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高学府郑州大学:在校生人数最多,齐心共创世界一流大学

很多人都知道,郑州大学是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了7.3万人,俨然已经达到一座小县城的人口了。其实,郑大不仅仅是人数多,其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郑大作为湖南省最高学府,在成立之初和发展过程中,都并入了很多实力强大的大学和学科,被列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又得到了郑州河南省的大力支持,目前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冲刺。

郑州大学

整合优势资源而成立

郑大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那时候的河南,虽然是人口大省,却没有一所实力强大的高校,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此,国家决定要在河南新创办一所高水平的大学。

1952年,时值全国院校大调整,国家本来计划将东部的部分高校前往中西部,原定将山东大学迁到郑州组建河南大学的,但经过反复思量,最后还是将山大留在济南

不过,国家要在河南创建一所新高校的决心并没有动摇。1954年,教育部决定由北大、山大、吉大等高校负责并提供师资,在郑州设立一所新的大学,这就是后来郑州大学的开端。

1956年,“郑州大学”正式成立,设立数学、物理、化学3个系,并且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今天的院士)嵇文甫任主任,亲自领导新生的郑大。同时,郑大在发展的过程中,又经历多次合并,日渐壮大。

原郑州师范学院和黄河大学分别于1961年和1991年整体并入郑大。此时的郑大,已经十分强大,并且在1996年成功入选“211工程”。

到了2000年,原化工部直属重点院校郑州工业大学、曾经隶属于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的河南医科大学,与原郑大合并,组成了今天的新“郑州大学”,这就是为什么今天郑大的医学、工科如此强大的重要原因。

郑大校内

“超级大学”的强势学科

河南省作为第三人口大省,每年高考人数高居全国首位,但优质的教育资源却相对匮乏。作为全省仅有的一所“211工程”高校,郑大为了满足更多学子求学的需求,屡次扩招,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巨无霸”的规模——分布在郑州的四个校区共容纳了7.3万学生。

为了给这么多学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科研条件,郑大想方设法引进优质师资和办学经费。如今,郑大有教授75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1人等,是郑大人才培养、科研最强大的力量。同时,有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国之重器坐阵,郑大的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

虽然落选985高校,但在“双一流”中,郑大成功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并且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学科入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此外,郑大的临床医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的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还是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可见,工程学、材料科学都是郑大的强势学科,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水平,成果突出,至今共获得4项国家大奖。

其中就包括原郑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申长雨主持完成的“橡塑制品成型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和计算方法”,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郑大前校长申长雨

创建世界一流水平

目前郑大的水平自然距离世界一流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入围“双一流”之后,让郑大获得了更多支持,也让所有郑大师生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一方面,在内部,郑大实施了以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为重心的策略。郑大在以现有的学科优势为基础,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同时,学校持续加强引进优秀人才,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

另一方面,在外部,郑大与郑州的发展相辅相成。随着一系列发展战略在中西部落地,郑州,乃至河南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郑大正在获得各级政府更多支持,加强科研成果产业化,又反过来服务当地,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一流大学建设起步迈进。

郑大

因此,入围“双一流”对于郑大来说,是一个肯定,也是一个机遇。这甚至不是说明郑大已经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力,而是希望郑大能够借此东风,向世界一流标准看齐,把学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内涵式发展,以人才为中心,将郑大再提升一个台阶。

先将郑大建设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学,那么建设一流大学,也就可以慢慢提上日程了。

Hash:f98126dfc59d9658640cab4ee8dea55d5d3990c3

声明:此文由 未名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