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灵宝山

□ 刘绍良

灵宝山很冷,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两年前从樱花谷回来,我写了首歌词,开头几句就是:“南涧没有冬天,冬天没有南涧。神仙姐姐站在樱花树下,让我还想再做踏春少年。”缘于此,去年十一月三十日我们从下关出发的时候,我只很随意地穿了件夹克衫。

宝山很冷,因为那几天是全省大范围降温的日子,气象预报说有小雨。而且,我打听了一下,灵宝山最高峰是海拔二千七百多米,我们参观的那些石头小庙,位置处在二千四百米至二千五百米之间。去年十二月一日早晨,我们从南涧县城出发,走了约三十公里的高速路后,就进入了爬坡的老路。老路是过去的老国道,是今天通往樱花谷的必经之路。对一个曾经开过大货车的老司机来说,翻越这座叫作灵宝山的无量山支脉,留给我极深的印象,那就是山高林密。另一个方面,那时这里的公路两边,不时地有简易平房构成的饭馆和旅店,专供过往的驾驶员吃住。夏天的夜晚住在这样的旅店,不仅是凉爽,因空气的含氧量极高,呼吸也就特别舒服,很容易入睡。还有一个让过往者都喜欢的风景,那就是让每一位过客都满口生津、垂涎欲滴的挂在每一家屋檐下的火腿腊肉

那时候我们只是过路,不知道这座由无量山主峰派生出来,向东延伸,渐次低矮下去的山峰叫灵宝山,更没有想到灵宝山的原始森林中,藏着一个从明末清初开始建造,由石头小庙构成的,宗教文物类的景区。至于处在海拔更低一点的位置上的樱花谷,当年是当地群众种植的茶园。

对于一个同样的景区,不同的气候就会有不同的风景。我们到达灵宝山景区的时候,已是上午十点钟了。一下车,就被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神秘氛围包围了,就连走在前面的几个人,也在跟随者的眼中神秘起来。这里是原始森林,自然首先是一种既陌生又向往的神秘的味道。又是漫天的浓雾,浓得十步开外就难辨人影树影。树是不会移动的,但随着你走路的节奏,视觉里,树影也似乎移动起来。肯定的,林中的空气十分湿润,吸一口气,就似乎吸进了许多水分,让肺部格外舒服滋润;呼一口气,能看见这口气的形状和颜色,看着它,很快融入浓雾之中。一路上并没有下雨,但又似乎刚下过雨,因为游道的石板面上,都是湿漉漉的。路旁的石头上,裸露的树根上,大都长满了黄绿相间的毛茸茸的苔藓。第一座小石庙出现了,方方正正而又孤孤单单,造型低矮而又简单。门是敞开的,或者说没有门,只在背墙正中的位置上,供着一尊小菩萨,前面有香炉,香炉上插着几柱红色的没有燃烧的香烛。

顺游道前行,走不多远,就进入了一个小广场。小广场在三间石庙的下方,是山脊部分最为平坦开阔的地方。北侧有两株高大葳蕤的大栎树,树根高出广场平面,就用石块砌了道挡墙,挡墙迎人的一面,是现代人写了几个遒劲的大字:智者乐于山。这几个字让每一个在小广场的人都能看见,都会受到鼓舞,都有一种虚荣心的满足。而我,长年居住在山坡上,种了近万株梨树,还有板栗、梅子、李子、大青树等等,自然也是智者无疑了。

这应该就是整个石庙建筑群中的主要部分。我于是走进庙内,逐一举香叩首,心中所求,即愿神灵保佑这一方水土,保佑无量人民。这时我才发现,这里也是佛道共驻的场所。据介绍,这里的宗教建筑群有近三十处独立小庙,均为石头建筑。一路走去,我就对它的规模、样式、材料产生了好奇。历史上,今巍山南涧共属一个行政区域,即蒙化。就今天所见,蒙化区域内的寺庙,建筑风格多为明清样式,用的是砖瓦木土的材料,都有大门、前院后院,正殿侧殿之分。然而,只有这灵宝山上,一律的石柱石梁,石墙石瓦,一律的矮小平房,如此,连神仙菩萨的塑像也跟着小了。走到深处,我又发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现象,即在一个稍大一点的石庙里,供奉的是本地的彝族英雄李文学的塑像。李文学本也是一介山民,朴实善良又不乏剽悍,因不堪本民族和自己所受的重压,便于清初率众举旗造反。如此,他本人就是民族精神的旗帜,虽死犹生地成为一方神人,当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退去之后,便被供奉在这里,与佛道神仙共享人间祭祀。这些内容连在一起,就跟百里之外的巍宝山相一致了。巍宝山是中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因有一处佛教寺庙,就构成了佛道同驻的格局,而南诏始祖细奴逻的塑像,供于一处独立的土主庙里,香火旺盛。

中心广场那里有一排平房,我去要开水时与一位八十出头的老奶奶闲聊了一会。她说她是本地人,家就在樱花谷旁边的村子里,上山守庙已有三十多年了。我问这些石料是从哪里来的,她说听祖辈的老人说,都是从山脚的河里,让石匠按设计打凿好了,用牲口驮,人背人抬抬上来的。我为此连连惊叹。那时,山高林密,人力何以如此莫测!

离开石庙群,我们向樱花谷驶去,我想出的结果,就是:佛道都为流行于中国大地上的大源之教派,但不同宫观、庙宇里的泥塑,菩萨、神仙都由心造,是本地群众精神需求的结果。这里的灵气来自森林,是石庙汲附了森林的灵气,又作用在群众身上。至于民族英雄,跟巍宝山土主庙里的细奴逻一样,理当代代祭祀。

石庙群的建筑风格,是一个谜。

来源:大理日报

编辑:杜香涓

Hash:e59b7315be0a7318800d9e5d9bb2498a6ebf9ad3

声明:此文由 琪琪所记录的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