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烈士陵园8名老山英烈骨灰30年未入土,兰州军区参战部队已“入土为安”的烈士境况又如何呢?

【前言】1月17日凌晨时分收到原者阴山主攻部队战地卫生员安振江的微信,说他在西安的烈士陵园里看到有8位原兰州军区参战部队8名烈士和牺牲了42年的麻栗坡籍烈士的骨灰还没有入土安葬,其中有在著名的“1.07战斗”中牺牲的一等功臣、战地摄影员李军和突击队员郑武军……不过,兰州军区那些已“入土为安”的烈士的景况又如何呢?于是,小编搜出了自己发表在《映象文山》杂志的两篇相关文章,提供给关心老山、关心烈士和关心参战老兵境况的人们,当然也供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参考!其中一篇文章是老山一等功臣杨随成:《QQ真情祭英雄,全国网友捐资修缮在荒山坡上的英雄墓》,另一篇是战地摄影员、一等功臣袁熙:《他在荒山坡上静静躺了近30年|老山战场影士——袁熙》。注:西安烈士陵园未入土烈士图片附后!

QQ真情祭英雄,

全国网友捐资修缮散落在荒山坡上的英雄墓

文/田 戈 图/史正德

军礼,您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文山州十大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刚刚结束,荣获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的朱效悯所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他4000元资金中拿出1000元,寄到了甘肃漳县三岔乡王家门村,捐助给老山一等功臣杨随成烈士的母亲。朱效悯是在网络上发起向杨随成烈士母亲捐款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杨随成烈士的母亲就收到了来自全国的爱心人士捐款达15890多元。

老山英雄孤独长眠荒山坡

今年10月22日,曾参加过老山作战的甘肃省漳县籍战友集会时,得知在老山“李海欣高地”作战中牺牲的一等功臣杨随成烈士的遗体就安葬在他的家乡漳县三岔乡王家门村,战友们便提议前往墓地祭奠,顺便看望慰问烈士的亲人。

战斗英雄徐良当年的排长史正德也应邀参加了漳县籍老山战友25年来的第一次聚会,得知聚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一等功臣杨随成战友的墓地,祭奠这位牺牲在“李海欣高地”的英雄,看望他年迈的母亲,史正德的心情激动的无法抑制,便带着网友通过他捐给生活困难的老山人的一些衣物,提前一天赶到漳县,他还带上了QQ网友“老山兰花”送他的两瓶“老山岁月酒”,也让参加聚会的战友“喝老山岁月酒,忆老山战友情”。

第二天上午8点多钟,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次聚会的40多位战友全部聚集在了预定的集合地点,许多从外地和偏远山乡赶来的战友为了节省接待的开支,头天晚上都分散挤住在县城的战友家中。

大家来不及叙说分别太久的相思,也顾不上问候多年来相互之间的情况,战友便驱车赶往杨随成烈士的墓地。一路上,战友们情不自禁的回忆着杨随成战友的英雄事迹。那是在1986年9月23日的晚上,越军以一个加强班的兵力偷袭“李海欣高地”,当敌人偷偷摸摸的爬到阵地前沿快进入我战壕时,被机枪手杨随成发现,他迅速操枪向敌人猛烈扫射,当场击毙敌人4名。其他敌人见状便迅速调头逃跑,杨随成端着机枪跃出战壕,追着敌人的屁股猛打,使逃窜之敌溃不成甲。没过多久,疯狂的敌人进行猛烈的炮火报复,一发炮弹正好在杨随成身边爆炸,杨随成当场壮烈牺牲,年仅20岁的青春,永远的定格在了这一刻。

杨随成烈士的骨灰送回漳县后,由于漳县没有烈士陵园,就被安葬在了他家乡的一个山坡上。

战友们坐车走了二十多公里坎坷崎岖的山路后,便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徒步向墓地走去,当他们艰难的从泥泞的山路上来到杨随成的墓地时,眼前的情景让每一位战友心中一阵酸楚。

用砖头制作的简陋墓碑掩藏在一片荆棘密布的杂树林中,墓碑上长满厚厚的青苔,字迹模糊难辨,坟墓上杂草丛生,战友们见状心情难受到了极点,情绪激动得不能自己。他们惊叹,这那里象是为了祖国安宁献出了自己年轻生命的烈士墓呀?

没有地方列队给烈士敬礼,甚至没有地方摆放祭奠烈士的水果,战友们只能在树丛中弯腰曲腿祭奠战友。一阵阵微风吹来,一片片枯黄的树叶掉落在战友们的头上,似乎是代表杨随成战友拥抱他们,一群群飞鸟飞翔在天空嗷叫,似乎是在告诉他们英雄无人探望的孤独。

“你是共和国的忠诚卫士,是人民的功臣,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是我们漳县参战老兵的光荣和骄傲。你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我军的崇高使命,你永远是我们学习和崇敬的英雄。你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心中。”缅怀英雄的声音在这无名的荒山坡回响。

英雄的生命无法让母亲享受低保

战友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杨随成烈士的墓地,相约来到村中看望他的母亲和家人。杨随成烈士的家就在距他的墓地大约三里多的一座山梁上,

进入杨随成烈士家破旧的土坯房的大门时,已经79岁高龄的杨妈妈看到院子里突然来了这么多的人,匆忙从炕上下来正要出门,一位战友见状三步并作两步迎了上去,告诉老人说:我们是杨随成的战友,来看望妈妈。或许是对儿子太久的思念,或许是人们对她太长时间的冷漠,母亲的眼泪在眼眶里打了几个圈,最终强忍着没有流下来……

扶着杨妈妈进屋的时候,战友们看到杨妈妈家阴暗低矮的房间里,竟然没有一件最为简单的家具,地上摆着许多杂物,炕上铺着一张破旧的薄床单,心中酸楚的眼泪不由自主的往外涌。

享受不了低保的英雄母亲

史正德说,他甚至不忍心用相机拍摄下这一切,让经常看他的博客流泪的网友再添新的泪痕,就只照了一张被杨妈妈装在镜框,挂在炕头上的“革命烈属”牌匾,他知道,这么多年来,这就是杨随成战友在炕头,永远的陪伴着亲娘……

杨妈妈告诉战友们,因为家庭贫困,她大儿子快50岁了还没有娶上老婆,二儿子的老婆在生下了两个孩子后,终于忍受不住贫困丢下孩子远走他乡,是杨妈妈含辛茹苦的把二儿子的两个孩子抚养长大,让老人感到欣慰的是,争气的两个孩子都相继考上了大学。在不断说着“好着呢,好着呢”的话语中,谁能想象得到,近80岁的杨妈妈还在操持着这个家里的一切。

摸着杨妈妈那有厚厚一层污垢的破旧棉袄,战友不再忍心说那些客套的话语,就问妈妈的抚恤金可曾落实?有没有政府发放的底保?逢年过节有人来看望和慰问吗……

杨妈妈告诉他们,每月300元抚恤金都是让二儿子领了就供孩子上学了。杨妈妈憨厚的二儿子低声回答说从来没有人来看望慰问过。他还告诉战友们,还是在几年前,民政局通知说政府救济了他家两袋面粉,让到乡政府去领取,他就到乡政府去问,他的询问声打扰了一位乡干部,他当场被那位干部骂了出来,他辩论了几句,反倒挨了那位乡干部当众一顿毒打。

“妈妈有低保吗?”不知是因为看到英雄的母亲过的如此艰难,还是怕穷山僻壤的他们不知道有这个政策,战友们问老人的二儿子。

“人家说了,我妈妈领抚恤金,就不能享受低保,只给我登记有,每月有几十块钱。”老人的二儿子说。

听到这样的回答,一位战友的忍耐似乎达到了极限。“他妈的混账逻辑,抚恤金是英雄用生命换来的,和享受低保有什么矛盾。真希望再有战争来时,首先让这样的人去体会一下。”

和杨妈妈分别的时刻,战友们在院子里列队立正,要给妈妈敬一个庄严的军礼,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家里唯一的凳子竟然破损得没有了靠背。杨妈妈坐在这把凳子上,慈祥的目光注视着笔挺地站在院里的几十位战友,舒心的享受了她79年人生中的第一个军礼,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她似乎看到25年魂牵梦绕的三儿子就在她的眼前站立着。

让爱温暖英雄母亲的心

在告别妈妈返回的车上,史正德的脑海中依稀听到了杨随成烈士的声音:“妈妈,我奉献的生命就无法让您享受低保待遇吗?”

回到家里后,史正德以“老山魂”的名义,在自己QQ空间和网易博客中发表了漳县40多位参加过老山战斗的老兵,祭奠一等功臣杨随成烈士和看望杨妈妈的日志,两篇标题为《老山英雄啊,孤独的长眠在那黄山坡》、《妈妈,我奉献的生命无法让你享受低保吗?》的日志反应了杨随成烈士墓地的现状和英雄母亲贫困艰难的生活现实,两篇日志迅速在网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超过百万次的点击率和“第一次看博客流泪”,“泪水抑制不住的滚落”等几千条评论让杨妈妈一度成为网络上的焦点人物。

爱心温暖英雄母亲的心

爱心温暖英雄母亲的心

爱心温暖英雄母亲的心

同时,这两篇日志还被网友们在“老山之眸”、“大爱无疆”、“中越战争大全”等QQ群和一些网站转发,许多参战老兵和爱心人士自发组织起了向英雄母亲捐助的活动。

史正德告诉记者,漳县是甘肃省定西地区最边远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生活在那里的40多位参战老兵大多生活十分贫困。他在日志中曾介绍过的老山战场最小的娃娃兵王继忠,一件最新的衣服是十年前结婚时购买的;一条腿残疾的成喜民两个子女都因为没有钱上高中而缀学,妻子跟着村里人一道在新疆棉花挣钱接济家用;身上至今还有几块弹片的唐治勇租房住搬家就达十几次,现在刚住上按揭房,还款的压力使他从单位病退后又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还贷;更使人们想象不到的是当年英俊帅气的周东岐还住在四面漏风的破土房中,贫困让他40多岁了还是单身一人生活……

一等功臣杨随成烈士母亲的生活,让前去看望她老人家的战友们不禁心寒得打颤,破旧的衣服上厚厚的污垢,让你无法想象这是一位为了你、为了我、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和安宁,奉献了一个年仅20岁的儿子生命的的英雄母亲。

杨妈妈失去心爱的儿子已经25年了,79岁的她心中依然幻想着儿子一定会回她的身边。她坚强的活着,似乎就是要让儿子回来时,能给儿子一个温暖的怀抱。不然,为什么她在战友们列队给她敬礼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几天后,一位曾经参加过老山战争的老兵从史正德的博客上看到杨随成烈士母亲的情况后,便以“笑吟吟”的网名,在他的“军人茶馆群”QQ群和博客上发出了捐款捐物的倡议。随后,“老山之眸”、“大爱无疆”、“中越战争大全”等QQ群也发出了这一倡议。

与此同时,第一笔爱心捐款100元从云南打到了设在甘肃省漳县的爱心账户,捐款人自称叫“田云山”。此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捐款不断汇集到漳县,一片片爱心不断汇集到英雄母亲的身边。

云南是参战老兵们的第二故乡,第一笔爱心捐款来自云南,这让远在大西北的漳县籍老兵倍感欣慰,就是这微不足道的100元钱,使他们感到当年所奉献的鲜血和汗水的价值,让他们为自己的牺牲和奉献无怨无悔。

爱心片片涌春潮

初冬的甘肃省漳县,咋暖还寒。11月27日,在漳县三岔乡王家门村,老山英雄杨随成烈士的家里又迎来了一群普通而又特殊的客人,他们中不仅有与杨随成一同入伍一起走上老山战场的十几位同乡战友,还有千里迢迢专程从金昌赶来看望杨妈妈的“大爱无疆”QQ群的爱心人士,他们的到来,让杨妈妈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他们带来了自己通过网络为杨妈妈募集的款物。

同时,多次捐助贫困战友、烈士亲人的参战老兵“笑吟吟”和麻栗坡个体户“老山之眸”等网友利用自己的良好信誉发起网络捐款活动,也帮助杨妈妈改善生活。在他们的倡议、发动和组织下,一场为杨妈妈捐款捐物的爱心春潮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短暂的一个月时间里,就有来自全国上百名爱心人士为杨妈妈捐款15890元,还有大量的物品,在这些为杨妈妈捐钱捐物的爱心人士中,文山籍爱心人士就有20余人。 为了尽快把爱心人士的爱心送到杨妈妈身边,作为这次捐助活动组织者之一,史正德和漳县老山战友互助会迅速将这些爱心款物送到了杨妈妈家里。

再一次看到杨妈妈,她仍然穿着一月前穿的那件污垢很厚的旧衣服。看到杨妈妈穿着是这样寒酸,“大爱无疆”QQ群的代表苗女士匆忙拿出她专门为杨妈妈购买的一件棉大衣给她换上。摸着杨妈妈炕上那张破旧的褥子,苗女士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进入厅房,战友们搀扶杨妈妈坐到炕上之后,漳县战友互助会秘书长宣布转送捐助仪式开始。首先是漳县战友互助会转交漳县参战老兵和两位漳县爱心人士捐资为杨妈妈购买的生活用品和衣物。老兵们不仅给杨妈妈添置了全新的褥子和从薄到厚的衣物,而且细致到手电筒、润肤油、袖套等。同时转交了“中越战争大全”QQ群管理员“尘世兰墨”为杨妈妈寄来的衣物、棉鞋、棉帽等,棉鞋、棉帽均为手工制做,一针一线饱含着她对杨妈妈的满腔真情。

张贵平是杨随成烈士当年同一个连队的战友,早年丧母,在他临上阵地前,老父亲又突然去世。他退伍回到甘谷县老家后,于几年前下岗,靠买饼子维持生活,当他从网络上知道杨妈妈的情况后,心情十分难受,他发动甘谷县的老兵你10元,我20元的为战友母亲捐款230元。当他向杨妈妈介绍了英雄战友杨随成英勇战斗的事迹,把230元战友捐款送到杨妈妈手中之后,声泪俱下的向杨妈妈说:“我自小就没有了妈妈,上战场时爸爸又去去世了,成了孤儿,今后你就是我的妈妈。”母子双手紧握,泪水夺眶而出,现场的人们被这场景感动得热泪盈眶。

爱心人士苗女士是一位残疾人,她声音哽咽着给杨妈妈演唱了催人泪下上的歌曲《亲爱的妈妈》,把现场气氛再次推向高潮。歌声,代表了人们对杨妈妈的无限尊敬和爱恋; 歌声,代表了人们对杨妈妈的满腔的真诚和祝福; 歌声,也表达着人们对杨妈妈无尽的牵挂……她还朗诵了自己专门为杨妈妈写的诗歌《献给英雄的母亲》,更是表达了这位不断组织爱心活动的残疾女士对英雄母亲的爱恋。

史正德在泪水中朗诵一位网友——一位参战军人为杨妈妈写的诗歌:《妈妈,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儿子》,导出了战友们对英雄母亲最真切的心理独白。

漳县民政部门从网络上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已先后四次前往杨妈妈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不仅落实了杨妈妈的低保,并定为当地最高标准,还先后给杨妈妈送去了5600元现金用于改善生活,同时还为他们家购置了两个单人沙发、一个茶几以及部分生活用品和衣物,并送去了两吨烤火煤。

给杨妈妈送捐款捐物的仪式结束后,大家拒绝了杨妈妈要留喝水、吃饭的挽留,马不停蹄地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来到杨随成烈士的墓地。

一到墓地,战友们和爱心人士交替着为烈士墓碑打底、描红、修字,那份细致、那份耐心、那份认真,似乎是在把对战友的思念和崇敬融入在这一笔一画之中。那些插不上手的战友,不甘心地跪在旁边,仿佛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

与杨随成同一个连队的甘谷籍战友张贵平在墓地的树林中走过来,绕过去,似乎是在寻找着什么?此时,他依然不相信自己的战友已经离开了人间!25年了,自小失去母亲,在前线时又失去父亲的他把战友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里的一草一木告诉他,杨随成战友在这里很孤独。

就在战友和爱心人士在描写墓碑的时候,史正德和杨妈妈的二儿子拉起了家常。他告诉史正德,几年前曾经打过他的乡纪检委书记几天前专门来给他道歉了。他还告诉史正德,杨妈妈30多岁时丈夫就去世了,那时他们兄妹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只有半岁,是妈妈含辛茹苦的拉扯他们兄妹5人长大成人。听到这些,史正德不忍心再问下去,在现在还如此贫困的山村里,他无法想象当年杨妈妈为了养育儿女忍受的种种磨难……

修缮好英雄的墓碑,战友和爱心人士列队为英雄敬礼、三鞠躬。“杨随成战友,我们还会来看你”,战友和爱心人士的呼喊声响彻山野。这呼喊声不仅是他们的心愿,也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他们庄严的承诺。

史正德日志

捐助杨妈妈的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依然感觉自己被那种爱的暖流包围着。发生在捐款中的那一个又一个爱心小故事,像过电影一样不断在自己脑海中浮现……

这次捐助是由“笑吟吟”首先发起、动员和组织的。坦率的说,在这以前,我和他虽然是QQ好友,是他建立的“军人茶馆群”的群友,但和他一次聊天(那怕一句)也没有,我对他的了解仅仅是看他空间和博客,看他评论和转载我日志的肤浅感觉。如果说这次捐助比较成功的话,“笑吟吟”战友付出的努力是最大……

那位给杨妈妈捐助了10元钱的小朋友,你几岁了?或许你捐助的10元零花钱是这次捐助中最少的,但谁不说你的爱心是最大的呢?我不时的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着你站在妈妈身边,告诉正在捐款的妈妈,“妈妈,妈妈,我也要给杨奶奶捐10元零花钱”的可爱模样。我的家乡有一句俗语:从小看大,三岁知老。你现在不一定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我坚信,你的爱心将会让你拥有伟大的未来。祝福你,小朋友。

老朱,我尊敬的“老山之眸”,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断对你进行的污蔑,只能使你和老山老兵的心更近情更浓。你参加完文山州十大道德模范颁奖大会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自己的1000元奖金,捐给英雄的母亲,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你的坚强和豁达鼓掌。网络上相识你是因为你对老兵无私的帮助,遗憾的是多次接受你帮助的我在你被人攻击,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我给你的支持却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上海某大学一位姓董的老师,为杨妈妈捐助了1000元,并交待组织者不公布姓名甚至网名,但你的名字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中。在网络,我用日志缅怀战友,你用你那不朽的诗篇讴歌英雄。我虽然不懂诗歌,但你为英雄谱写的每一首诗歌都是你用心在写,用情在唱,常常让我热泪盈眶。

“南飞雁”网友,你的心情现在平静了吗?你多次要求我为你联系一位贫困的老山军人作为你的资助对象,但考虑到独身的你既要养育孩子,还要照顾年迈的父亲,我委婉的拒绝了你。当你看到网上发起了捐助英雄母亲的倡议后,你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我,当我告诉你账号后,你马不停蹄地跑到银行,不仅自己捐了500元,而且联系自己的姐妹也捐了200元。

“大爱无疆群”的“萍水相逢”网友,当我了解到你捐助英雄母亲的故事后,我一时感动得似乎不会言语了。先天的面部残疾让你很少和外人接触,多次的手术失败让你几乎和外界隔绝,但几十年的封闭和孤独没有泯灭你善良的心灵,当你在网上看到杨妈妈生活艰难的照片时,你伤心的泪流满面。当知道群里要组织现场捐款的活动后,强烈的爱心让你打消了“怕吓着你”的心理障碍,第一次勇敢的和“陌生人”、“面对面”。我真的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赞美你,因为“丑”在生活中多次被人讥笑的我不一定能感受到你多少年来的心理煎熬,但我要说的是,你的爱心让我感到你是最美丽的。上帝虽然给你关上了外表美丽的大门,但那扇心灵美丽的大门会让你更加可爱。

“中越战争大全”的各位管理员老师,你们不但特别的照顾我这个群友,多次把我的日志推荐到最醒目的位置予以重点介绍,而且帮助我制作视频。更让我感动的是这次我发起捐款活动后,“老山之恋”、“红尘千山”、“喜子”、“尘世兰墨”不仅最先捐款捐物,而且不断给我多次介绍以前通过网络募捐的经验教训,使这次捐助活动有声有色。还有“喜子”管理员在接到我邀请参加捐款仪式后毫不犹豫的答应,并应我之托接站远道而来参加捐款的“大爱无疆群”的爱心人士。

“老山人”、“心若止水”、“田野的风”、“盛开的马蹄莲”、“沉默是金”、“枫叶灿烂 ”、“云淡风清 ”、“拜耳王滨”等很多爱心人士,还有那许多连网名也不愿公布的爱心人士,我拿什么来感谢你们呀?我陌生又熟悉的网友。请容许我以庄严的军礼来表达我的心情吧。

敬礼!全体爱心人士。请接受一位20年军龄老兵的心意。

战友与爱心人士修缮烈士陵墓

战友与爱心人士修缮烈士陵墓

战友与爱心人士修缮烈士陵墓

原载《映象文山》杂志

他在荒山坡上静静躺了近30年|老山战场影士——袁熙

文|田戈 资料图|史正德

【英雄资料】袁熙,一等功臣,甘肃庆阳人,1987年的1月7日,在老山前线那拉战场,兰州军区139师417团打响了一场震惊世界(代号“黑豹行动”)的拔点战斗,袁熙在这次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

在这次战斗中,袁熙在弹片如雨的硝烟中抢拍了第一个将爆破筒塞入敌屯兵洞的爆破英雄,又记录下一位战士舍身掩护战友的感人瞬间……胶卷在相机中不断地推进着,计数窗显示到“30”。就在他刚要再次按下快门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强大的气浪把他抛起一米多高,弹片不仅切断了他的双腿,而且还嵌入了他的腹部。又一发炮弹在他附近爆炸,袁熙从昏迷中苏醒,照相机还在手中,他使足力气举起它,但他再也没能按下快门。战士们把他的遗体抬下来的时候,他的双手还紧紧地握住相机,眼睛依然睁着。

袁熙的摄影作品在全国100多家报刊发表。他在“1.07”拔点战斗中,主动要求到突击队参加战斗,他说:“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拍摄下勇士们的英姿。等凯旋后上大学,将来当一名摄影家。

袁熙烈士出征前(梁子摄)

寻找影像英雄袁熙的足迹

文|田戈 资料图|史正德

NO.1

“袁熙所在部队当年就驻扎在麻栗坡县的大坪镇!”这一重要的线索来自甘肃省袁熙烈士的生死战友史正德老兵的口里。史正德,甘肃省武山县人,曾担任一级战斗英雄徐良的第一任排长,在“1.7”战斗中荣立二等功(祥情见本文链接:“1.7”战斗的血火记忆)。得到这一消息,《映象文山》杂志记者和麻栗坡爱心人士一行决定,前往大坪寻找袁熙生前借宿的房东家,寻找英雄当年在大坪留下的足迹,侧面从老百姓中了解他生前的点点滴滴。

虽然有了这样一条重要的线索,然而,当年袁熙住在那里,他的房东家又是谁?因年代久远,史正德的记忆已经模糊,他只记得离街道不远,对面有一座长满古树的小山

当年大坪一带到处都驻扎着部队,大坪街道附近又到处是山,附近有好多村落,袁熙当年驻扎的又会是那一个村呢?一行人决定前往逐一走访。

大坪街附近的漫马村的村民家里当年就驻有部队,除了在老百姓家住宿外,这里还有几片部队的集中营地,现在已在原来部队的一个营地上建起了麻栗坡看守所。看守所徐副所长带着记者进村走访,当年住在村里的部队没有兰州军区的部队,一行人只有来到大坪镇政府驻地,向街上的居民打听,但这里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驻扎着部队,从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到兰州军区,都有部队在村民家中驻扎,大多村民已说不出当年住在自己家中的战士的名字,无赖之下,记者只得到大坪派出所求助,不料有了意外的收获。

NO.2

派出所一名片区民警听说当年袁熙是机关干事,想了半天说可能是住在中学校下面的段自发家,因为他听这位老人说过,他家驻扎的兵衣服都是四个口袋的,后来出了好多英雄。副所长要记者在值班室里喝水,他马上派民警小田去段家打听袁熙这个人,半个来小时后小田回来说,段家人说兰州军区部队当年有一个团政治处的战士在他家住过,但会照相那个不叫袁熙,叫芫絮。记者一听大喜,芫絮是当地的一种香料作物,是袁熙的谐音,有可能就是当年战友们给他封的外号?

记者当即在两名民警的带领下,来到了已83岁高龄的段自发老人家里,然而,老人记忆力已模糊,只知道有当兵的住在他们家,但名字一个都想不起。这时,正好段自发老人的儿媳显云从外面回来,她说袁熙当年就是住在她们家,政治处还有王主任、张主任(姓氏不确切)两个大点的官,只是不知道名字,是听别人这么叫的,刘显云说人家是当官的也不好问。平时交往多点的有袁熙,他的战友们都叫他芫絮,还有李斌,是个年轻小伙子,还有一个姓时的名字记不得了,个子不高脸有点黑(史正德),还有一个小伙子叫小曹(史正德电话里说叫曹乃歧,现还在北京服役),刘显云说他们几个小伙子都很勤快,做什么活计都帮着做,就连老人在家里做饭洗那点菜,他们都争着帮忙,其他还有好多人也就记不得了。

刘显云边向记者介绍边翻出了袁熙当年出征前送给他家的照片边说,袁熙是她儿子和姑娘的干爹,在她家住了将近半年时间,当时她儿子段昌稳才两岁多,姑娘段晶晶出生才四个来月。因为地里的活计比较忙,平时就是战士们帮照料两个孩子。袁熙非常喜欢昌稳和晶晶两个孩子,经常用背带将晶晶背在背上,然后抱着昌稳去街上或是到小公园玩(当年部队官兵在一坐小山头上修建了一个凉亭,所以被当地人叫做小公园),在家里时昌稳离开干爹几分钟都要哭哭闹闹一番,连袁熙去医院那边的食堂吃饭都经常是打着抬回来吃,边吃边逗兄妹俩玩。后来袁熙见昌稳活泼可爱,就说要昌稳给他当干儿了,并说等打完仗就把干儿子带到陕西去,他还用手指轻轻弹着晶晶的小脸说,晶晶呀我是你哥哥的干爹,也是你的干爹了,以后要听干爹的话。

刘显云说,那年还没有过年的时候,部队就上开上老山了。有一天,政治处的王主任坐着一张吉普车来到他们家,脸色很不好也没有多说话,只是将两位老人叫到另外一间屋里说了些什么,过后没几分钟就出来开车走了。

王主任们走后,刘显云看到公公婆婆都在流泪,一问才知道,王主任们是来告诉他们家,袁熙和摄像的李斌都已经牺牲了,因为怕在他们心里承受不了,没有给年轻人看他们的遗体照片,只拿给两位老人看。

NO.3

边泪水盈盈地给记者介绍着,刘显云又找出了袁熙出征前送给他们家的一件褂子衣服。刘显云说,这件衣服他们家一直当珍贵文物一样精心保留着。

接着刘显云又带记者去参观了当年官兵们住宿在二楼的房间和一楼袁熙洗照片的暗室,这间房子因年代久远,现在已没有在里面住人,刘显云说当年他们住宿的房间都还是原来的样子,连木质楼板上的油毛毯都是他们当年铺的。在一楼袁熙洗照片用的暗室里,刘显云说这间房子的窗户是后来才开的,原来里面黑黑的,袁熙一出去照相回来,就一个人关着门在里面洗照片。

刘显云说,现在两个孩子都参加工作了,他们原来曾经打算带两个孩子去袁熙的家里,看看他们的干爹的家人,但因为农村信息闭塞,自部队回陕西的驻地后,就一直没有能找到袁熙的家庭住址,他们曾经好几次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寻找,但也没在里面找到袁熙的坟墓。还是在前年,她妹妹刘显艳才从网上看到战友们发出倡议为袁熙修墓的消息,通过电话联系上了袁熙的战友、当年也在他们家住过的组织干事史正德,从史正德的口里,得知袁熙的父母都已离开了人世的消息。

结束了影像英雄袁熙当年的房东家的采访,记者又马上赶回县城,找到了袁熙的干儿子、现在县民族中学任体育教师的段昌稳,还有在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当网监警察的干女儿段晶晶。兄妹俩说,如果有机会,他们一定要去干爹的老家甘肃,为干爹扫一下墓,看看他们的家人。

袁熙这位全国闻名的英雄的坟墓竟然是战友捐款为他修建的

袁熙这位全国闻名的英雄的坟墓竟然是战友捐款为他修建的

袁熙这位全国闻名的英雄的坟墓竟然是战友捐款为他修建的

原载《映象文山》杂志,有删节

西安烈士陵园8名老山英烈骨灰30年未入土

图片提供|安振江

★麻栗坡籍烈士韦美坤1974年9月因公牺牲46年尚未入土↓↓↓

关注《映象老山》博客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

Hash:04ee34051018c329ab806578ccbee83bc8c4fd46

声明:此文由 佚名_600466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