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推荐 | 跨越九十年,跟这对旅居伦敦的北京父子上堂“人生哲学”课 ​

人生沧桑已半百,远离故土赴英伦。伦敦

1924年,25岁的老舍离开家乡来到伦敦,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老师。

为了打发异国的无聊生活,他开始尝试写作。第二年,他便用3便士一本的学生练习本写成了《老张的哲学》,并开始使用笔名“老舍”。

老舍在伦敦寓所

而《二马》,则是老舍在伦敦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完成了对伦敦的现实观察与文化审视,在苦涩之余,又以“笑”代“愤”,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新时代国人的希望。

伦敦圣詹姆士花园街31号,老舍生活过的地方。

这是茉莉香片,在我们中国茉莉花象征着友谊爱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宋我们就已经这么喝了。

《二马》讲述的是一对中国父子老马和小马前往英国伦敦,与两个英国女人——房东温都太太和她的女儿产生了感情。

老舍用充满幽默的笔墨描绘了老马和小马在伦敦的境遇,还有二马与温都母女之间令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在谈到《二马》的写作动机时,老舍曾说:“不是由于某人某事的值得一写,而是在比较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处,所以一切人差不多都代表着些什么;我不能完全忽略了他们的个性,可是我更注意他们所代表的民族性。”

虽然故事到今已跨越90年,但老舍从中探讨的现实问题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能唤起共鸣:中西方文化差异、新老两代人的观念碰撞,亦或是爱情中的傲慢与偏见……依旧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别提钱!提钱啊,俗气!

老舍在小说《二马》原著中提过:“爱,是最有效的沟通,超越文化,阶级、国别。”

起初,面对伊牧师介绍马家父子入住,温都太太内心是强烈抵触的,她觉得中国人可怕,天底下的坏事没有他们不干的。

可随着朝夕相处,这种壁垒被逐渐打破,乃至与老马相互产生了好感,让读者感受到了老舍在写作中渴望传递给读者的温情。

话剧《二马》的改编,也始终遵循原著的思想内核,并在此次的复排中,在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发展上,更加注重“温情”的传递。

老马的口头禅:“提钱啊,俗气!”,把剧中人物深处泥泞中的豁达、乐观精神,以老舍特有的京儿味幽默表现出来,不说教,却足以带给观众对于当下生活的思考。

时间流转,故事从未落幕,我们始终知道,生存空间不缺指责和批判,保持乐观,为生活多留一份纯真与期盼。

1月22日-24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堂跨越90年光阴的“人生哲学”课吧。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

大戏东望·2020全国话剧展演季

老舍经典作品改编 话剧 《二马》

2021年1月22日-23日 19:30

2021年1月24日 15:00

110分钟(无中场休息)

VIP880/580/380/280/180/80 元

演出套票

1500(880×2)元

900(580×2)元

600(380×2)元

500(280×2)元

Hash:533f5511fd8363e1a6142a17d7d4d563e1a042fc

声明:此文由 保利剧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