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辛店遗址 畅想大邑商辉煌

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入选2016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和殷墟中心文化遗址共同构成了“大殷墟”文化,成为真正的“大邑商”

考古工作者在现场工作。

核心提示:遗址、古墓隐藏在安阳的黄土之中,这是历史留给安阳的礼物,等待被人们发现。时光选择让考古人员揭开它们的面纱。他们发现历史、守卫历史,把千年岁月抽丝剥茧,让历史脉络毕现。2016年5月至7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安阳西北绕城高速建设工程,在柏庄镇辛店村抢救性发掘一处商代晚期大型铸铜遗址。此次总计发掘1360平方米,其中遗址面积920平方米,发掘墓葬48座。出土9件漆器,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如此多的商代晚期漆器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是第一次发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铸铜遗址是除了殷墟范围内铸铜遗址之外发现的唯一的一处商代晚期大型铸铜遗址,其时代相当于殷墟二期至四期,和殷墟中心文化遗址共同构成了“大殷墟”文化,成为真正的“大邑商”。

3月28日,安阳辛店商代晚期大型铸铜遗址入选2016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这是安阳的骄傲,也是对考古人员的回报。在此,本报联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广大读者揭开遗址的神秘面纱。

初露:商代铸铜遗址轮廓逐渐清晰

草长莺飞,花团锦簇。2016年5月的辛店村西南地、东苏度村北地,一座商代晚期大型铸铜遗址正在进行考古发掘。随着考古人员一步步深入工作,48座墓葬也被发掘,关于遗址的种种疑团也逐渐被解开。截至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将该遗址发掘的青铜器资料整理完毕,剩余三分之二资料正在紧张整理中。

据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孔德铭介绍,辛店商代晚期聚落和铸铜遗址位于中华路北段辛店村西南地、东苏度村北地,该遗址西南距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直线约10公里,北距邺城遗址约9公里,西北西门豹祠6.1公里,东西长近200米,南北宽50米。

2016年5月至7月,按照安阳市文物钻探队先期钻探结果,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次高速公路占压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我们首先对遗址进行布探方发掘,根据测算遗址面积刚开始布6个探方,共计600平方米,随着发掘深入、遗址面积扩大,发现该遗址考古价值越来越大,又增加了300多平方米,最后一共发掘遗址面积920平方米。”孔德铭说,除此之外还增加专业人员,邀请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专家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终身教授荆志淳先生等现场指导。

“我们在挖掘到1.5米深度左右的时候发现了商代文化层,并且出现散落的陶范。陶范亦称‘印模’,商周时期精美的青铜器都使用陶范浇铸。”孔德铭回忆。根据十多年的考古经验,他开始意识到这片遗址应该是与殷墟同时期的“铸铜遗址”。

随着挖掘的深入,考古专家们又陆续发现了熔炉、阴范坑、烘范窑、带有铜渣的残炉壁、窖穴、水井等与商代铸铜相关遗址。从现场清理来看,这一铸铜遗址的各种铸铜要素齐全,甚至还发现了在殷墟未曾发现的烘范窑等遗迹,因此考古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遗址是商代晚期一处非常典型和重要的铸铜遗址。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所发现的遗址,孔德铭拿出当时拍摄的一张图介绍:“这个长方形竖井式土坑称为阴范坑,南北宽1.86米,东西长1.96米,深3.20米,作用是当时工匠们做好模具后防止暴晒裂缝,先放入坑内阴干。这个坑足以说明古人很聪明。”记者看到,该坑口呈不规则形状。坑壁陡直,加工平整,坑壁隐约可见加工痕迹。与此同时,考古专家还在遗址处发现大量陶模、铜削、磨石、铜针等与铸铜有关的遗物。

至此,一个商代大型铸铜遗址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收尾:出土漆器数量之多,在全国史无前例

2016年,六七月的豫北大地燥热无比,然而却丝毫没有影响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进度。随着考古挖掘的深入,他们又在铸铜遗址处发现了墓葬,而据考古工作人员证实,这些商代晚期的墓葬与殷墟属于同一时期。看到发掘的48座墓葬,孔德铭和在场考古专家心中有了疑惑:辛店位于殷墟十几公里开外,为何在此处会有商代晚期遗址和墓葬?大家推测,这里一定还会有更多发现,其考古价值不可估量。

商代灰坑63处、商代房址5处、商代窑址1处、商代道路2条、汉代道路3条、宋代道路1条……共计发掘面积约1360平方米。更让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在挖掘的48座墓葬中,从2座墓葬中出土商代晚期的漆豆、觚、罍等漆器9件。“这次出土的商代晚期的漆器数量之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器形丰富、色彩艳丽、纹饰精美,为商代晚期漆木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孔德铭兴奋地说。

“综合发掘出来的遗址、文物和从出土的铜器上所铭族徽看,这里应该主要集中了以‘天’‘戈’ 族为主体的商代晚期族群,该族群应该为铸铜家族。这次出土商代漆器,均是与青铜礼器同出,在商代应该与青铜礼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墓葬随葬礼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可以推断出这几个墓主应该是当时的工匠族长。”孔德铭说,发掘的遗址遗迹分布密集、有序,族邑聚落、铸铜遗址与墓葬相互叠压,是殷墟文化中“居、葬、生产合一”社会形态的集中体现,它对研究殷墟布局及殷墟文化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资料。

价值:铸铜遗址属于“大殷墟”文化范畴

“本次发现的与殷墟同时期的商代晚期大型铸铜遗址,是除了殷墟范围内铸铜遗址之外发现的唯一的一处商代晚期大型铸铜遗址,其时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的二期至四期。”谈及本次考古价值,孔德铭表示,这一文化遗址分布密集、有序,有关铸铜遗迹、遗物丰富,类别齐全,价值较高。遗址延续时间长,规模大,代表了商代晚期中国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水平,也为研究商代晚期铸铜技术的交流、传播,青铜制品流通、管理与使用等方面,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据了解,从出土的鼎、簋、觚、爵、斝等青铜礼器的陶范残块来看,这个铸铜作坊与殷墟已发现的铸铜遗址相同,都是当时青铜礼器重要的生产基地。殷墟之外铸铜手工作坊的发现,表明青铜文明已深入影响到了殷墟附近的重要的族邑聚落。同时也说明,在殷墟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影响扩大,一批专门以青铜器铸造、销售与交换为职业的手工业生产族群形成。这也为殷商文化的影响、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动力。

随着挖掘深入,孔德铭心中的疑惑渐渐解开:“辛店村商代晚期文化遗址从地理位置上看不属于殷墟遗址范围,但其文化内涵又与殷墟遗址内发现的文化内涵相同。从大的区域来看,这一聚落又与殷墟相近,是殷都北方向一处重要的军事、政治屏障,护卫着殷都的安全。它的性质应与2012年发现的安阳人民医院新址商代晚期文化遗址(东南距殷墟约8公里)、2016年内黄县河村商代晚期文化遗址(东南距殷墟约60公里)相同,都属于‘大殷墟’范畴。殷墟中心文化遗址及周边同一时期相同的文化遗址共同构成了‘大殷墟’文化,使殷墟成为真正的‘大邑商’!”

Hash:78b0dc67a1b2459733ab353aca7b9a96f9890412

声明:此文由 河南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