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庐说三国:南阳人何进开启三国乱世

说到东汉末年,说到三国争霸,就有一个绕不过的人,那就是董卓,如果不是董卓进京,给了东汉致命的一击,也不会有日后的大权旁落,群雄并起。但是说起董卓,何进就不得不提,正是何进的宣召,董卓进京,才导致了之后的天下大乱。

何进(?—189年),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宛城区)人,出身于屠户家庭,东汉时期外戚大臣,灵思皇后之兄。

何进妹妹何氏,根据选择宫女制度被选入掖庭,得到汉灵帝临幸,生下皇子刘辩。汉灵帝曾有数名皇子,但都先后夭折,汉灵帝怕皇子刘辩早逝,便把他寄养在道士家中,称为史侯,同时封何氏为贵人。

东汉光和元年(178年),汉灵帝皇后宋皇后因遭中常侍王甫和太中大夫程阿的诬陷诋毁,被汉灵帝废黜皇后之位,最终忧郁而死。东汉光和三年(180年),何氏被立为皇后,成为汉灵帝第二任皇后。

何进初以妹妹有宠,拜为郎中,出任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迁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黄巾起义时,拜为大将军,手握兵权,总镇京师。

东汉末年,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独霸朝纲,权倾天下,故毛宗岗曾说:

西汉则外戚盛于宦官,东汉则宦官盛于外戚。

张让率领十常侍,颠倒黑白除异已,捏造罪名杀朝臣,终于引起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不满。最让何进不能容忍的是,当时十常侍要立陈留王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为帝,而何进他主张立何皇后之子,也就是少帝刘辩为帝,所以两派的矛盾很激烈,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汉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驾崩。少帝刘辩继位,刘辩年幼不晓事,暂时由何太后临朝主政,东汉皇权更加衰微。之后,宦官和外戚为了取得控制皇权的特殊权力,斗争日趋激烈,双方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挤,展开殊死斗争。

何进是少帝的舅舅,代表外戚势力,他与司隶校尉袁绍共同谋计诛杀张让。何进家族曾受过宦官的好处,当他想要处理宦官时,何氏家族更是持反对态度,何太后说:

宦官统领内宫,自古到今,汉家老规矩,不可废。况且先帝刚逝世,我怎么堂而皇之与士大夫共事呢?

何进弟何苗也说:“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于是,何进犹豫不决。

袁绍作为公卿士大夫的代表,以及在朝廷的名望,让何进特别倚重袁绍,而袁绍又坚决想要除掉宦官势力,屡次劝何进下手,最后为他出计策:召集外兵。

于是,何进和袁绍不顾朝廷众臣的反对,在何太后不肯下诏的情况下,秘密邀请董卓进京,帮助自己除掉宦官。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

随着战功不断增加,加之朝廷内部不断的动荡,使得董卓开始有了登上皇位的野心。之后,董卓招兵买马,拉拢权臣,为自己登上皇位铺路。不过,董卓还需要等待一个时机,即董卓进京的原因,必须是合乎道义,被天下百姓所信服。

于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出现。汉少帝年少,无法执掌朝政,从而造成了宦官专权。为了遏制宦官专权,铲除他们在朝廷中的势力,何进私下邀请董卓进京,想要借他的手为少帝立威。董卓得知,立即动身。同时,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人。

“请神容易送神难”,当初曹操曾劝何进不要让董卓进京,再说“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何进乃屠夫卖肉之徒,仗着妹妹是太后,而做了东汉的大将军,他没有谋略,不懂政治,断然拒绝了曹操的建议。

不久,何进就开始反悔,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东郡,去讨伐流亡匈奴单于于夫罗,董卓不从,继续上书辩解,并进入河南尹。迫于董卓进军的压力,何太后终于同意下诏罢免宦官。

董卓率军抵达洛阳城外时,种劭出城劳军时,再次要求董卓撤军,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胁种劭,种劭大怒,斥责董卓,董卓自知理亏,便率军西撤至洛阳城二十里外的夕阳亭。

获悉何进让董卓进京的消息,十常侍明白这是何进要借董卓之手,置自己于死地。

十常侍就假传何太后懿旨,将何进骗进宫去,何进信以为真,也没带上随身侍卫,刚一进宫,就被十常侍埋伏的人马斩首。罗贯中由此感叹: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董卓未至,何进已经被宦官谋杀,袁绍等人借此机会带兵入宫,斩杀宦官。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董旻(董卓之弟,时任奉车都尉)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中常侍段珪等劫持皇帝逃走。

董卓望见洛阳上空浓烟滚滚,得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于是急忙下令进军。董卓抵达显阳苑,获悉皇帝刘辩被劫持,上了北芒山,于是又向北芒山赶去。在北芒山下,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飞驰而来的董卓军,吓得大哭。董卓在北芒山营救了皇帝,然后还宫。

董卓在北芒山救驾有功,回京后,便独掌大权。董卓继承了何进的政治遗产,然后取而代之,成为这场宫廷斗争的最大赢家。

董卓掌控局势后,废少帝,立刘协即位,即为后来的汉献帝,借助废立皇帝的方式,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后又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随后董卓又自封为相国、太师,就此成了东汉王朝的“无冕之皇”,篡夺了东汉王朝的大权。

董卓一生残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致,但是,董卓无疑加速和促进了东汉政权的灭亡。

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董卓执政期间各种倒行逆施,激起天下诸侯的声讨,朝廷正义势力各地涌动。东汉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爆发董卓讨伐战争。东汉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巧设反间计,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

何进因当初不听曹操之劝,弄巧成拙,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以至于后来曹操曾在《薤露行》中感慨: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这首诗写出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读来犹如浏览一幅汉末的历史画卷,明代文学家钟惺《古诗归》称其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其中“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也成为对何进最大的嘲讽。

董卓进京招致天下大乱。何进也成为后世被骂得最多的三国人物之一。明代文学家李贽曾说:

毕竟袁本初、曹孟德辈是英雄,若何进者,犬彘耳,何足与议大事哉?

何进最蠢的地方,就是把一个明明是野心家的董卓召到洛阳来,之后才有董卓废帝,才有东汉灭亡,才有三国。

汉末三国大乱,由此,拉开了序幕。

作者简介:李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文化散文集《访古寻踪卧龙岗》,散文随笔集《像格桑花那样活着》。

Hash:20cf60103717b1ba489f9b2032c118486f7ac2fd

声明:此文由 三国梦华录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