一座堂被归还给基督教机构,2007年5月,开始修复工程,2014年8月,修缮完毕。

- END -

* 新浪微博: artplanet艺术星球

* 投稿:hi@artvoi.com

* 商务合作:bd@artvoi.com

Hash:03bac2d8de17d5f666eab575b00a5e2457d43a4e

声明:此文由 artvoi艺术星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