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咸阳丨探访三原于右任故居,寻忆如今散落在街巷里的璀璨人文!

San Yuan

于右任故居

于右任故居位于三原县城西关斗口巷5号,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于右任十六岁时,其父于新三用多年积蓄购置此居,作为于右任攻读诗书,精研古今之地。当时父亲向儿喜曰:“吾屋虽漏,放声读书较自由也”。现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故居并没有大大的招牌,也没有华丽高大的建筑,有的只是门头上一块木质棕底黄字的牌匾,却能让人们感到一种古朴凝重。

多少年的追寻,多少年的叩问,三间老屋一株槐,便是于右任先生内心最挂念的地方。

于右任先生,名伯循,字右任。1879年4月11日出生于三原东关河道巷,1964年11月10日病逝于台湾,享年86岁。先生一生奠基教育、改良农业、兴办水利、办学育人,他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魂牵梦绕的故乡。于右任先生不仅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而且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巨匠,被人尊称为“髯翁”、“草圣”。他经过长期研究创立的《标准草书》,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一大杰作。他的墨迹遍布海内外,丰富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宝库。

于右任故居,原占地面积2008平方米,现仅恢复了700多平方米,内有两个院落。

西院是于养母房太夫人居住的厢房,青砖瓦舍,古朴雅致,现开设了两个展厅,于右任生平事迹展和当代名人字画展。

北院是先生居住过的“三间老屋一株槐”院子,于先生到台湾后,在他的回忆录《我的青年时期》一书中,开篇引用了他1937年的一首诗:“ 堂后枯槐更着花,堂前风静树荫斜。三间老屋今犹昔,愧对流亡说破家”。

六百多年的古槐树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三间老屋内简陋的陈设,不由使人肃然起敬,叹服先生廉洁奉公之精神!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情深意切的《望大陆》道尽郁积成疾的于右任老人对关中故土深厚情感以及盼望祖国统一的渴望,或许也饱含着对居住在书院门52号的妻儿的眷恋和思念。

素材综合自三原文旅

Hash:4ffab76a550ea0d4f7bc73f5d74da484d3569419

声明:此文由 咸阳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